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建议使用chrome浏览器、QQ浏览器、360极速模式,体验更佳
首页
江苏南通:破解“三难”,引领百万农民迈上共同富裕路

来源:新华日报 日期: 2022-03-31

近年来,南通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基础,创造性地将家庭农场与农民合作社有机结合,探索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发起领办、农民自愿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参股、鼓励村干部和种田能手参与经营的新型合作农场,实现了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走出了一条推动农业现代化、加快乡村振兴步伐的新路,破解了当前农村普遍面临的一系列难题,成效令人瞩目。

探索:解决农村“三难”的积极实践

民以食安,国以民安,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保障。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了保障粮食安全的战略举措,要求加快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实落地,解决好种子和耕地等要害问题。

南通是农业大市,但人多地少、田块零散,同时也存在着农村青壮年劳力流失的问题。如何解决谁来种地、谁来保障粮食安全、乡村如何振兴等一系列现实问题?从2016年起,南通市率先将高标准农田建设列为市委市政府“一号工程”,坚持统筹协调、高位推进,采取“先流转后建设、先整治后配套”,实行融合发展、区域化整体建设,有效破解了建设资金从“哪里来”、高标准农田“怎么建”、建成后“谁来种”三个方面的现实难题。

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南通坚持“四统一四结合”(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资金、统一管理,与一二三产融合有机结合、与村庄环境整治有机结合、与富民增收有机结合、与开发后备资源有机结合)的创新举措获农业农村部推介,并被写进国务院文件。

2019年,南通成为江苏省唯一被列入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域化整体推进示范区,有力推动了机械化种植、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以及提高农业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统计显示,亩均降低种植成本40元;项目区农户整体收入水平明显提升,土地流转租金平均增加200元/亩/年;农户规模经营收入显著增加,每亩提高粮食产量约100公斤,亩均增收300多元。

在以整市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基础上,南通创造性地提出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发起领办、农民自愿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参股、鼓励村干部和种田能手参与经营的新型合作农场,旨在将家庭农场与农民合作社有机结合,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走出了一条强村富民、推动农业现代化、加快乡村振兴步伐的新路子。据南通市农业农村局统计,2021年全年粮食面积达806.6万亩,水稻面积稳定在260万亩以上,均较省政府下达目标任务有所增加。其中,全市建成新型合作农场431家、经营面积22万亩;水稻单产水平始终位居江苏前列。全市人均粮食450千克,主要口粮自给率实现100%,达到国际粮农组织粮食安全标准。南通大力发展新型合作农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经验做法,作为全省农业农村领域6个案例之一,入选江苏省委《改革拓新路 发展开新局——江苏全面深化改革案例》。

发力:为新型合作农场发展创造适宜环境

2018年10月,南通市“两办”印发《关于发展新型合作农场推进村级集体规模经营的指导意见》,开启了新型合作农场建设的序幕。2019年,南通市委市政府把发展新型合作农场列入创新现代农业经营方式三项重点工作之一,在全市151个“三个全覆盖”村(居)中,选择种植结构以粮食生产为主的村(居)进行新型合作农场试点。此外,结合脱贫攻坚总目标,大力扶持经济薄弱村建立新型合作农场。新型合作农场通过村集体流转土地,有效发挥村集体资金、人才和资源集约优势,使得农业生产方式从分散经营向适度规模集中经营转变,进一步释放了农业农村的发展活力。

为促进新型合作农场发展,南通市从财政、保险、金融等方面,对新型合作农场建设和发展给予全方位支持和保障,消除后顾之忧。一是落实财政补助。对通过验收的新型合作农场,按照新增流转土地面积,市县一次性补贴不少于每亩200元。同时,从农场建成到2022年,按农场经营面积,市县每年每亩补贴不少于200元。截至2021年12月,市级已累计拨付补助资金 4799.515万元,其中一次性建场补助1852.64万元,经营发展补助2946.875万元,县级财政配套补助8387.56万元,有力调动了基层发展新型合作农场的积极性。二是落实政策性农业保险。将农场经营面积全部纳入政策性农业保险,水稻、小麦分别按照最高保额1200元/亩和800元/亩提标承保,财政补助80%的保费。累计补助农场保费1260万元,保险稻麦种植面积21万亩,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风险提供重要保证。三是落实金融支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优先为农场提供信贷支持和担保服务,着力扩大贷款覆盖范围,提高贷款额度,降低融资成本,优化审批手续,切实满足新型合作农场的金融需求。39家新型合作农场取得贷款1620万元,财政贴息54.53万元,解决了农场资金不足和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此外,为鼓励和调动村干部的干事创业积极性,南通进一步健全收益分配机制,规定对参与经营的相关人员采取定管理费、定产定量、定成本投入、定利润分成的办法,合作社利润先按60%的比例上缴村集体经济组织,用于农业生产和发展公益事业,再对入股农户进行分红,实现农场共建、利益共享。同时,健全绩效考核机制,将新型合作农场建设纳入全市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任务年度综合考评,实行“一熟一认定、两熟一复核、全年一考评”制度。各县(市、区)将新型合作农场建设纳入年度目标任务管理和镇村干部考核范围,确保新型合作农场建设稳步有序向前推进。

