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建议使用chrome浏览器、QQ浏览器、360极速模式,体验更佳
首页
“小康构想”江南萌芽

来源:《苏州日报》 日期: 2021-08-30

这一天,立春过去了一天,春风已然浩荡。

这一天,距农历大年三十还有5天,却比新年更热闹,比新年更重要。

1983年2月6日,邓小平抵苏视察。从此,苏州的发展有了一条康庄大道。苏州,为全国小康社会的战略构想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苏州的发展让小平同志满怀信心

1979年12月,日本首相大平正芳率领庞大代表团访问中国。在和日本客人交谈时,邓小平说:“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

这是邓小平第一次用“小康”这个新名词来描述未来20年中国的发展前景,也是第一次用“小康”代替“四个现代化”的目标。

根据邓小平的构想,1982年党的十二大正式提出从1981年起到20世纪末,在20年时间里实现全国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即:由1980年的7100亿元增加到2000年的28000亿元左右,达到小康水平的战略目标。

为了实地考察小康目标的可行性,邓小平从北京启程前往江苏苏州、浙江杭州等地考察,并于2月6日下午抵达苏州。第二天,邓小平就约见陪同考察的江苏省负责人以及苏州地委、市委的负责人等,听取汇报。

邓小平问:“到2000年,江苏能不能实现翻两番?”省委负责同志汇报了江苏从1976年到1982年工农业总产值翻番的实践后说,照这样的速度,用不了20年就有把握实现翻两番。邓小平听了非常高兴,目光中充满了期待。当时的苏州经济发展水平已位于江苏省前列,1982年,工农业总产值已达104.88亿元,人均接近800美元,小平同志认真考察了苏州的发展情况后,当时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达到这样的水平,社会上是一个什么面貌?发展前景是什么样子?”

对于这个思考,邓小平回京后,通过对视察情况作全面而深刻的分析后,阐述道:“苏州工农业总产值人均接近800美元,下面这些问题都解决了:第一,人民的吃穿用问题解决了,基本生活有了保障;第二,住房问题解决了,人均达到20平方米,因为土地不足,向空中发展,小城镇和农村盖二三层楼房的已经不少;第三,就业问题解决了,城镇基本上没有待业劳动者了;第四,人不再外流了,农村的人总想往大城市跑的情况已经改变;第五,中小学教育普及了,教育、文化、体育和其他公共福利事业有能力自己安排了;第六,人们的精神面貌变化了,犯罪行为大大减少。”小平同志满怀信心地说:“看来,四个现代化希望很大。”

2月6日至9日在苏视察期间,邓小平还关切地询问苏州农村的发展采取的是什么方法。省市负责同志汇报:一是靠重视知识和技术进步,吸引人才;二是靠集体所有制发展社队工业(即现在的乡镇工业),邓小平对此作了充分的肯定。邓小平回京不久,中共中央就为加快乡镇工业发展下发了文件,为乡镇工业在全国“异军突起”创造了条件。

2月9日下午,邓小平离开苏州,前往浙江杭州考察。为期3天的苏州之行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在浙江刘庄,邓小平对浙江省委领导说:“这次,我在苏州看到的情况很好,农村盖新房子很多,市场物资丰富。现在苏州市人均工农业总产值已经到了或者接近800美元的水平。江苏从1977年到1982年的6年时间里,产值翻了一番,照此下去,到1988年前后可以达到翻两番的目标。”

从“小康”到“基本实现现代化”

56岁的戴心思时任苏州地委书记,之前,他接到省委通知,中央有首长要到苏州来。他赶紧把当时苏州地区八个县的情况写了个汇报提纲报告给了省委。后来,中央办公厅还专门核实了苏州地区(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具体数字指标是否属实。

虽然没能当面向小平同志汇报过苏州地区当时的社会与经济发展情况,但一生三次与伟人见面,已令戴心思心潮澎湃。1962年,时任县委书记的戴心思参加“七千人大会”看见过邓小平,20年后的1982年,作为党的十二大代表,他在北京看到了邓小平。他没有想到,第三次见到小平同志会是在苏州!接待小平同志期间,戴心思亲眼目睹了伟人的胸怀和人格,从小平同志对省委负责同志或者对苏州同志的讲话中,得到了很大启发,倍添无穷动力。邓小平离开苏州以后,地委立即召开了全地区公社党委书记以上的干部开会,部署提前实现翻两番。邓小平视察苏州,以及对于“翻两番”的思考和对乡镇工业的肯定,为苏州干部群众投身经济社会发展实践注入了伟大动力:经过五年的艰苦奋斗,苏州不仅提前12年于1988年完成了翻两番的任务,以后又抓住机遇,扩大开放,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完成了第三个翻番;到1996年底,苏州地区生产总值已突破1000亿元;再后来的发展速度,更是如同驶上了高速路……

(姚喜新)

【年轮】

■1月1日,全长83公里的苏州城北公路正式通车。

■1月18日,国务院批准了省政府关于改革地市体制调整行政区划的报告。决定撤销苏州地区行政公署;撤销常熟县、改设常熟市。将原苏州地区的吴县、吴江、昆山、太仓、沙洲、常熟六县划归苏州市。

■2月3日,经国务院批准,苏州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学院正式筹建。

■5月7日,苏州和韩桥煤矿联办的小煤矿出煤,这是我省打破行政区域界限的第一家联办矿。

■1983年6月1日,《苏州市新办集体企业职工关于养老金保险的试行办法》,自6月份起实行。

■1983年10月10日,农牧渔业部畜牧局与苏州市林牧副业局签订协议,苏州市列为全国第一个瘦肉型猪生产基地。

■1983年10月11日,市委、市政府作出决定,全市城乡从1983年起每年评选、命名、表彰一批文明单位。

■1983年11月2日,江苏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与加拿大温哥华市中山公园签署协议,“苏州园林”将在温哥华市中山公园安家。

■1983年12月9日,苏州市“官山岭”和“茅蓬”两地被省政府列为省森林自然保护区。

■1983年12月31日,市政府先后拨出1180多万元专款,全面整修古典园林名胜、历史文物古迹和一批古建筑群。

【人物】

一代新人徐惠英徐惠英,苏州湖笔厂一名普通工人。她八年如一日,悉心照料并无任何血缘关系的"阿爹"徐小弟,嫁人时"阿爹"随嫁,为"阿爹"盖房子,陪伴聊天散心,老人生病时不嫌脏不嫌累,彻夜服侍……6月7日,《苏州报》三版刊出《一代新人徐惠英》的人物通讯后,引起全社会的高度赞赏。苏州湖笔厂召开全体职工大会,号召干部群众学习徐惠英的高尚道德和可贵精神。

【数据】

全市总人口为531.63万人,其中市区68.11万人社会生产总值131.01亿元工农业总产值118.84亿元国民生产总值52.7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1.3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额4.62亿元社会商品零售额25.29亿元外贸产品收购总值7.17亿元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8.7亿元职工平均工资733元,农民人均收入414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