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建议使用chrome浏览器、QQ浏览器、360极速模式,体验更佳
首页
面对转型困境,必须注意三大问题

来源:新华日报 日期: 2021-08-12

■ 技术升级短期会提高企业的生产成本,故加快走升级换代之路并非易事:若GDP高于8%,那么就会有充足资金用于升级换代;若GDP低于6%,失业率升高,就会影响社会稳定。

■ 国际上环境污染和经济发展是大问题,在国内是客观选择问题:是选择满足中产阶级的蓝天白云?是选择保障低端行业农民工的工作岗位?是一刀切还是逐步升级换代?

从世界范围来看,人口在3000万以上的国家都走了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目前未出现在发展过程中便将发展和治理污染相结合得特别好的案例。第一次工业化从英国开始,就出现了英国伦敦所谓“雾都”。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在德国,同时也造成了严重污染。现在鲁尔区的空气质量很好,但水的净化却不容乐观,经历多年仍未达到工业革命之前的标准。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国也参与其中。工业化加速之时,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人口庞大而带来的城市就业问题和农村温饱问题。在重工业优先发展所造成的民用工业大量不足的情况下,中国的改革便沿着这样的思路:一是解决就业问题,二是解决人民群众物质生活需要的商品短缺问题。

然而,“三低”的发展思路已不符合未来的发展方向。所谓“三低”,即低劳动力素质、低技术、低环境成本。“十四大”提出要转型升级,但因转型存在困难,很难达到预期目的,而且面临经济波动的压力,于是会形成不同的认识。

第一是先求经济发展。主要观点有:如果增强环境保护力度,生产成本就会上升,外资投资增长率便会下降,导致就业压力增大。在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偏低时,政治决策的偏好便是首先是满足人民的需求,即在生活水平提升到一定程度再进行环境保护。但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这种认识被加以修正。十八大提出了五位一体的发展战略布局,将环境保护提高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高度。

第二是需要保就业。目前我国的就业压力很大,甚至与改革开放之初相比也并未有所好转。这是因为改革开放之初的压力主要源于农民工找不到工作,而大学生可以安排就业。也就是说,城市的压力小,农村的压力大,一旦出现经济下行,不会产生较大的社会波动。但现在相反:农民工进城易找工作,甚至会出现“民工荒”。大学生就业反而成为一个大问题,特别是就业的专业匹配度很低,导致大学生频繁换工作。客观情况是70%的大学生就业是在非国有单位解决的,尤其是二本、三本、技工类学校。经济波动,就业率下降,便会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大事。

所以,今天,保环境与保就业都具有政治特征。因此,面对转型的困境,在协调生态文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是转型与就业问题。毋庸置疑,要稳定转型,就必须保证一定程度的经济增长。技术升级短期会提高企业的生产成本,故加快走升级换代之路并非易事:若GDP高于8%,那么就会有充足资金用于升级换代;若GDP低于6%,失业率升高,就会影响社会稳定。原来是通过“铁公基”,即铁路、公路、基本建设来拉动经济增长。现在,投资拉动的增长趋于式微,所以私营企业怕亏损便对投资持观望态度。政府投入的资金从哪里来?货币超发!这会引起通货膨胀。在保就业面前,很难将僵尸企业和污染企业全部关闭。

第二,汽车消费转型的问题。现在国际上汽车产能过剩,开始由燃油汽车向电动汽车或清洁能源汽车转变,而我国在电动汽车领域未掌握核心技术。伴随中产化过程,燃油车的发展升级,还可能会增加大排量车的消费。在国外,人们达到一定富裕程度后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增强,倾向于选择步行、骑自行车或公交车出行。但在中国鼓励买电动汽车却很难见效,最大的问题是购买电动汽车之后充电不便、电池不理想。把原来的加油站变成电动桩需要投入,私人不愿投资,政府投资成本短期内无法收回。所以,有转型的意识容易,但要转型成功很难。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将生态建设作为考评的指标,加大了监管力度。未来,考评可能会很严格,但污染仍然会持续存在,因为一旦经济持续下行,治理污染就缺少了力度。

国际上环境污染和经济发展是大问题,在国内是选择问题:是选择满足中产阶级对蓝天白云的需求,还是让广大从事低端行业的农民工有就业岗位?还是正视现实稳中求进?应该明白,GDP增速低于6%就失去了治理环境的空间;高于8%才能有充足的资本投入到环境治理中来,这样一个矛盾是必经的过程。

第三,消费提升问题。我国目前处于中产化阶段,人民生活水平在提升中由解决温饱阶段过渡到解决住行阶段,现在发展到追求高质量的服务的阶段。比如,根据调查全国有18%左右家庭已经有2-3套住房,中小城镇该比例更高。若从平均分配角度上看,我们已经解决了住房问题,但是由人口流动带来的结构性短缺,大城市房价的飞涨以及不足成为重大问题。人均住房面积的增加,也加大了人均能源的消费量。目前人们对更健康化的消费,诸如对食品与交通安全、空气质量提出更高要求。国家提出由高速增长到中高速是必经的选择,并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力量等与生态文明建设密切结合,即中速增长但逐渐转型到生态文明、实现消费的转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我国要从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过渡到个性化多样化消费阶段。消费转型有助于解决当前生产体系提供的商品、服务错配问题,如能结合社会发展阶段对老百姓的消费做出研究,在提升生活水平的同时强化对环境的保护,是十分有意义的。

(张 翼作者为中国社科院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本文根据南信智库第3期高端汇谈的发言整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