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扩容,为城市筑牢生命盾牌
来源:新华日报 日期: 2021-09-03
未雨绸缪,临危不乱,可谓是江苏抗疫工作的真实写照。目前,南京所有新冠肺炎确诊患者都被统一收治在2016年就建成使用的南京市第二医院汤山分院(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前不久,该院西南侧的荒地上再现施工队忙碌的身影——为提升收治能力,南京二院汤山分院应急扩容,首批72间隔离病房将在一周后建成。
两小时一个样,
工程创造“南京速度”
时间紧、任务重。自1月27日南京市委、市政府紧急决策应急扩容南京市第二医院汤山分院后,南京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南京市城建集团就组建应急工程现场指挥部,协同高效、有条不紊推进基础土建、板房、配套道路和给排水等各项建设。
现场指挥部负责人、市建委总工程师石平府告诉记者,施工场地灌木丛生,到处是山丘沟壑。春节期间工人都休假回家,千头万绪如一团乱麻。
在指挥部统一协调下,施工团队很快找到方向。24小时完成施工设计图、48小时完成4000多平方米拆迁工作、150多台设备4天内完成9万立方米土方开挖与调配平衡……南京市城建集团时隔7年再次“召回”精兵强将,奔赴应急工程筹建现场。
方案设计、工程立项、施工组织等各个环节齐头并进,几乎一天“销账”一项计划任务,基础土建、板房、配套道路等各项建设很快从图纸变成现实,“工地上基本每隔两个小时就会变个样”。
为了保证应急工程进度不慢、工程不乱,现场指挥部把“作战”计划编排到半天,实行三班倒。工程的道路、地坪、基础都是按照规划和卫生防控要求建设。“这不仅是一个应急项目,更是一个提高城市安全韧性、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长远工程,因此工程的质量安全一点也马虎不得。”石平府说。
“应急”绝非“临时”,
防污染细节升级
“项目选址远离居住区,整体背倚青龙山,采取气压梯度管理,可以有效防止空气‘乱跑’造成感染。”南京市城建集团工程部负责人介绍,根据整体规划,应急扩容项目参照北京小汤山和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模式。虽是应急工程,但并非“临时之举”。总体方案将医院远期规划和近期应急结合起来,真正体现平战结合的特点,既满足功能,也节省造价。“应急工程的防渗地基基础和污水收集系统根据医院的现有规划,按50年设计使用年限一次性实施到位;上部结构则采用装配式活动板房的形式,可满足10年使用年限。”
南京市城建集团工程部负责人向记者展示应急隔离病房电子平面图。此次新建的隔离病房楼为二层建筑,主要功能用房包括隔离病房、护士站、医生办公室、防护服更换间等。从人行流线图来看,每栋隔离病房共有6个隔离单元,每个隔离单元均设置一个病人入口,医护人员入口分布在病房中间区域。
“现场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这种分类流线设计,可以减少病患和医护人员接触,减少隐患。”工程部负责人介绍,患者从病人入口进入隔离病房,医护人员则从医护入口进入清洁区域,更换防护服后进入隔离病房区域。“每进入一级区域,医护通道与病患通道完全分离,从而保证医护人员安全。”
为了确保板房安装精度,设计院还使用BIM数字建造技术来避免拼接误差,项目部采用智慧工地系统实时跟踪施工状况,无人机每1小时对工地航拍一次。
储备“扩容仓”,
为城市筑牢生命盾牌
2月13日,应急工程将显露雏形。病房均按两人间进行设计,未来疑似病例将按照单人一间,确诊病例两人一间进行安排。本期应急工程建设72间,可以在3天内迅速扩容到288间,达到设计收治能力,周边还预留更大的扩容空间。
记者还注意到,应急工程建设高峰期有2300多名工人同时施工。为了确保工地疫情防控安全,指挥部制定专项防疫应急预案,现场实行全封闭管理。在医院大门口、工地入口处和项目部门口设置三道关卡,所有参建人员都要佩戴口罩、安全帽,穿反光马甲,每次进入三道关卡都要测量体温。
南京二院汤山分院的应急扩建,为南京防疫收治能力加上“双保险”,也为全省救治传染病提供储备“扩容仓”。“应急工程可在短期内迅速提升南京新冠肺炎患者收治能力,也可以提高未来南京面对突发烈性疾病的应变能力。”南京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项目建成后一方面可以为其他科类的病房腾出更多床位,优化医疗资源;另一方面也更利于烈性传染病患者的集中隔离和救治,尽可能减小波及范围,为百姓的生命安全负责。
本报记者 王 甜 谢诗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