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英杰丨苏光:不为名利诱,不为威武屈
来源:“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 日期: 2021-09-10
苏光(1919.3—1946.9)
苏光(1919.3—1946.9)原名陈德芳,字星尘。1932年夏苏光毕业于板浦实小,后考入省立东海中学灌云乡村师范科(1934年迁往运河镇,改称为省立运河乡村师范)。1936年夏,苏光在省立运河乡村师范毕业。
苏光聪慧好学,志趣高远,他在运师毕业纪念刊上述志道:“不为名利诱,不为威武屈”。此时,我国东北、华北大片国土被日寇侵占,国民党继续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积极反共消极抗日的政策。板浦地区也处于时局危机的氛围之中。苏光的祖父希望苏光继承其业,从商营生,以求平安生活。但苏光同志摆脱囿于一家之念,认为从教是启迪民众最佳之举。他先后在双港、西山、碧霞宫、新民等小学担任教员,注意对儿童民众的爱国思想教育。在双港小学任教时参加共产党地下工作者钱天素、孙存楼组织的读书会,学习马列主义以及毛主席的一些著作,使苏光的政治思想觉悟进一步提高。
1937年春,运河乡村师范同学吕恩澍(中共党员)被国民党逮捕,关在板浦监狱,苏光闻讯,立即前往探监,归后义愤填膺,对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十分气愤。苏光深情地赞誉道:“共产党人在法庭上理直气壮,在刑场上视死如归,在敌人面前英勇不屈……”
苏光(后排右二)
1940年10月,苏光冲出了敌人层层封锁,投入到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怀抱。从此,21岁的苏光走上了革命的光辉道路。后来,苏光同志被派往沭阳县后方的淮海干校(即淮海区党委军政干校)参加了两期学习,每期三个月。第一期(1940年10月至12月)学习期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第二期(1941年1月至3月)便成为干校的骨干力量。他认为只有“苏区才能有光明”,就把自己的名字陈德芳改为苏光。在淮海干校学习期间参与破获一起日特案。干校结业以后,苏光被分配到东灌沭边区中学担任第一任政治指导员。
1943年夏一天拂晓,日寇一个连和伪军300余人妄图用武力到灌云县大拐圩抢夺“粮仓”,由于敌人疯狂炮击,导致我方前沿阵地被轰塌,战士们随后撤至大拐圩主要通道小石桥阵地坚守,他们一次次打退敌人进攻,使敌人无法靠近小石桥。当时苏光带领县青救会民兵,坚守在大拐圩西侧,防止敌人从左翼窜扰。中午在县二团和滨海大队紧急支援下,通过一夜激战,生俘和击毙、击伤大批日伪军,成功粉碎了敌人抢粮阴谋。
1946年初,苏光调任灌云县政府秘书兼党支部书记。是年秋,国民党反动派撕毁和谈停战协议,集中数十万兵力侵犯苏北解放区。我主力部队遵照党中央关于“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的指示,从苏北撤至山东。此时,灌云的顽伪徐继泰等反动武装,沆瀣一气,乘机捣乱,嚣张一时,竟在我边沿地区策动暴动,事态严重。苏光经常彻夜不眠,还代表县委经常深入各地布置北撤工作。
农历9月初三,苏光和二团参谋彭俊等5人骑自行车前往灌云县田楼区(今田楼镇,1958年灌南建县,当时的田楼区划入灌南县管辖)侦查敌情,当日下午完成任务后返回途中,在程七圩遭到敌人伏击,苏光不幸中弹牺牲,年仅27岁。苏光牺牲后不久,我四师白马团从皖东昼夜奔袭赶来,进入田楼、莽牛区的边沿地区,平息了反革命暴乱。
苏光同志牺牲后,灌云县人民政府决定将乡师旧址新民小学改称“苏光小学”。灌云县委也把苏光同志牺牲的地方命名为“苏光乡”,将原中学命名为“苏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