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绿豆汤里的小康生活
来源:引力播APP 日期: 2021-09-03
糥米饭、蜜红豆、葡萄干、红绿丝、薄荷水……昨天(8月18日),在姑苏区虎丘街道观景社区,20多位侨眷欢聚在“红豆侨屋”,开展“和侨大姐一起玩”绿豆汤制作活动。绿豆汤里每加放进一种美味又可口的食材,瞬间勾忆起侨眷们儿时美好的回味。活动中,幸福的侨眷们边做边想起儿时和弟兄姐妹为了绿豆汤中多几条红绿丝的争抢,不禁开怀大笑。儿时的绿豆汤是味蕾的满足,现如今更在意的是制作过程的趣味与在一起制作时的开心。当时与现在,时迁境迁,美满的幸福生活就在当下荡漾开来。
虎丘街道“红豆侨屋”成立于2006年7月。从成立之际,就秉承“爱侨、护侨,真诚、奉献”,始终注重倾听侨眷的呼声,关注和深入社区走访慰问困难归侨侨眷,切实解决了他们的实际困难。同时,还成立志愿服务队,主动与家庭生活困难、年老体弱的归侨侨眷结成帮扶对子,形成富有归属感的暖侨组织,使志愿服务形成常态化。十多年来,“红豆侨屋”先后获得全国侨务示范先进单位、省社区侨务工作示范单位、市侨办优秀华人华侨服务点 、市侨办创新奖 、市侨务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
为更好地适应新形势和满足社区侨眷的精神需求,“红豆侨屋”近年来适应居民自治发展需要,倾听侨眷需求,创设“和侨大姐一起玩”特色品牌项目,设立书画、英语、摄影、编织、手机微信、手作班等10余个班,充分满足侨眷精神生活,排解子女长期不在身边的孤寂。在专业老师传授的手作班上, 侨眷们和社区居民欢聚在一起,融入互动,制作红豆串珠、相思油纸伞、相思折扇、侨屋文化衫等文化产品,在更好地了解学习传统文化中,加深了友情和邻里情。
朱明华夫妇是社区侨眷,谈起当初与现在,他们感慨万千。“20世纪80年代,儿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被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录取。普通职工夫妻的我们,当时两人加起来,工资不过千把元,为儿子高兴的同时,也对出去后的经济压力担心。但入学后,儿子努力适应生活与学习,当年就获得奖学金。他硕博连读,从租房、学习、工作、买房到结婚育女,没有让我们操心。现在,每周两个电话,因为工作的关系,一年能回苏三、四次团聚。我们夫妇只管过好自己的人生,我除了参加侨屋活动,每天游泳一小时。老伴喜欢写写书法,与自己的学生下下棋。用现在的话就是:活在当下,怎么开心怎么过。”
一碗绿豆汤,打开了侨眷们的话匣子。侨眷潘晓明说:“‘红豆侨屋’成立之初,只有8户侨眷,大多是子女学习较优异,考出去后在国外再升造。到2016年,我们的侨眷达到61人,而留学生家属也不断增加,大多是自费送出去读书的,也是为了让子女有更多的工作前景和选择机会。由侨眷数字看国情、社情变化,小康生活已步步靠近。”
对于这些年的幸福生活,潘晓明深有感触。她说:“我们大多为了照看孙辈,半年在国内,半年在国外,也有已在国外定居下来的。我在美国看孙女时,那里的老人没我们这么开心,家里虽然地方大,但像我们这样的组织很少。要么难得参加英语社的学习,大多在家种种绿化,练练身体;要么陪孙辈学习玩乐,其他就没有了。比起他们,我们在这里的生活更加精彩。他们总是看到我在朋友圈里晒的各种照片,学英语、旗袍秀、健步走、学画画、志愿服务。特别是这次疫情,让加入美国国籍的朋友感受到了不一样的东西,我们的团结一心共抗疫情、忘我奉献负重前行,让他们感受到一个国家的凝聚力、感召力。”
潘晓明还说:“大家都说我这几年来变化很大,穿起了旗袍,打起了耳洞,衣服的颜色亮了,脸上的笑容也更灿烂,上得了台前,做得了志愿者,心态越来越年轻。国外定居的老朋友都说很羡慕我们现在的生活,忘了自己的年龄,活出自已。我想,能为社区、为居民做点力所能及的事,真的很开心。为自已而打扮,因为我们是“70”后,要追上时代的脚步。学点英语,我们出去交流,可以更自信。学点微信、学点歌唱、学点技能,读点小诗歌,我们的生活更健康、更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