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汉文化”带来好生活
来源:徐州日报 日期: 2021-08-27
8月10日晚上8点,立秋刚过,微风送爽。丰县赵庄镇金刘寨村的文化广场上灯火通明,伴随着《今天是个好日子》悠扬的乐曲,村民们有的三三两两散步,有的兴致昂扬地踏着节拍翩翩起舞。
依托文化景区 村民创业热情高了
“大汉第一源,天下金刘寨。”金刘寨村是汉高祖刘邦的祖居之地,其曾祖父刘清之墓至今犹在,太行堤河绕村而过。金刘寨村目前下辖6个自然村,居民4625人大都是刘邦后裔。
金刘古寨。
然而,这些刘邦老家人虽然守着“聚宝盆”,曾经日子过得并不红火,村民收入在全镇也只是中等水平。建小工厂、发展养殖业,村民们也想了很多办法,但也都是小打小闹,没能从根本上改变金刘寨的面貌。
真正的变化始于7年前。
2013年,丰县重启刘邦故里文化景区建设,投资4亿元,占地1000亩,2017年建成开园,2019年正式获批国家3A级旅游景区。为增加汉文化元素,体验古村落文明,2018年赵庄镇投资5500万元对金刘古寨进行改造,形成了集游、乐、购、吃、住、娱于一体的仿古村落体验区,每年旅游收入在120万元以上。依托文化景区,村民们的创业热情高了,就业途径宽了,收入增加了。
村民刘相仓在古寨老街开了个超市,紧紧抓住游客游玩消费、古玩收藏、购物纪念的心理,把现代旅游生活用品和两汉文化元素产品有机结合,年收入在30万元以上。村内老人闲来无事到景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15名50—60岁村民常年负责景区内的保洁工作,月工资1500元。
党建引领发展乡村振兴展新貌
如何把党的富民政策变成现实,如何让村民过上现代化的小康生活,一直是金刘寨村党支部书记刘念标苦苦思考的问题。
“刘邦后裔的光环虽然闪着金光,但不会自动变成金子,必须撸起袖子加油干!”今年54岁的刘念标说,村两委在发展集体经济、富民增收工作中,确定了“党建引领发展”的思路,以党建促乡村振兴,以党建促集体经济,以党建促富民增收。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刘念标带领村两委成员走村串户,摸清村民“家底”,了解实际需求,组织党员干部和有创业意愿的群众到外地参观学习先进的发展模式和经验,更新群众发展理念,培育选树致富典型,利用党员活动日和村民协商议事会集思广益。最后确定采取“党组织+村民合作社+特色产业”的发展路子。
“前几年我靠低保金过日子,前年刘书记找到我,说帮我建立家庭农场,向上面申请项目资金。当年我就在村支部的帮助下建造了20亩大棚葡萄园,现在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我家的生活彻底改变了,过上了小康生活。”村民刘相夫在好多场合这样说。
该村紧紧依靠资源优势,依托刘邦故里文化景区做大做强配套设施建设,大力发展观光农业、设施农业,增加村集体和农民收入,促进农民生产生活环境改善。2017年实施整村一期搬迁,村内脏乱差的现象一去不返,如今的新型社区绿化面积达60%以上,道路全部硬化亮化,雨污分流,村内有1200平方米和950平方米的休闲活动广场两个,划船、散步、下棋、闲聊等娱乐一体的游园两个,园内建有中心岛、木亭,流水清澈荡漾,细流涓涓。目前,村里有农机合作社12家、家庭农场9家、两个电子商务网店、旅游业、果品种植形成了“一村一业一品一社一店”产业格局,综合服务中心设有健身器材房、超市、图书室、综合服务厅等,实现了空间、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规划的有机融合。
崇尚文明新风全面小康添底气
“我是刘邦的第七十二代孙,从小家人就经常给讲高祖的故事,要我们遵循祖训,礼仪待人,文明做事。通过传统文化道德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村民崇尚文明新风的氛围浓厚,都能遵守《乡规民约》,争做‘文明家庭’‘文明村民’。”村委会副主任刘法全说。
刘恒心从教师岗位上退休后,一心扑在传承传统文化建设上,孜孜不倦,持之以恒,被评为世界刘氏宗亲联谊会终身名誉会长。景区讲解员刘恒诺年过半百不顾疾病缠身,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义务为游人讲解,被评为“有情有义丰县人”。
山东日照市游客徐先生说,7月26日他和爱人来金刘古寨游玩,爱人突然中暑晕倒,村里好多人过来帮忙,又是掐人中,又是送冰水,一位老大嫂还用湿毛巾捂额头,并喊来村医救治,这里的人真是有情有义。
休闲广场。
金刘寨村在乡风文明建设中,成立了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协会、乡贤工作室等一系列群众性组织,通过活动开展法制教育,村民的道德水准明显提高,黄赌毒、封建迷信、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现象基本消除。村里每年都评出道德模范、最美家庭、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好邻居等进行大力宣传,文明户占全村总户数60%以上。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近年来,金刘寨村先后获得 “江苏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先进村”“江苏省文明村”“江苏省最具魅力休闲乡村”“江苏省民主法治示范村”“江苏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村”“徐州市康居村”等荣誉称号。
(文/图 徐报融媒记者 张德鹤 通讯员 吴本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