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乡愁”与新时代乡村文化的重塑
来源:新华日报 日期: 2021-07-21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许多乡村居民离开了祖祖辈辈生活过的固有的乡村家园,在积极融入城镇新生活的同时,他们的心中有着挥之不去的故土情结,于是,“记住乡愁”成为了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萦绕在游子心头的那一抹乡愁,它的内涵除了有对家乡故土与亲情的那份浓浓的眷恋之外,更多的是对传统乡村文化的一种怀念与归依感。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一部分的传统乡村文化,始终根植在许多游子的内心深处,成为了他们的美好记忆和不可复制的“精神家园”。
传统乡村文化的内涵主要有孝道传家、诚实守信、崇勤尚俭、民族团结、积善成德、助人为乐、邻里和睦、守望相助等。比较有代表性的乡村有重视以孝道传家的安徽省黄山市黟县屏山村,秉持积善成德理念的江西省赣州市赣县白鹭村,崇勤倡俭的湖南省湘西自治州龙山县捞车村,以诚实守信而闻名的云南省迪庆自治州香格里拉市汤满村,以讲和修睦为文化特色的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明月湾村等。这些有代表性的乡村文化世代相传,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乡村居民,营造了乡村良好的民风民俗,同时也彰显了中华传统美德,体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持久的生命力,是中国优秀乡村文化的缩影。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新时代必然要有新作为、新气象、新文化,因此,我们应该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构建新时代的新文化。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在随后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并且指出了乡村振兴的七条实施路径,其中之一就是必须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而新时代的乡村文化也应该在继承既有的优秀乡村文化的基础上,结合新时代的特征与要求,进行重塑。新时代乡村文化的具体内涵可以增加如下几个核心要义:创新乡村、法治乡村、生态乡村、健康乡村、科技乡村、和谐乡村。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乡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取得了巨大的建设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和从乡村涌现出来的一大批创新创业能手的贡献密不可分。民营乡镇企业和现代农业的快速崛起和持续的发展,是乡村经济“领头雁”们不断推动创新创业所结下的硕果,他们带动了整个乡村面貌的可喜变化,也体现了新时代乡村文化建设的发展、进步与时代特征。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并将创新发展列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强调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因此,创新乡村无疑是新时代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涵之一。全面依法治国是我国“四个全面”战略部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有序运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石,是全面建成小康的重要保障,而建设法治乡村是全面依法治国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的乡村文化建设需要大力宣传法治精神,引导广大乡村居民积极学法、守法、用法,为乡村的经济社会发展与长期繁荣稳定提供法律保障。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路径还提出,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时代的乡村文化建设要大力倡导绿色环保理念,让保护生态环境成为全体乡村居民的共识。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民的小康,同样,没有农民的健康就没有全民的健康。新时代,在我国广大乡村,需要积极宣传与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乡村的卫生条件,加强乡村健身运动场所的建设,还需要对乡村居民进行健康知识的培训,促进他们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使健康乡村成为全体乡村居民共同的追求和共享的幸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新时代的乡村文化建设需要积极倡导科学精神、工匠精神,革除旧有的乡村民俗中存在的一些陋俗,用科学文化知识和新技术塑造新一代的乡村居民。和谐社会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的一个美好社会理想,和谐理念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之一。和谐乡村既是乡村振兴的标志之一,也是乡村振兴的前提之一,和谐的环境与氛围还可以促进乡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长治久安。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当前,乡村振兴战略正在全国各地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文化的蓬勃发展,我们应该在继承优秀的传统乡村文化的基础上,针对新时代的背景和发展要求,对乡村文化进行重塑,让全体乡村居民既能够“记住乡愁”,也能够感受到新时代的新气象,使新时代的乡村文化更好地彰显中国的“文化自信”。
(郭步山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