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建议使用chrome浏览器、QQ浏览器、360极速模式,体验更佳
首页
盘活闲置资源,催生新业态—— 四好农村路,铺就乡村振兴路

来源:南通日报 日期: 2021-08-26


乡村振兴,农路先行。2018~2020年期间,全市农村公路提档升级2515公里,农桥改造908座,安全生命防护工程2604公里,完成路域环境整治9000公里,总投资达32亿元。目前,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1.7万公里,全省第二;农村公路面积密度为2公里/平方公里,全省第一;海安、如皋、如东、海门、启东、通州获评“2018年‘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脉动江海”农路品牌正成为江海大地上助力乡村振兴的一股澎湃活力。

1+6 打造“脉动江海”农路品牌

江海大地上,“四好农村路”就像血管、叶脉一般为南通高质量发展输送养分,强劲的脉动和农路肌理给江海大地不断赋能。

眼下,争创“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市正进入冲刺阶段。全市农村公路以“脉动江海”主品牌为龙头,以“赋能转型升级,致力乡村振兴”为主旨,通过“四好农村路”的示范建设,深入推进“1+6”品牌体系建设,为南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提升城乡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提供原动力。

何为“1+6”品牌体系?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党委书记、主任羌永芬解释,“1”就是“脉动江海”总纲目总品牌,“6”就是6个县(市、区)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打造6条最具有代表性的环线路:海安打造里下河水乡风情田园诗画动脉;如皋打造长寿文化花木盆景生态旅游动脉;如东打造海上新丝路绿色新能源动脉;海门打造特色产业新型经济升级环线动脉;启东打造特色小镇海上旅游环线动脉;通州打造政通人和忠孝双全文化动脉。

今年,南通市政府印发《争创“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市打造农村交通服务乡村振兴样板实施意见》,全面建成“建管养运”协调发展的农村公路交通体系,开展“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市创建,叫响全国的南通农村公路品牌,为全省乃至全国交通运输服务支撑乡村振兴战略作出示范。据了解,创建工作将完成“九大样板”任务,即高效治理样板、智慧农路样板、平安农路样板、品质农路样板、机制创新样板、“农村公路+”样板、城乡交通融合样板、“美丽农村路”样板、品牌提升样板。

市交通运输局负责人透露,目前全市农村公路提档升级计划625公里,已完成606公里;农桥改造计划150座,已完成113座。各县(市、区)的县乡道大中修计划基本排定,全市县乡道大中修119公里,预计总投入达4.3亿元。

农路+

加出特色产业快进键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

作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海门足球小镇2017年入选江苏省首批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如今,总投资达10亿元的中南珂缔缘足球俱乐部新基地和总投资超20亿元的球迷社区项目均已开工,标志着足球小镇核心区建设进入加速期,今年年底小镇功能将进一步完善,产业特色也将更加彰显。

“地方经济的发展最终靠实力说话,要培育特色新兴产业,把实体经济做大做优,离不开公路交通的支撑。”海门区交通运输相关负责人介绍,正因如此,海门把公路环线建设融入品牌创建,深入打造“江海叙·又一季”农路品牌,当地在绿海生潮环线中把船舶、教育、家纺、养殖、生态农庄串联起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社会效应经济效应非常明显。

曾几何时,海门“飞地”海永镇因长江天堑所隔,交通闭塞,孤悬江州,五十年陆岛相望,一衣带水,却尽数潮涨潮落。近年来,随着临永汽渡通航和高标准农村公路陆续建成,由1800米长江水路+9500米生态岛农路串联成了一条江岛回家路。如今,岛内交通面貌焕然一新,乡村公路网给农村旅游、产业、富民等带来巨大变化。前不久,这条“陆岛相连回家路”成功参评交通运输部2019年度“十大最美农村路”,也是南通地区唯一入选线路。

农路+

加出美好生活新画卷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盛夏时节,位于如皋城北街道平园池村的藕香荷韵,让人流连忘返。“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平园池村支书刘炜建细数家珍:“在农业+旅游经营模式下,今年预估人均纯收入将突破3万元。”

春天赏牡丹、夏天观荷花、秋天品菊花、冬天望竹林……一花引得百花开,一条条高标准农村公路,带领乡亲们致富奔小康。抓住“藕香荷韵”的商机,村民自觉延伸产业链,将自家富余房屋改造成特色民宿。去年一年,村营收入达210万元。从荷藕产业到旅游观光,从传统农村变身“网红乡村”,如今的平园池村四季有景,成为省内外游客慕名而来的“打卡之地”。

作为如皋经济“心脏”的长江镇,掌握着当地将近一半的工业总量。36岁的黄冬梅在长江镇长青沙岛上种瓜4年多了。西瓜口感好、运输路网通,长青沙西瓜供不应求,她预估今年的销售额能达到20万元左右。

“我们现在收入增加了,一家人年收入差不多有10万元,水泥路都修到了家门口,生活质量都变高了。”72岁的老汉刘建安见证了这些年来村里翻天覆地的变化。

农路+

铺就乡村振兴“快车道”

这几年,如东县镇两级投入10多亿元,全县建成农村公路3000多公里,实现了行政村双车道四级公路全覆盖,快进快出、外环内网的交通网络初步成型。

农村公路的建设加快了“路产融合”的进程。掘港街道虹桥村一直以来都以传统农业为主,局限于传统式零散经营,传统作物的经济效益低,农民增收缓慢。2017年,菜丰堂智能水培蔬菜园、虹桥百亩智能温室四季采摘园和又一村鲜桃采摘园等现代农业项目相继建成。140亩的若园玫瑰景观园、130亩金蕊食用花卉种采园建设不断提速,现代农业项目新装备、新技术、新模式的集聚,为虹桥村新的发展增添了后劲。“我们之所以选择在这边,就是因为村里交通四通八达,农产品流通非常便利。”四季采摘园园主杜长泉说。

路通、物畅,在“农村公路+”效应下,根据区域特点、产业结构和特色产业,推进物流示范站点、电子商务及智慧交通信息化应用示范县建设。目前,全县具有资质的道路运输企业224家,个体运输户2470家,营运货车共4499辆,寄递企业10家,寄递网点、菜鸟驿站150多个,农贸市场50多个,农资供销网点1000多个,村邮站213个,共同构建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网络节点。

“脉动江海”品牌赋能农村产业转型和南通产业高地建设。随着农村公路的延展,那些曾经闲置的乡村资源逐渐苏醒,与市场经济、城市经济奏出了曼妙的致富乐曲,催生了乡村发展的新业态。四通八达的“四好农村路”路网,犹如一条条纽带,赋予“农路+”更强劲动力、更大亮点、更美神韵,为乡村振兴战略画下一个个点睛之笔。

本报通讯员马国福 王宏捷

本报记者彭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