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建议使用chrome浏览器、QQ浏览器、360极速模式,体验更佳
首页
苏州全力打响“江南文化”品牌,重现文化高地的灿烂辉煌

来源:新华日报 日期: 2021-09-24

余萍 孟旭 摄

9月22日,第三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暨第三届中国苏州江南文化艺术·国际旅游节在苏州开幕,搭建了一个文化展示交流平台,并集中呈现了苏州塑造“江南文化”品牌的丰富成果。值此盛会举办之际,新华日报社苏州分社策划推出“最是江南 最美窗口”特别报道,展示苏州全面打响“江南文化”品牌、重塑江南文化核心地位的新举措和新作为。敬请关注!

9月22日,第三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暨第三届中国苏州江南文化艺术·国际旅游节联袂启幕,一场重磅文艺盛会登陆姑苏城。这场盛会正以全新视角解锁一个“最江南”的苏州。

江南,是中国文化中的特殊标识,更是世界感知中国的重要窗口。今年年初,苏州召开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正式发布《“江南文化”品牌塑造三年行动计划》,致力让外界重新认识苏州“最江南”的文化底蕴,让“江南文化”成为苏州的“最亮名片”。

文化基因奠定一座城市的发展风格,也从根本上决定一座城市的发展方向。面对打造向世界展示社会主义现代化“最美窗口”的光荣使命,苏州这座古今辉映的历史文化名城深挖资源禀赋,创新发展理念,文化繁荣兴盛加速成势,为现代化新征程铺展出鲜亮底色。

新的战略选择

8月3日凌晨,跨越6小时时差,一则佳讯从奥地利传到中国:苏州民族管弦乐团和该团艺术总监、著名指挥家彭家鹏,同时斩获2021年奥地利音乐剧院奖,实现了中国乐团和中国音乐家在这一奖项历史上的“双突破”。

遇见苏州,读懂江南。成立不到4年,苏州民族管弦乐团除了走进国内各大城市,还走进美国、德国、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十多个国家,每到一地,都刮起一阵“丝竹旋风”,传递“苏州声音”,让世界对中国江南有了新的认知。

没有文化的支撑,就没有现在的苏州。面对“在率先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上走在前列”的要求,苏州向历史深处漫溯,寻找城市基因的来处,把打响“江南文化”品牌作为新的战略选择,力争绣好新时代的“双面绣”。

精巧布局,重磅落子。依托上海国展中心这个世界级“展厅”,今年5月,苏州重磅推出“苏作馆”。苏绣、缂丝、玉雕、核雕、苏扇等12个苏作门类,汇集36位工艺美术大师和非遗传承人的200多件苏工苏作艺术精品,无不展示出天工苏作的人文气韵和独运匠心,更让人从中窥出“苏州制造”的根脉和渊源。

用好世界遗产与世界对话,苏州表达“最江南”的语言体系还在加快丰富。作为打响“江南文化”品牌的重要一环,苏州立足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这个IP,重磅推出“运河十景”。吴门望亭、浒墅关、枫桥夜泊、横塘驿站、宝带桥、平望·四河汇集……从北至南,一个个富含诗意的地点,串起鱼米之乡的阵阵稻香,串起枕河人家的诗意生活,更串起水运时代的繁华过往,为苏州建设大运河“最精彩一段”提纲挈领。

在昆曲申遗成功20周年之际,海上版昆曲《浮生六记》今年5月19日正式签约入驻上海豫园。作为国内首个沉浸式戏曲表演,这个由苏州打磨三年的“戏剧+”创新文化项目,从古典园林沧浪亭走向更广阔的舞台。而在整个苏州,通过对虎丘塔影园、鹤园、南半园等园林进行修复,全城现已拥有108座园林,在完成从“园林之城”到“百园之城”华丽转身的同时,通过推进“一园一品”特色项目,打造以“拙政问雅”“浮生六记”等为代表的“园林夜游”品牌,以“文化之苏州”充实“雅韵之江南”。

园林、运河、昆曲、评弹……这些有形和无形的文化,被苏州以新的思路聚合,使之可听、可看、可感,进而引发新的共鸣。

保护与传承并重

听一回虎丘千人石上发出的昆曲清音,望一轮“吴越春秋”的石湖之月,赴一场处处透露生活美学的本色美术馆东西桥市集,这个中秋,千年姑苏的精致生活场景,再次“引爆”流量。

苏州何以“最江南”?是物阜民丰,文脉悠远,更是小桥流水,烟火人间。千百年来,生活在这片热土的人所创造出的“苏式生活”,在当下依然散发着无限魅力。传承和保护好这份精致,成了这座“人文之城”打响“江南文化”品牌的重要思路。