实践:走出本地特色的发展之路

如何把新型合作农场的发展模式变成强村富民、带动和促进乡村振兴的一条发展路子?通过实践,南通已形成了合作社直营村干部集中管理、村组干部分包经营、招聘能人参与管理以及本村农民合作经营等四种新型合作农场发展模式。

——村班子领头主办。一种是以海安市角斜镇富港村合作农场为代表的新型合作农场,采用股份制形式,由村班子成员领衔成立合作农场,村民变股民,土地分红。农场突出大机械作业,统一规划机耕、技术、种苗、销售,建成粮食烘干中心,为2000亩粮食提供了安全保障,实现粮食生产“育苗―耕作―种植―植保―收割―还田―烘干”全程机械化。粮食总产比一家一户耕种高6%,合作社盈利近30万元。一种是以海门区悦来镇保民村合作农场为代表的,则采取“支部+新型合作农场+集体经营”模式,农场主要抓住种植技术、销售渠道两个关键性环节。2020年,农场水稻亩产1400斤,全年总盈利达88.26万元。

——村组干部分包经营。如东县双甸镇石甸社区“两委”组织发起成立希望农地股份合作社,采用“租金+股金+薪金”运行思路,社区农户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由于面积大、范围广,合作社将土地分成4个片区进行耕种,每个片区由一至两名村干部牵头,聘请1名有经验、会管理的种植能人承包管理,管理人员与合作社签订管理合同和产量保底协议,村干部以积分的形式进行考核。土地入股后的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真正实现了入社农民有土地“租金”收入,参与盈利分红有“股金”收入,到合作社打工有“薪金”收入。

——招聘能人参与管理。以启东市东海镇东安镇村合作农场为代表的合作农场,在成员缺乏机械化种植经验的情况下,由村集体邀请能人帮助管理农业种植,村干部集体跟班学习种植技术。2020年,合作社实现销售收入77.39万元,实现利润收入12.61万元。2021年,合作社利润收入达到15万元。

——与本村农户合作经营。以如皋市江安镇宁通社区合作农场为代表的,由社区合作社流转整合本村土地645亩,招聘本村会种田、能经营、有诚信的纯农家庭适度规模经营,并由村民代表大会,通过竞争的方式产生经营主体,稳定粮食生产。社区合作农场通过建立负面清单,加强对经营主体的日常管理与考核,根据经营业绩、守约情况及群众公认度,确定下一轮经营主体资格。

截至目前,南通已建成431个新型合作农场,规模经营面积均在300亩以上,其中村集体直营干部集中管理115家,村组干部分包经营片管理87家,招聘能人经营参与管理103家、合作经营126家。全市经营1000亩以上的有21家。

成效:现代农业农村发展的样板

南通通过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优化补助机制和激励机制,延伸农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推动了农业、农村、农民呈现新面貌,不断刷新发展高度。“十三五”以来,累计投入67亿元,共建成高标准农田234万亩,涉及500多个村,基本实现村域全覆盖,惠及农民近100万人。

增强了村集体和农民增收能力。统计显示,431个村通过新型合作农场经营,享受政府转移支付资金13187.075万元,购置农机1104台(套),建设粮食烘干中心80个,提高了村集体用于农业生产所需的农机装备水平;68个村承担上级扶持项目,获批补助资金8494.2万元,增强了村基层党组织为民办实事的经济实力。增加农民收入。新型合作农场建成后,农民每年获得每亩800元左右的土地租金、每亩150—160元的入股分红、每年5000—8000元的农场务工收入,预计每年可为农民增收1.65亿元。全市有6个合作农场实现二次分红,分红资金达到158.6万元。有1.1万个富余劳动力在新型合作农场务工,支付务工工资2108万元。通过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和村集体经营相结合的方式,农民收入有了可持续的“源头活水”,逐渐形成了造血机制。

提高了基层党组织精神风貌。新型合作农场由村干部领头开展经营,培养了一批懂技术、会管理的新生代村干,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如东河口镇双港村的光耀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采用村干部与能人共同管理的经营方式,年轻的村干部从不会种田到基本掌握病虫害防治基本技术和田间管理的常识,工作能力越来越强,增强了村干部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锤炼了一支不怕苦、不怕累、能战斗、肯奉献的“三农”工作队伍。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进一步提升,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更加坚实。

促进了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新型合作农场建设与人居环境整治相结合,注重农田基础设施与村庄环境相配套,发挥高标准农田的生态功能,农耕文化浓郁的田园风光逐步呈现,助推了美丽乡村建设,筑牢了乡村振兴的基石。通州区十总镇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机结合,有效整治了农村散、乱、空现象,建成后的农田,地平整、田成方、路成网、林成行、沟相通、渠相连,优化了生态用地空间布局,加快了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和村庄环境整治步伐。

推动了现代农业产业化集成发展。新型合作农场的培育使得农业主导产业优势更加明显,优良食味水稻占比不断提升。海门区悦来镇保民村新型合作农场对水稻“附加值”的探索从未停歇,除种植有机水稻外,还通过稻谷深加工,引进碾米机,将水稻碾成大米销售提高附加值,延长产业链。同时,与江苏孝仁堂合作,成立江海博士农场,生产健康富硒农产品,并带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做大做强稻米产业联盟,培育了“苏·皋长寿”“淘米记”等14个区域公共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