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巧推苏郡,匠心在传承
来源:“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 日期: 2021-09-10
说到江苏省苏州市,许多人都会想到园林,而与苏州园林一起名扬天下的,还有苏作工艺。
从宋锦到家具,从盘扣到苏扇,匠人们把心血与创意共同注入进了这一件件珍品内。从过去到今天,苏作工艺总在不知疲倦地汲取能量、精华,期待有朝一日能厚积薄发,重焕生机,完成生命中的每一次质的飞跃。
缂丝
苏作里的创意绝不是新瓶装旧酒,而是一种内在的升华。苏作工艺很早就闻名天下,到了明清时期,苏州更是成了一座工艺之城。
苏扇
清浙江巡抚纳兰常安在他的《受宜堂宦游笔记》中记载:“苏州专诸巷,琢玉、雕金、镂木、刻竹、髹漆、装潢、针绣,咸类聚而列肆焉。其曰鬼工者,以显微镜烛之,方施刀错。其曰水盘者,以沙水涤滤,泯其痕迹。凡金银、琉璃,绮、铭、绣之属,无不极其精巧。概之曰苏作。”
铜炉
且不讲富庶繁华下,匠人们自觉自发地集中于吴地,自宋以后,历经元、明初,至明代中晚期,苏吴之地雅俗合流的文化特征逐渐成熟,使它成为了文人意识世俗化的产物。作为江南文化、江南手工技艺的典范,苏作的背后有着强大的人文和人才支撑。
明式家具
与此同时,苏州的手工业也一直在发展变化之中。上百年前甚至上千年前,苏州的匠人们反复地在专诸巷、滚绣坊、皮市街等大街小巷里讨论、思考、设计、尝试过。
玉雕
唐宋时期,苏州已是全国有名的手工业城市,有漆作、木作、砖瓦作、竹藤器作、冶坊、塘坊、金银作等手工作坊。到明清时代,苏州经济更为活跃。大江南北的工匠纷纷流入苏州从业,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生产规模扩大,门类增多。这或许说明,手工业并不是完全纯粹的,苏作里面可能加入了广东、扬州、北京等地的设计元素,或各地新研发的技艺、潮流,最终融合得精益求精,大量的私人订制,且款型设计受皇家专利保护,不得外流盗用。这一时期的苏作已完全是北京设计、苏州制作。或许,皇帝的订制虽不可外流,但那些设计创意肯定深深地留在了苏作匠人们的手作记忆中,继而产生了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创作、制作变化。
漆器
然而,总是在工艺品里抠创意,不免使得重点发生了偏移。创意,是在感受到美的同时所发觉的惊喜。在当代,在欣赏这些已经与生活相结合的物件时,我们要用欣赏而非“挑剔”的眼光来对待它们。
苏灯
毕竟苏州的工艺品太多,随便指一件,就能道出它的工艺与创意。小到服饰上的盘扣,就有蝴蝶盘扣、蓓蕾盘扣、缠丝盘扣、镂花盘扣……古代手艺人的智慧在细节里体现得淋漓尽致。盘扣不是一个装饰物,而是有了更多实用功能,可以当挂件、摆饰,除了衣服,可以搭配身上大多数物品。对于旗袍设计师来说,将盘扣的设计独立出来,让它离开衣服,依旧惊艳,这也是极为重要的。一根盘条,弯曲盘绕,花式与扣结可以变化多端,或是写意,或是写实,可以幻化成浪漫的花式,也可以变幻出传统的吉祥图纹。它不是“绿叶”,是体现精致的真正艺术。
宋锦
再如冬天,园子里的室内要有铜炉。铜炉皮色润和,古色古香,充满灵气。“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文人雅士把焚香、烹茶、插花、挂画并列为四艺。而苏州风土清嘉,文化繁盛,工艺超绝,其中明清宣德炉作为中国铸造冶炼工艺的集大成者,无论是器型的寓意,线条的审美,材质的配伍,铸艺的精微,款识的别致,都堪称炉中之尊、香炉之神。触手铜炉,双手盈盈可握。爱炉之人点燃檀香,思绪悠悠,遥想从战国时期古人就焚香熏衣,临香抚琴,那情形那感觉应该就是宋代陈去非《焚香》诗中所写:“明窗延静书,默坐消尘缘;即将无限意,寓此一炷烟。”
桃花坞木刻年画
玉雕、刺绣、乐器、服饰……苏州的工艺品似乎看也看不完,而那些创意的灵感,都藏在了365天的美学生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