行走在苏州的大街小巷,你会发现各色各样的博物馆。民俗博物馆、碑刻博物馆、昆曲博物馆、丝绸博物馆、中医药博物馆……除政府主导外,苏州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一批“小而精”“专而特”的专题博物馆、展示馆,截至去年底,全市已建成开放102家博物馆。曾经的“深深庭院”走向大众,一块砖、一扇窗、一杯茶都作为江南文化的载体,将历史和现代勾连,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接受更多人来品读。

“人文之城”的追求,远不限于此。今年以来,一批“江南小剧场”“江南小书场”出现在苏州的特色街区、景区,苏州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每年扶持创排和引进小剧场剧目不少于100部、打造100个长期驻场演出项目、打造100个可对外商演的江南特色小剧场、培育100个有影响力的文旅品牌项目,让城市“转角遇到戏”。

文化即生活,生活即文化。从百园之城到百馆之城,再到百戏之城,苏州用一个又一个的“百”,做活文化阵地,做足承载文化生活和文化资源的空间,在满足百姓需求的同时,更通过文化带动加速为城市“圈粉”。

姑苏区是全国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做好古城保护这篇大文章,是苏州重塑“人文之城”魅力的关键。在“江南文化”品牌之下,姑苏之变愈发精彩,越来越多曾经几乎被废弃的破旧厂房摇身一变,成了有设计感的文化创意园;曾经脏乱的菜场,经过设计师的巧手成为“网红”;“90后”“00后”也更愿意走进古城创业。根据计划,姑苏区将实施“1+N”方案,三年内落地总投资711亿元的30个重大项目,积极推动央企、国企等市场力量参与古城保护更新,引进国际品牌入驻古建老宅,探索活化利用新路径,一个历经千年而弥新的古城,以立体和多元的形象,带给人们更多期待。

在新征程上大放异彩

9月19日,“夜zui苏州”暨“夜经济千企联盟”正式启动,1500余家优质企业共同组建成立“夜经济千企联盟”,依托杨舍老街、盛家厍老街、歌林小镇、活力岛夜市、昆山慧聚、沙溪古镇等,一系列古今融合的高品质夜市,让苏州的夜,有味有趣,更有品有料。

去年以来,苏州以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为目标,打响“四季苏州、最是江南”文旅品牌。依托“双12”苏州购物节、“五五购物节”,成功跻身首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城市脉动伴着文化的鼓点,带来全新的体验,也激活新的市场。

除了提升城市文化品质、丰富人民群众精神生活内涵,打响“江南文化”品牌,对阔步走向现代化新征程的苏州还意味着什么?热闹的文化节庆表象之外,苏州有着更为深刻的思考。

“进入新发展阶段,文化产业已经成为苏州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的重要战略支点,‘江南文化’的叫响,对城市做强现代产业体系将起到强劲的牵引作用。”相关人士指出,伴随“江南文化”品牌的打造,苏州通过深入实施“文化产业倍增计划”,进一步打通人才链、创新链、资金链,一个现代化的文化产业格局在全市逐步被激活。

在张家港,通过启动总规模3个亿的市级文化产业发展引导母基金,发布“文产贷”金融产品,签下总金额达百亿元的百度大脑创新体验中心、沙上文化特色街区等8个项目;常熟牵手喜马拉雅,借助本地职业院校平台,立足主播、红人、新职业培养,为苏州·中国声学创新谷发展打开新思路;在沪太同城快速推进下,太仓努力建设与上海协同发展的电竞产业高地,如今,这里已集聚电竞企业70余家、知名电竞俱乐部7个,举办电竞赛事千余场次,赛事直播观看人次近百亿,成为电竞产业集聚度最高的县级市。

树立“文化+”思维,运用现代技术赋能传统文化,苏州不断加快文化与科技、商务、旅游、体育、金融等融合发展,新业态新产业有了更大发展空间。在吴江,重点围绕保护利用丝绸文化遗产,加强丝绸文化载体建设,培育丝绸产业知名品牌,盛泽镇围绕打造世界级高端纺织产业集群,用好“震泽蚕丝”中国地理标志集体商标,“一根丝”成了连接江南与世界的一座桥;苏州工业园区大力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目前已形成“以游戏和动漫为主、以研发制作为核心”的数字内容创新产业集群;在昆山锦溪计家墩,这个典型的江南水乡因前些年大胆引入社会资本,融入新乡村设计理念,开始发生变化。

立于传统,求诸创新,文化产业从根子上不断激发出的磅礴动能,不断放大“江南文化”品牌的市场认可度,人们想象中的“江南好”,加速变成“最美窗口”的现实模样。据统计,今年1至6月份苏州文化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364.62亿元,同比增长21.8%,以“江南文化”支撑产业崛起,正在让苏州在新征程上大放异彩。

盛 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