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建议使用chrome浏览器、QQ浏览器、360极速模式,体验更佳
首页
让百姓身处“福地”更有“福感”

来源:新华日报 日期: 2021-07-21

自古享有“江东福地”之美誉的金坛,长期以来,与同处苏南的其他地区相比,经济发展不快、面貌变化不大、百姓收入不高,且差距不断拉大,百姓觉得虽身处“福地”,却未有“福感”。求发展、盼富裕,成为百姓的普遍关切。如何破解这些问题?金坛选择紧扣百姓关切,坚持问题导向,加快补齐短板,创造发展优势,推进惠民富民。

加快经济发展,推进百姓就业创业。过去,金坛产业发展滞后,百姓就业创业机会短缺。近3年来,金坛着力打造园区平台,紧盯新兴产业,抢抓发展机遇,先后引进了单体投资超100亿元的“中航锂电”、超80亿元的“众泰汽车”、超50亿元的“贝特瑞新材料”和“迈科锂电”等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重大项目,以及单体投资超60亿元的“信维通信”通信产业龙头项目和超50亿元的“同方威视”高端装备产业重点项目,同时带动引进了500余个科技型中小项目。“引进龙头项目、形成特色产业、推动高端发展”的新发展模式成为金坛的有效实践、一大特色。一大批优质项目的相继引进和接连投产,不仅推动了金坛经济增速位居全省前列,更推动了高端产业持续集聚发展,为百姓就业创业创造了更多可能。每年新增就业岗位超过1万个,不仅促进5000余名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市未就业人员稳定就业,还吸引了2000余名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就业,以及3000余名外来人员入驻就业。产业发展的“蝶变”效应,引发了大众的创业热情,36家在外打拼了30多年的建筑企业集体回乡,众筹购地置业、携手创业发展;一大批有志之士纷纷投身创业热潮,每年新增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5000多家。

加大民生投入,促进百姓获得更多。长期以来,由于经济发展不充分,民生事业投入不足,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交通出行、子女教育、医疗卫生等欠账较多,百姓怨言颇多。近年来,金坛已经摸清短在哪里,先后制定一系列补短板项目实施计划清单,涉及交通、水利、教育、卫生、旧城更新等诸多领域,总投资超过300亿元,并通过新闻媒体向全社会详细公布,不仅让百姓看到了希望,提振了信心,也增强了项目实施的刚性度。金坛撤市设区时间不长,社会保障标准与常州主城区差距较大,“同城不同待遇”问题突出。去年以来,金坛每年新增投入6亿元以上,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等与常州主城区接轨,同时将11万名被征地农民一个不漏地纳入社会保障。金坛属于茅山革命老区,仍有部分农户处于相对贫困。金坛对标“小康路上一个不少、一户不落”的要求,经过连续12年四轮的结对帮扶,经济薄弱村、贫困户的脱贫致富成效明显。在这过程中,金坛注重培育贫困村的自身“造血”功能,朱林镇黄金村专注做好土地文章,通过村集体领办有机稻米合作社,产出“黄金米”,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500万元,带动了农民的勤劳致富。

加强环境保护,增进百姓生态福祉。金坛虽为“两山两水六分田”,自然禀赋得天独厚,但生态环境仍是突出短板、百姓关注热点。近几年来,金坛强化“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理念,留住绿水青山,惠及广大百姓。先后投资30多亿元,对茅山核心区矿山开采全部叫停,并对生态环境进行有效整治,还原茅山生态本色。正在实施的长荡湖网围拆除、退圩还湖、湖底清淤、圩堤建设、来水整治、生态修复等工程,总投资将超100亿元,到时将再现“一湖水中半湖鱼”的美景。先后投资20多亿元,将钱资湖精心打造成精致的“城中湖”,让百姓足不出城就可以享受到自然的美景,感受到蓝天绿水带来的惬意。在大力推进“加快项目引进、加快项目建设”的过程中,金坛注重量的扩张,更追求质的提升,进一步强化绿色发展理念,对突破环境质量底线的项目一个也不要、一个也不上。最近,金坛根据省委、省政府“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的部署要求,全面启动、全面落实,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切实增进百姓的生态福祉,以进一步提升百姓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狄志强 作者为常州市金坛区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