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丨扬州江都:高标准农田节节高 蓄势赋能乡村振兴
来源:“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 日期: 2021-07-21
2020年,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建设启动6.6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项目总投资1.21亿元,涉及9个镇13个标段24个行政村。今年5月底,工程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截至今年6月,江都区已建成高标准农田60多万亩,占总耕地面积75%。
据初步测算,项目区小麦亩产由390公斤增至413公斤,增长5.35%;水稻亩产将由568公斤增至595公斤,增长4.75%;油菜亩产由173公斤增至180公斤,增长4.04%。60多万亩高标准农田,为江都乡村振兴蓄势赋能。
高产量,农田建成“吨粮田”
“去年收麦时节,这里是条窄窄的土泥路,钱抓在手上,也没人愿意来收割。今年新修一条3.5米宽的水泥路,直通田头。”丁沟镇乔河村种田大户王平看着两台收割机在田里并肩抢收,开心说道。
乔河村党支部副书记王宏生介绍,去年乔河村5000亩耕地,全部申报建设高标准农田,工程从11月施工,今年4月完工,解决了农民农业生产中遇到的“急难愁盼”,28个大户、100多个散户尝到了“高标准”的甜头。
“你看我这块4亩大的秧池田,以前放水要1小时,现在只要20分钟。”王平蹲下来,把防渗渠与池田相连的闸板打开,水“哗哗”从池田里倾泻而出。“去年,泥水沟里全是草,放水慢,而且还渗漏到麦田,现在不仅放水快,还节省水费、电费。”
王宏生扳起手指算账,“一亩田麦、稻两季,水、电等成本节约七八十块钱,一亩田小麦增产50斤不成问题,300多亩田,一年能多挣2万块钱。”王平听了连连点头。
丁沟镇水务站副站长、高标准农田项目办主任滕绵江介绍,一般而言,高标准农田都成了“吨粮田”,与普通农田相比,高标准农田不仅方便机械化耕作,降低了成本,粮食单产也能增加20%左右,一增一降,收益能提高30%以上。
高颜值,村民“呼声”变“掌声”
走进郭村镇汤营村5000亩高标准农田项目区,一条新筑的水泥路,连接起村庄和农田,路两边红叶石楠、紫薇、路灯把一条乡村路装扮得分外靓丽。
“去年是土路,现在是村里的观光大道、休闲大道。每天晚上有不少村民来这跑步休闲。”汤营村党总支书记汤红军介绍,作为老区,汤营村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把村民的呼声变成掌声。
种田大户周新武有400多亩农场,他深有体会,“今年收割小麦,两台运粮卡车就搞定,去年土路运输不方便,要三台卡车运粮,运输费这一项就节约了2000块钱。”
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增加种田大户收入,还让村里得到实实在在的“红利”。汤红军说,高标准农田建成后,达到了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效果。汤营村土地流转速度也跟着加快,以前没人问津的偏远零碎地块,现在租金涨到700多元一亩,成了大户眼里的“香馍馍”。
“汤营项目区建设总投入730多万元,村容村貌得到大改造、大翻身、大变样。”汤红军说,村里新铺水泥路6.2公里,新修节水渠9000多米,植树4000株……
村庄美,民心齐。前段时间,几位乡贤主动捐款16万元,为村里安装了80张节能路灯。“项目区建设,给汤营发展带来新机遇,我们正积极申报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哩!”汤红军充满信心。
高标准,产业兴旺乡村振兴
土地,是农业发展的根本,也是乡村振兴的基础。
江都区农业农村局局长赵相平表示,今年中央提出建设1亿亩高标准农田的要求,江都区目标是2019年至2021年,三年建设12万亩高标准农田。全区80多万亩农田,经过连续多年改造,目前已建成高标准农田60多万亩,占总耕地面积75%,建设水平位居扬州前列。
在6.6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建设中,江都区坚持生态引领、连片开发、节水灌溉、稳产增收和环境提升。
“平均测算下来,每亩高标准农田建设费用达1750元。”赵相平表示,项目区新建灌溉站175座、生产桥44座、衬砌渠道66.36公里、水泥路78公里、新增农田防护林网5万株。项目区基本达到了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通畅、林网建设适宜、科技先进适用的“高标准”目标。
推动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有力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助力乡村振兴。
“下一步,我们将加快项目验收进度,确保8月份验收结束,同时启动2021年高标准农田建设。”赵相平表示,要坚持不懈建设高标准农田,最终实现“治理一片、成效一片、致富一方”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