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涟水:攻坚“双过百”聚力冲“百强”
来源:新华日报 日期: 2022-09-23
进入9月,位于涟水县与灌南县交界的盐店村热闹了起来,该村领办秸秆回收专业合作社和新型农村社区管理经验受到关注,县内外的观摩人员络绎不绝。
盐店村依托村内的光大生物能源(涟水)有限公司,成立了村集体控股79%、村民占股21%的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由公司发起成立秸秆回收专业合作社。截至8月底,该村今年的村集体收益已有37.6万元,预计到年底,村年集体经营性收入将达到50万元。
盐店村是涟水县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涟水县委锚定“申创国家级经开区,加快建成全国百强县”目标,始终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围绕“二十字”方针,聚焦共同富裕主题,全力描绘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崭新画卷。但对照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涟水县委认为一些工作还存在不足。
截至2021年底,全县集体年经营性收入超30万元的涉农村居占比为28.8%、集体资产超450万元的涉农村居占比为59.2%,全县村集体经济收入水平还不高。涟水县委在2020年提出,力争2023年、确保2025年建成“全国百强县”。如何拉长短板、强村富民?涟水县委书记洪然认为,当前涟水村集体经济发展存在增收路径不优、部分基层党组织书记谋发展思路不宽等问题。为此,涟水县委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党建引领,开展年内新增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30万元的村(居)100个、集体资产年增值5%以上的村(居)100个的村集体经济“双过百”攻坚行动。
“双过百”攻坚行动号角吹响后,涟水县上下迅速行动,将“双过百”作为县委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精心组织实施,县四套班子党员领导干部结对联系乡村振兴先导镇村、重点帮促村,帮助联系点理思路、上项目、促产业,努力把联系点打造成示范点。
村集体经济发展关键是村(居)党组织有战斗力。涟水县制定了镇、村两级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清单,将村级集体经济增收情况纳入清单管理,并作为入选“乡村振兴领跑者”培育计划的必要条件,进一步为村(居)党组织书记定调子、指路子、压担子。树立实绩导向,建立村(居)“两委”班子常态化研判机制,21名村书记因未完成目标“下课”,9名发展本领不强的村(居)党组织书记被调整出“乡村振兴领跑者”培育计划。
与此同时,涟水县在淮安市先行建立并落实村(居)“两委”班子成员考核报酬、岗位定级与村集体经济增收、集体资产增值相挂钩的“双挂双增”利益联结机制,鼓励村干部带头入股村集体投资性项目,同等参与管理劳作,领取劳务报酬。该县规定,当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30万元以上且年递增不低于10万元的(村集体资产年净增值5%以上)村(居),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表决通过、镇街审核同意后,可从当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值部分提取20%资金,用于奖励为“双增”作出贡献的村干部。涟水县于今年隆重举行表彰大会,向12个村发放村集体经济增收奖59.3万元,实现“四两拨千斤”的“杠杆效应”。
朱码街道花桥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孙亚群是今年获得涟水县委组织部表彰的5名优秀“乡村振兴领跑者”之一。“只有村集体有钱了,村子才能为老百姓多办实事,村民的幸福感才会更强。”孙亚群说。南集镇党委书记汪树安表示,县委通过制度设计,让有能力的村书记得荣誉、得实惠、得人心,极大地激发了村书记干事创业内生动力。到今年底,南集镇12个村中有9个村集体的年经营性收入将达到30万元,其中4个村将达到50万元。
今年以来,涟水县坚持发展路径多元化,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探索出产业发展、资产盘活、“飞地”抱团、整村授信等行之有效的做法,成果丰硕。12个村试点村集体领办土地股份合作社实现规范化运作,预计可新增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近76万元;15个乡村振兴先导村通过深化公共空间治理,村均年增收可达17.62万元。截至目前,全县涉农村居集体今年的经营性收入达9317万元,同比增长84.3%。其中146个村(居)集体收入达30万元,45个村(居)集体收入达5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