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规划先行 在“鱼米之乡”探索“诗和远方”
来源:我苏网 日期: 2021-09-28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规划先行。江苏省通过实施“共绘苏乡”规划师下乡行动,引导广大规划师等专业人才深入基层,帮助农民共建幸福美好家园。
长期以来,乡村规划一直是江苏省农村发展的“短板”。部分村庄没有规划,发展没有后劲;或者有规划的又不接地气、不实用,造成不少村庄有新房无新村、有新村无新貌。曾经的淮安市盱眙县陡山村就是其中之一。
在陡山村百草园,记者了解到,在规划师们的帮助下,这片原先接近荒废的土地已经是蝶变成为了种植、观光、采摘于一体,拥有黄桃、猕猴桃等特色种植产业的金牌产业园,每年每亩土地产出效益增加近8000元。
驻村规划师、江苏省城镇与乡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城乡规划所项目主管王东伟告诉记者,“在这么多年的发展中,陡山村水的资源,生态的资源,包括红色文化的资源,一直是没有得到很充分的挖掘利用,通过我们在规划里的国土空间综合整治,来实现整个村庄耕地规模的增加。包括一些已经废旧的或者是废弃的这样一些土地资源,整体把它盘活串联起来,发展为农家乐项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来助推乡村振兴。”
经过规划师和建设者的手,如今的陡山村已脱胎换骨,呈现出“乡愁留得住、产业能致富、生活工作'两头顾'”的美丽乡村可持续发展道路。并先后荣获“国家级森林乡村”“江苏省乡村旅游重点村”等荣誉称号。截至2020年底,当地村民年均增收1万余元,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超过300%。
面对每年越来越多的游客,陡山村村民、民宿店老板卜云飞真情实感感叹道,“生活改善了,有一种幸福感。我真的感觉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目前,全省已有约60家规划编制单位的近千名规划师活跃在乡村振兴的第一线,实现了市县全覆盖。
“规划+人才”,引进培育了一批新生力量,为乡村人才振兴注入源头活水。也真正做到了规划超前引领、技术全程指导、建设有效落实。营造干净整洁、舒适宜居、各具特色的公共空间场所,重塑乡愁空间,留住村民记忆,避免千村一面。
溧阳市陶村村,2021年4月,迎来了一位90后驻村书记——郭芒。他扎根基层,融入乡村,在地实时做好规划服务,及时解决群众需求和问题。第一书记身后,是一支设计融合的青年党员队伍,更是城乡院公司在溧阳数十载深耕不辍的恒心。
从镇村布局规划到村庄规划、特色田园乡村规划,他们为溧阳全域提供决策咨询,助力溧阳挖潜乡村原生动力、焕发乡村勃勃生机。
在苏州树山村,苏州科技大学彭锐老师带领规划团队开展了“十年磨一剑”的“陪伴式乡建”服务。从主持规划设计,到具体建设实施,他们成为乡村振兴的宣传队,规划蓝图的护航员,乡村建设的监督员。
他们创建了全国首个“乡村双创中心”,研发“树山守”乡村文创系列产品。始于情怀,成于专业,终于治理,树山村如今已由一个太湖边的薄弱山村,“蝶变”为远近闻名的“明星村”。
在丰县大沙河镇,一群青年党员规划师将规划设计竞赛搬到了田间地头。请村民担任评委,共商共议激发村民建设家园的热情。
为了让规划方案真正落地,规划师们通过政策宣讲,帮助老百姓更好地理解政策法规;通过村庄规划,与政府管理部门协同保障用地指标;通过统筹咨询,让运营企业、设计单位共同完善规划设计方案;最终促成“效果图”转换为“施工图”。
这些规划设计师扑下身子,因地制宜,编制出一大批实用性村庄规划,被规划改变的村庄脱颖而出。全省近13万个自然村庄的分类、布局和发展方向逐步明确。
“规划师下乡”活动培养了一批懂政策、爱农村的技术团队,他们和村民共同编制的规划成果将为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改善、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提供工作基础,进一步帮助基层推进乡村振兴,陪伴农民建设幸福美好家园。
广大规划师也进一步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切实转化为具体的规划实践,走进乡村用绣花功夫和耐心去做好规划服务,共同描绘和实现美丽江苏乡村规划蓝图。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振兴图景正在江苏农村徐徐拉开。
苏州市吴江区七都镇分管规划的副镇长邱耀平说,“有了高标准的规划以后,我们的国土空间格局更加协调。中国江村客厅的面貌越来越完善,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的空间格局正在七都逐步走向现实。”
根据规划,到2035年全省将选取约2.1万个规划发展村庄,作为未来乡村地区人口集聚和产业发展的主要空间载体,进一步精准发力推进乡村空间布局优化,提升农村资源利用效率。
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规划局局长陈小卉表示,“下一步我们还要在促进规划师下乡工作见成效方面下功夫,通过指导各地科学编制和实施村庄规划,统筹规划乡村空间,盘活利用乡村资源,让沉睡的资源变成农民致富和乡村发展的源头活水,把江苏的农村规划建设成为人们心中向往的新鱼米之乡,为强富美高建设再出发,贡献我们自然资源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