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建议使用chrome浏览器、QQ浏览器、360极速模式,体验更佳
首页
蔬菜产业成徐州市农民脱贫致富新引擎

来源:徐州日报 日期: 2021-09-10

“一斤莲藕,四斤大白菜,一斤西红柿,二斤茄子……”近日,上海闵行区一社区,在窗帘店里忙着生意的王女士趁着空闲拿起手机,从“食行生鲜网上商城”里快速选了几样菜。尽管附近也有不少蔬菜摊子,但王女士更看重这些蔬菜。“这些都是来自徐州的大棚蔬菜,送到家门口的食行生鲜货柜时十分新鲜。”王女士说。

网上选购新鲜有机蔬菜,对于许多上海市民来说,或许只是他们日常生活方式中的一次“局部的、细节的改变”。但是,对于终日在徐州生活、耕耘的农民而言,这不啻于一次发展路上“市场大开”的全新突破。徐州高效设施农业面积全省第一,占比超过20%。但过去这些种植蔬菜的乡镇面临地域偏远、品牌不响的两大“壁垒”,而且产业发展滞后。如何让这些地方突破“二牛抬杠式”的传统农业,大力开展订单农业,利用互联网+,培育出能够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现代农业产业?两年前,这是摆在我市农业系统面前的一道重大难题。

2017年,9家蔬菜外延基地被确定为徐州—上海蔬菜外延基地后,2018年又有3家果品基地、8家蔬菜基地挂牌,目前全市共有20家徐州—上海蔬菜外延基地,年入沪蔬菜交易量达到100万吨左右……短短两年时间,面对蔬菜难销、农民脱贫难题,徐州交出一份骄人的答卷。

“产业要发展,靠以往零散种植、单打独斗的小农户发展模式肯定不行,只有让农户抱团,规模化经营、集约化发展,才能有效抵御市场风险,实现稳定增收。”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为促成蔬菜产业规模化发展,徐州紧紧牵住土地流转这个“牛鼻子”,结合农村“三权分置改革”的政策支持,坚持政府培育引导,项目资金撬动,吸引龙头企业投资,合作社参与,带动民间资本注入,全力破解资金制约等难题。与此同时,徐州市出台《徐州—上海外延蔬菜基地建设行动方案》,严格按照上海外延蔬菜基地的生产经营评价标准选址,共有60个蔬菜基地参与创建,20家挂牌,每个基地规模在500亩以上。徐州还积极整合各项涉农资金,加大扶持力度,由市财政对挂牌的外延蔬菜基地、直销窗口或配送中心补助。“徐州菜”通过上农批、江桥市场农超对接、直销窗口等渠道对上海供应达到100万吨。

徐州20家蔬菜基地在经营好核心蔬菜基地的基础上,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土地流转,联合周边合作组织、种植大户,带动普通农户,形成产销共同体。截至目前,徐州参与创建的蔬菜基地全部安装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并与上海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平台对接。我市涉农县(市)区建有77个蔬菜信息监测点,及时与上海市场需求信息对接,在徐州“菜园子”与上海“菜篮子”之间铺就一条信息高速公路。此外,徐州还在上海设立近30个农产品直销窗口和配送中心,推广“农超对接”“农企对接”等直供直销模式。

好酒也怕巷子深,优质蔬菜不能“养在深闺人未识”。为了拓宽蔬菜的销路,我市农业品牌建设逐步驶入快车道,坚持以“好品种”为基础,以“好品质”为依托,通过精心策划、包装、宣传、推介,打造出徐州农业“好品牌”。维维食品、黎明食品、忠意食品3家企业为全省农产品加工业20强,先后涌现出丰县牛蒡、邳州白蒜等近20个农业品牌。到今年年底,全市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将达到30%以上。与此同时,徐州“四力”齐发,充分激发政府引导力、市场驱动力、行业协会组织力、企业和农户参与力,开始着力打造徐州区域公用品牌,把徐州区域公用品牌的申报、建设和维护作为各级政府现代农业发展的一项重点任务,建立健全品牌认证、推广、保护、使用等各个环节的机制体制,让徐州蔬菜畅销全国。

蔬菜产业是短平快的脱贫产业,也是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当前,“徐州蔬菜”的品牌越叫越响。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以前一些靠天吃饭的贫困农业地区,如今通过发展蔬菜产业实现了华丽转身,成了满足城乡需求的“菜篮子”和农民脱贫致富的新引擎。

本报全媒体记者 蔡思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