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规模化养殖,引领畜牧业提质增效
来源:新华日报 日期: 2021-12-17
畜牧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也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内容。“十三五”以来,南通市农业农村局围绕畜牧业稳产保供的总体要求和畜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目标,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激励、金融扶持等有力手段,加快畜牧业向规模化经营方向集聚,实现了畜牧业全面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近日,新华传媒智库调研组实地调研,探寻南通经验。
稳产保供,
提升畜牧业规模养殖水平
南通是养殖大市,全市有3个县(市、区)被列入“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前年受国内非洲猪瘟影响,全市存栏量锐减,生猪从高峰一下跌入低谷,导致市场供应吃紧。面对生猪生产直线下滑,恢复生产面临严峻复杂的形势,南通市坚守保供底线不动摇,多措并举,综合运用政策引导、疫病防控、金融支持等手段,促进生猪生产恢复发展,拉抬稳步回升。
去年以来,南通市委市政府把发展生猪生产列为当年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围绕省下达的全年目标任务存栏116万头、出栏182万头,综合施策,合力推进。各地建立了恢复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市农业农村局每半月对各县(市、区)生猪生产实行关键指标动态监测,并把进展情况通报至各县(市、区)政府。市级财政在“乡村振兴资金”中落实6900万元用于发展生猪生产。同时要求各地把目标任务责任分解落实到镇、到村和到场,责任落实到人。抓实疫病防控。全市范围内建立了以镇、村两级为主体的动物疫病防控监管网格1207个,将全市15830个生猪养殖场(户)作为重点纳入网格监管,坚决做到问题早发现、快处置,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组建防疫小分队,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应防尽防,不留空当。海安、如皋、如东三个生猪调出大县在村级防疫队伍中招聘落实了56名特聘动物防疫专员,做到对重点场所进行洗消,有效减少环境病原含量。市政府组织13家银行提供生猪恢复生产金融服务合作协议签署活动,提供授信额度达34亿元,建立了“银行+担保公司+养殖户”“银行+保险+养殖户”“银行+保险+担保公司+养殖户”等多种合作模式,在全省率先创新金融支持生猪生产。截至2021年9月30日,南通各县(市、区)生猪生产省目标任务平均完成率达111.47%。目前,该市有5个5万头以上规模猪场项目年底将全面竣工,届时将新增年产能达80万头。
加速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全市规模养殖快速发展,畜禽饲养量稳居全省前五名。统计显示,2020年,全市生猪饲养量329.2万头,家禽饲养量1.28亿只,山羊饲养量340.8万只,生猪规模养殖占比96.25%,比2015年提高5.82个百分点,其中生猪大中型规模养殖占比80%;肉禽规模养殖占比96.06%,与2015年持平;蛋禽规模养殖占比97.76%,与2015年持平。根据发展规划,到2025年,全市生猪规模养殖比重要提高到95%以上,全市生猪饲养量保持在400万头左右,家禽饲养量稳定在1.5亿只左右,山羊饲养量保持在500万只左右。畜牧业总产值(现行价)达200亿元,在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20%以上,届时将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
推广良种,
构筑畜牧产业发展高地
畜禽种业是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保障畜禽产品供应安全的根本。“十三五”以来,南通市在畜禽新品种繁育、推动畜牧业经营方式转变等方面均取得较大突破,成果丰硕。
加强沙乌头猪、海门山羊、狼山鸡、如皋黄鸡、京海黄鸡等畜禽品种资源保种场的建设,在保持地方品种资源优良性状的基础上,开展选育和杂交利用。以禽业为例,无论本土的狼山鸡,还是三黄鸡等杂交品种的繁育、推广,在产业化方面均已取得不俗业绩。江苏京海禽业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先后培育了京海黄鸡、海扬黄鸡2个畜禽新品种(配套系),在种鸡繁育和商品鸡标准化养殖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公司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首批国家肉鸡良种扩繁推广基地。今年,公司通过与科研院所共建中国肉鸡种业高质量发展研究院,由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文杰担任研究院院委会主任,积极推进肉鸡育种中心建设,解决肉鸡产业“卡脖子”难题。在未来5-10年内,通过多批次引进白羽肉鸡育种素材,培育专门化品系,采用传统育种与现代商业育种相结合的集成技术,筛选出适合我国市场需求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性状稳定的白羽肉鸡配套系。
