-
家·国小康丨相册里的海门变迁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南通海门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94年,海门撤县设市。2020年,海门撤市并区,成为南通市辖区。城市面积由3平方公里扩展到60平方公里,市区常住人口由3万多人增加到32万人,城市化率提升到63.15%。
来源:“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 日期: 2021-08-31
-
把牢“四个”抓手 奋力冲刺目标 海门上半年项目建设南通第一
重大项目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稳定经济增长的“强引擎”。今年以来,海门项目建设战线尤其是各区镇,紧紧咬住“保二争一”的奋斗目标,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来源:南通市海门区融媒体中心 日期: 2021-08-30
-
盘活闲置资源,催生新业态—— 四好农村路,铺就乡村振兴路
四好农村路,铺就乡村振兴路
来源:南通日报 日期: 2021-08-26
-
交通蝶变 能级跃升——南通:一通百通,通向未来
交通蝶变 能级跃升—— 南通:一通百通,通向未来
来源:南通日报 日期: 2021-08-25
-
南通:大数据发力,市域治理心中有“数”
加快完善市域治理现代化指挥体系,打造市域治理现代化全国样板。
来源:新华日报 日期: 2021-08-13
-
荒滩变良港 南通从“江河时代”迈向“江海时代”
从内河小港到国家主枢纽港,再到长三角北翼江海组合强港,南通港口正从江河时代迈向江海时代。
来源:掌上南通 日期: 2021-08-10
-
南通:智慧金融赋能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离不开金融科技支撑。日前,南通市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专项行动全面启动,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响应号召,积极探索运用金融科技手段,加快构建农村信用信息数据体系,推动农村数字金融创新,实现精准滴灌助推三农高质量发展,用金融智慧绘好乡村振兴底色,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来源:掌上南通 日期: 2021-08-10
-
南通海门:城乡公交“小车轮”转出幸福“大民生”
“公交+快递”,打造城乡交通运输服务“海门样板”。
来源:掌上南通 日期: 2021-08-10
-
中国乡愁丨江苏海安胡集竹编:老手艺的坚守 指尖上的乡愁
竹编是江苏海安通扬河以南,乃至整个黄桥老区独具特色的一种民间手工艺。竹编工艺品不仅绿色生态,还极具实用、装饰和观赏价值。在过去,江苏海安胡集地区老百姓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竹床、躺椅、凉席、竹篮、淘箩、簸箕等,大多为篾匠用竹篾手工编织而成,篾制品在农家生产生活中占有显赫地位,于是竹编技艺在海安胡集便成了家传手艺。
来源:“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 日期: 2021-08-09
-
现代农业丨江苏南通:农产品国家地标造就区域富民品牌
近日,继海门山羊、启东青皮长茄、如东狼山鸡等华东乃至全国小有知名度的农产品列入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名录后,“如东蘘荷”、通州区“骑岸大方柿”又获农业农村部颁发“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至此,南通共有16个农产品获国家地标证书,数量居江苏第二,还有一批农产品申报“在路上”。
来源:“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 日期: 2021-08-09
-
康庄大道丨南通海门:城乡公交一体 惠民生增福祉
近年来,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坚持把城乡公交一体化作为协调城乡发展、助力小康社会建设的民生实事强势推进,从线网布局和运力配置、场站建设和综合利用、公交服务和管理、公交智能化和多元化发展等方面着力,持续推动全区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水平。
来源:“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 日期: 2021-08-09
-
江苏海安:与百岁老人“健康相约”,让老有所医走新走实
家有一老,胜过一宝。百岁老人更是“宝中之宝”。今年以来,江苏省海安市在全市开展“百岁老人健康有约”服务项目,实施一对一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让百岁老人在家享受“特殊”医疗待遇,筑牢百岁老人健康保障。
来源:“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 日期: 2021-08-09
-
南通新增2个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总数居全省第二 国家地标造就区域富民品牌
至此,南通共有16个农产品获国家地标证书,数量居全省第二,还有一批农产品申报“在路上”。
来源:南通日报 日期: 2021-08-06
-
风起绿洲满目春 城市绿洲在通州
5年来,通州区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开展生态提升工程,按照“点线面”生态发展格局,以高品质环境为保障,深入推进“城市绿洲”建设,进一步推动城市功能、生态融合发展,展现新时代通州“最靓颜值”。东部生态涵养区建设稳步推进,“绿满通州”品牌更加靓丽。
来源:通州日报 日期: 2021-08-06
-
无边光景时时新 创新智谷在通州
奔涌向前的长河开启新的征程,激荡新的浪潮;阔步向前的通州开启新的篇章,澎湃新的动能。
来源:通州日报 日期: 2021-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