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建议使用chrome浏览器、QQ浏览器、360极速模式,体验更佳
首页
治城先治水当代扬州“水工智慧”

来源:扬州日报 日期: 2021-11-26

“瓜洲泵站在建设中应用了一系列智慧工程措施,可以说是近年来城市水利中最具‘含智量’的重大民生工程。”市城市防洪工程管理处主任、瓜洲泵站工程建设处现场负责人张东培说,水利工程建设,按图施工即可,布局和设计才是大智慧。

当代扬州治水,有着什么样的理念、布局和设计?记者就此展开了一番深入采访。 扬州要将水视作城市发展最宝贵的资源、最独特的品牌和人民群众最基本的民生福利,扬州市委书记谢正义说:“宁可少建几幢高楼大厦,也要加快清水活水和不淹不涝城建工程改造和建设。” 扬城地形北高南低,一旦遭遇江潮顶托、淮水并涨、山洪下泄和暴雨倾盆“四碰头”,城区内水能不能迅速外排是一个大问题。为解决主城区涝水外排出路问题,彻底消除洪水安全隐患,大幅提高城市防洪标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调研,与水利、建设、环保等部门负责人和相关专家研讨并形成共识——确立“治城先治水”建设发展理念,提出“外防、内排、治淮、活水”八个字的治水方略,把建设“不淹不涝”城市写进民生“1号文件”,全面启动“清水活水”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实施城市公园体系建设……将洪水挡在城外、把积水排出城去、把活水引进城里、把雨水蓄积下来、把污水整治干净。

“扬州是一座多水的城市,在治水上,任何一项水工程的先进性和科学性,都需要有系统思维、科学定位和理念创新。‘治城先治水’真正体现了水工智慧。”市水利局局长康盛君说,从积水点改造、管道加长增粗到路面立体整治、小区综合整治,从润扬河建设、邵伯湖切滩、新城河综合整治到扬州闸改造、黄金坝闸和平山堂泵站建设、瓜洲外排大站的规划建设……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科学规划、有序推进,扬州“外防、内排、治淮、活水”等一系列工程相继展开。

外防 从防洪水肆虐到保清水北流 “扬州地处江淮交汇点,是一个洪水走廊,在外部防洪方面要求更高,工程措施必须做到科学合理、调蓄平衡。”水利专家徐炳顺说,我市水利人以系统思维治水,不断探索创新,其中最经典的水工智慧工程当属开挖新通扬运河和江都水利枢纽选址搬迁。 通扬运河有新、老之分,其中老通扬运河就是中外闻名的邗沟,贯通扬州、泰州、南通三市,曾是古代扬州乃至全国的黄金水道。到了当代,这条河道的作用日渐衰微。为引江水灌溉苏北地区,1958年,省市水利部门决定在通扬运河以北另开一条新通扬运河,这条全长68.97公里的新河,改变了里下河地区的灌溉水来源——由依靠淮水改为面向长江。同时,由于新通扬运河的开挖,促使江都水利枢纽落户现在的地址,奠定了其在江水北调、国家南水北调工程东线中的输水源头地位。

在治淮上,近年来最大的工程是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这是国务院确定的172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该工程主要是在邵伯湖、高邮湖水域切滩,开深泓道。这项国家投资超过22亿元的重大工程,目前已进入扫尾阶段,今年10月底将全面竣工验收。

“长江扬州段防线近百公里,多年建设已使得江堤十分牢固,但其中六圩、嘶马两处弯道属于典型的险工患段。”水利专家介绍说,为了在两处弯道除险加固,扬州水利人采取了构筑丁字坝、抛石等独创的工程措施,能够改善江水的流态,起到稳定河势作用。下一步还将实施新的“江堤能力提升工程”,目前已立项报批。

