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生态”催生“美丽经济” 生态“绿色”绘就幸福“底色”
来源:我苏网 日期: 2021-10-22
蓝天白云下,山水城林中,水清岸绿景美,宜居宜业宜游。近年来,在经济快速增长、城镇化率持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情况下,江苏全省生态环境质量加快由局部好转向整体好转迈进,“绿色”成为江苏高质量发展最浓厚的底色。生态答卷江苏是如何绘就的?近日,记者跟随江苏省生态环境厅专题采访组来到苏州、南通等地,找寻答案。
10月13日,走进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湿地田园乡村,片区16.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千亩蚕桑基地与古镇板块交相辉映,一幅“水韵”“桑田”“稻花香”的江南水乡田园美景跃入眼帘。在震泽镇众安桥谢家路自然村,柴米多自然教育中心犹如一叶漂浮在田野上的扁舟,悠闲、静谧。国庆期间,这里的一家“网红农场”吸引了长三角周边的众多孩子前来打卡,室外90亩的农田里,设置了水稻和水八仙种植体验区域等,孩子们通过看、听、做,来了解和体验当地的农作物、自然物产,收获满满。配套的餐饮、住宿、手工体验课等也都结合了当地特色,颇具田园风情。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村里离上海和浙江的不少地方只有一两小时车程,因此这里的民宿一到节假日就被预订一空。
如今的“网红打卡地”,曾经确是片区散乱污企业的集合地。震泽镇众安桥村村书记吴寄华告诉记者,为了打破僵局,走出一条“生态化、轻量化”的发展方式,近年来村里整个在湿地范围相继腾退了40亩土地、共8个企业,通过修复整理、文化挖掘、农旅融合、招商引资等,才有了今日的旧貌换新颜。如今,通过丰富发展业态,带动沿线餐饮、咖吧、民宿、文化景观串珠成链,村里的底色更优、环境更美、农民更富,推动了田园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美丽生态”催生“美丽经济”。旅游产业发展了,村里的部分就业得到了解决,老百姓闲置的农房也可以出租出去了。“不仅环境变美了,收入也提高了,感觉很幸福。”走在乡间田野的小道上,偶遇到的震泽姑娘小谭满意地说。
运浦大局平地起,只因此间最江南。当大运河遇上太浦河,一个美丽的“运浦湾”应运而生,诗与远方的故事也从这里开始。走进平望运河文化旅游景区,古街肌理被精细修复,古镇原住民的市井烟火气令人着迷,扮靓了运河畔的乡村风情。
让运河城镇“活”起来,还体现在水生态的修复上。作为长三角生态绿色示范区重点项目三年行动计划,太浦河共保联治江苏先行工程从保障水安全、提升水环境、美化水岸景观等方面系统谋划,通过堤防达标建设、滨水缓冲带建设等一系列措施,把太浦河打造成为城水相依、人水相亲的生态绿廊。
记者了解到,目前太浦河沿线一公里范围内化工企业整治已全面完成,沿线9个区块238家整治任务(超过80%)已达成,累计拆除建筑39.71万平方米,筑牢运河的“生态基底”。其中,“运浦湾”作为重点打造的农文旅示范区,从以工厂仓库为主的生产岸线,转型为文化生态走廊,还成功吸引喜马拉雅在此推出首个众创空间项目“运浦拾光”,丰富运河文化。
推进沿江岸线整治和生态修复,打造长江沿线特色示范段,是江苏推动长江大保护要求落地见效的创新举措。10月15日,记者来到南通市海门临江新区东布洲长滩公园,这里又是另一幅动人景象,水杉花海间粉黛乱子草盛放,扮靓了秋日一景。
海门临江新区管委会副主任秦俊辉告诉记者,“去年,我们在沿江打造了东西长5.3公里、面积40万平方米的东布洲长滩公园,今年又投资3000万做了骑行道。如今这里成为了海门的新晋‘网红’。”闲暇时来到东布洲长滩公园休闲散步,已经成为周边居民和科技工作者的新习惯。凭借以人才为核心的“产业+平台+资本”的创新发展模式,一座以“产业、科技、生态、人文”为特色的临江小镇正在进行系统性的规划、建设。
临江本是一个传统的农业乡镇,2008年,因搬迁安置化工企业与毗邻的灵甸工业集中区合并成为临江新区。如果继续布局化工产业,环境污染不可避免,如何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临江新区如今将10平方公里沿江滩涂打造为创新发展区域——海门科技园,并引进了创新创业企业200余家,逐步形成了如今以医药健康为主的产业格局,产业在“腾笼换鸟”中转型升级、做大做强,以生态“绿色”绘就高质量发展的幸福“底色”。
曾经的长江荒滩,吸引了2000多位科技人才安居乐业,未来,如何更好地以人为本,完善生活配套,是临江新区正在思考的问题。秦俊辉介绍,“我们提出‘园区即社区’的理念,围绕产业片区加快配套,推进‘产业社区’和‘生活社区’有机融合,产业与城市功能配套就地平衡。玲珑湖公园、玲珑商业街、国际幼儿园、现代医疗卫生中心等公共设施已相继建成,市民农庄社区、东布洲文教社区等正在施工中,每年10月份举办的‘东布洲国际动画周’,也将不断丰富小城文化内涵,带动沿江经济带发展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