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畜牧业经营方式由以生产环节为主向产加销、牧工商一体化经营转变。全市形成了以南通牧原、海安晨川、如皋新牧、启东温氏等为龙头的100万头商品瘦肉猪生产基地,以海门京海、海门泰森、南通正大等为龙头的3000万只快大型商品肉鸡生产基地。以饲养蛋鸡和饲料加工、蛋品加工闻名遐迩的江苏天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蛋鸡年饲养量达到250万羽,发展订单饲养量达600万羽,辐射南通、泰州、盐城,以及河北邢台等地,联结带动农户13500多户,增收2500多万元,日前成功入选第七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目前,全市已拥有国家级畜牧业龙头企业4家,省级龙头企业20家,市级龙头企业50家。全市共注册畜禽及其产品品牌300多个,创建省级以上名牌畜产品16个,形成10亿元以上特色优势产业6个。全市培育10个以上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畜产品特色品牌,60%以上的加工畜产品实现品牌化销售。
精准施策,
打造畜牧业绿色发展样板
南通始终遵循“农牧结合、健康养殖、资源集约、生态友好、绿色发展”的总要求,加快畜牧业养殖转型升级,着力打造畜牧业绿色发展样板。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连年在省农业农村厅、生态环境厅评估情况通报中评为优秀等次。
坚持农牧结合。努力打通畜禽粪污还田利用通道,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形成多路径、多形式、多层次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新格局。推进覆盖拉网式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试点工作,建成38家畜禽粪污处理机构,年处理畜禽粪1686.1万吨,服务全市300多个行政村的畜禽养殖户。鼓励大型养殖场自建或在养殖密集地区建设有机肥加工厂,将企业自身或周边分散的中小型养殖企业的畜禽粪便统一进行收集,集中发酵,制成有机肥料,全市建成有机肥生产企业13家,年处理畜禽粪便49.3万吨。充分发挥沼气发电并网工作在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促进种养循环农业方面的重要作用。
推进规模养殖场设施设备改造升级。坚持分类施策、“一场一策”,全面开展规模养殖场污染治理改造。对适度规模养殖场,鼓励配套与养殖规模和处理工艺相适应的粪污消纳用地,配备必要的粪污收集、贮存、利用等基础设施;对大中型规模养殖场,扶持沼气发电并网,开展污水深度处理,实行达标排放。根据农业农村部规模养殖场直联直报信息系统调度统计,2020年,南通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7.9%,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100%,村域畜禽粪污循环利用实现“能储存、可利用、不直排”,建成田头调节池2603个,16.5万立方米,覆盖农田面积达到25.6万亩,建成有机肥生产企业36家,年处理畜禽粪便77.1万吨,建成沼气发电并网项目57个,实现了万头以上猪场“全覆盖”,年有效处理畜禽粪污350万吨。
强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的制度设计。针对小散户粪污直排问题,开展生猪小型分散养殖扩面整治工作,将治理规模标准延伸到100头以上。2018年7月出台《关于优化生态环境 加强生猪养殖管理的若干意见》,全面控减生猪养殖总量。2019年10月1日,《南通市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条例》正式施行,主要针对非规模养殖场养殖污染防治进行了规定。南通鼓励和支持涉农资金与农村环保资金整合,集中资金加快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等工程的建设。各县(市、区)统筹用于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资金3205.8万元。
强化无害化处理体系建设。根据“统筹规划、属地负责,政府监管、市场运作,财政补助、保险联动”的原则,加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如皋市、如东县、启东市、海门区均建有无害化处理中心,海安市、通州湾示范区结合地区畜禽养殖情况,合理建设病死畜禽无害化收集点,对接如皋和如东无害化处理中心,使用专用设备转运至无害化处理中心处理,全市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运转正常,建有病死畜禽无害化收集点63个,2020年处理病死猪12.3万头、病死羊4.2万头、病死禽168.4吨。
建立还田利用机制。大力扶持畜禽养殖废弃物收运服务体系建设,全市已建成粪污社会化服务组织58个,生猪养殖重点乡镇实现全覆盖;积极探索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新模式,如皋市不断探索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新路子、好办法,提炼总结出了“变废为宝、变害为利”的“如皋经验”,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方面,探索形成了“粪—草(藻)—畜禽循环、粪污—种植业循环”模式,大中型规模养殖场的“沼气工程”模式,中小型规模养殖场的“两池配套”模式,集中处理粪污的“处理中心”模式,肉禽蛋禽养殖场为主的“对接有机肥生产企业”模式,服务小散养殖户为主的社会化服务模式,畜禽粪污基本实现全规模、全畜种、全过程利用。启东市南阳镇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聘请第三方社会化服务组织“利城环保”负责粪污收集和消纳,好处明显:一是养殖场(户)定心养猪了,没有了后顾之忧;二是种植户开心了,与同类产品相比产品质量、产量有了比较优势;三是水质改善了。畜禽粪污“存得住、能腐熟、不排放、用得掉”,从源头上堵住了农村明沟黑臭水体的发生,一方清流成为美好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