如果说过去的外防主要防水患,现在则加大了防污染、保生产的力度。2016年,扬州率先提出、实施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战略工程,自觉打造清水廊道,护佑一江清水北上,构筑起江淮大地的生态安全屏障,如今这项工程已被写进省党代会报告、省政府工作报告。2018年3月29日,省委书记娄勤俭登上万福大桥桥塔,俯瞰“七河八岛”保护建设情况时指出,扬州在江淮生态经济区建设中地位重要,要系统谋划好生态大走廊规划建设,特别是要做好水的大文章、生态的大文章。

内排 城市水系勾连贯通实现内外大循环 近几年,扬州通过实施“清水活水”工程和恢复土地自身蓄水功能,使得过去一遇大雨主城区就内涝严重的情况大大改善,被央视《新闻联播》等中央媒体频频点赞。 过去可不是这个样子。扬州地形结构复杂,城市建设与水管理一度分区切块、各管一片,历史欠账较多,突出表现在一下雨就水多、不下雨就干涸、长期干旱水就脏……这些问题成为城市发展之患,成为百姓心头之痛。水患如何治?2010年,扬州人拉开了治水帷幕,先后投入近百亿元,建设“不淹不涝”城市,完成了百余个积水点改造。 数年坚持,将功夫花在看不见的“地下”,这样做值不值?市委书记谢正义曾在接受《做客中央台》栏目采访时给出过答案:城市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做好城市下水道,虽然大家看不见,但却是民心工程和良心工程。2014年度扬州排水管道密度指数位居全国前列,“不淹不涝”成为宜居扬州的重要加分点。

“根除城市黑臭河道,关键还是要让城市河网水系清水、活水、畅流。”市水利局副局长俞长健介绍,扬州城区北高南低,由于历史原因造成不少河道“断头”,解决的最佳途径就是在城市治水管水上科学谋划、务实推进,在疏通改造地下管网的同时,沟通水系,引入活水。

几年前建成的润扬河,与沿山河、仪扬河水系沟通,标志着我市城市防洪建起四道屏障——东有大运河、南有长江、西有润扬河、北有沿山河,城市防洪圈闭合,为中心城区提供了安全保障。

“现代城市治水,要实现内外水系勾连贯通大循环,建设瓜洲泵站就是一项充满水工智慧的治水大工程。”市水利局有关人士透露,随着城市建设西延,为防止局部可能出现内涝,目前已对乌塔沟水系整治工程立项。估计用不了多久,扬州将形成“东西南北中”点线面结合的城市内部防洪排涝体系。

活水 打通扬州水脉,实现清水活水绕城 傍晚时分,在城区引潮河公园,河边亲水平台有不少附近居民散步纳凉。市民顾先生说:“这条河过去春秋天都臭气熏天,现在大夏天还 水清岸绿、凉爽宜人,有活水流动着啊!” “城市河水贯通,才能实现清水畅流。”水利专家介绍,扬城主要水系包括古运河水系、横沟河水系、邗江河水系、唐子城水系、瘦西湖水系、新城河水系等,形成了丰富的水系网格。但是受人口居住密度影响,中心城区外水质相对较好,而部分干流及支流,特别是新城河、引潮河等西南片水系,受地缘条件所限一直未能实现与外围水系沟通,导致部分河道水质恶化严重。要实现城市“清水活水”,势必要将城区内外全部水系沟连贯通起来,才能激活水源实现活水清流。

2015年9月,扬州闸、黄金坝闸、象鼻桥泵站、平山堂泵站、新城河闸、明月湖闸、四望亭河闸、江阳路节制闸、通运闸等“九闸同开”。其中,建于蜀冈下的平山堂取水泵站工程,是城市“清水活水”综合整治重要节点工程,也是扬州治水系统思维的具体实践。该工程的建成投用,标志着引邵伯湖清水“汰洗”城区黑臭河的“活水清水”工程成为现实。随着扬州水脉全线打通,从高邮湖、邵伯湖引入的活水奔腾而来,经由古运河分流各闸进入主城区,在较短时间内,大运河以西主城区90平方公里范围内,全长140公里的35条河流实现了活水环绕,惠及百万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