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我省数字经济规模超4万亿元 融合实体经济 赋能高效生产
来源:新华日报 日期: 2021-11-23
作为经济大省、开放大省、创新大省,发展数字经济是构建江苏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抉择,是推动江苏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江苏数字经济规模超4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超过40%,居全国第二位。
从苏州会“思考”的出租车到无锡雪浪云的“超级大脑”,从常州企业的智能生产线到APP首页上的隔离观察人员入口,江苏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加速融合赋能高效生产,两者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共同合奏我省数字经济产业发展“进行曲”。
“制造”向“智造”,
助推传统产业迭代升级
我省数字经济快速发展,众多企业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上的积极探索功不可没。《科技周刊》记者从部分数字化升级后的传统企业了解到,传统产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跨界融合后,正全面提升企业信息化应用和管理水平,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作为传统行业,纺织业看似科技含量不高,数字化困难,但在无锡一棉纺织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晔珺看来,具有百年历史的棉纺织企业也可以成为一艘“数字方舟”。“我们很早就意识到制造业只有走上数字化转型之路,才能跟上国际节奏。早在2000年,公司就通过智能设备的更新与老设备的数字化改造,逐步实现了全流程的智能化生产,通过机器代替人工实现产品自动传送。”周晔珺说,近年来,智能化生产线产品产量最高提升37%,生产效率提升30%以上,不合格率降低25%。“数字化这座巨大‘矿藏’在与传统产业的交融中,催生了太多新业态、新模式。”
这年来,我省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已经走到盈亏平衡“极点”,但认为自己的企业离数字化还很远,并未到那一步,他们或是小富即安,或是为眼前生存而犯愁,面对企业的订单越来越少、成本越来越高,他们期望立竿见影的效果,却不愿开展长期发展规划并对未来投入。“数字化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中小企业或是小微企业,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反而有优势。”走过“死亡谷”的苏州二元工业科技有限公司首席信息官沈浩翔告诉《科技周刊》记者,他的亲身体验表明,中小企业插上数字化转型的翅膀,完全可能实现奇迹般逆转。从3年前的60万元到去年年底销售额达到6700万元,这家中小企业用“真金白银”证明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迭代和重生。
上述案例不难看出,江苏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探索上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面向未来,江苏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又该如何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今年8月印发实施的《江苏省“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数字经济强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10%。
“10%的比重意味着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地位上升到历史高度,它和实体经济的关系将变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省科技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张华表示,要发展高质量的数字经济,必须根植于实体经济。实体经济支撑数字经济,可提供数字化落地应用场景;数字经济赋能实体经济,则提升实体经济效率。这体现了数字经济发展的趋势,即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
AI催生新业态,
寻找各行各业最大公约数
数字经济正在进化到以人工智能为核心驱动力的智能经济新阶段,江苏也正捧出越来越多的“AI+”大餐。
前不久举办的中国(南京)智谷重点人工智能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上,AI+汽车、AI+物流、AI+医学、AI+文体等各个细分领域的AI企业悉数亮相。国材检测将进一步拓展AI在检验检测中的应用场景;仁迈生物将扩建智能化快速诊断平台,抢抓数字医疗行业机遇……这些应用场景的丰富和拓展,进一步让AI走进生活,让AI科技惠民。
在江苏精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人工智能机器人正在和工人一同上演墙内墙外两道“风景线”。5G+AI质检示范车间内,一台质检设备“咔咔咔咔”连拍13张图像,用机器人模拟人检验产品的视角,并将图像实时上传,产品质检结果反馈回机器人,再对产品归类,整个流程只要1-2秒钟。而在一墙之隔的传统生产线上,一个工人全神贯注地在显微镜设备的辅助下,在20秒内熟练地检测完了同一个精密产品。
20秒到1-2秒,效率提升了10至20倍,这得益于常州微亿智造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400种各类工业人工智能模型,解决企业在生产现场使用算力的成本。“我们一边帮助每个企业节能降本,不断升级,把整个行业的标准做到统一,同时借助政府搭建的工业大数据云平台,把算法模型上云。企业本来上一套算力机和其他费用至少10万元,现在一年可能花一两千元就够了。”常州微亿智造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侯大为介绍说。
“全球数字经济是开放和紧密相连的整体,合作共赢是出路,封闭排他、对立分裂只会走进死胡同。”在侯大为看来,国家政策为人工智能产业持续加码,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共同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应用的发展。国内聚焦人工智能赛道的创新型、技术性企业,在坚持多种自主创新的路径之上,形成统一的合力协同发展,力争突破前沿技术,形成人工智能领域核心竞争力,将人工智能产业做大做强形成规模化应用,赋能各行各业。
发展数字经济,只有创新才能行稳致远。“发展数字经济产业对于没有任何相关产业基础的雪浪小镇而言,是一个从零开始的过程。如何让数字经济‘无中生有’?这就在倒逼我们创新!” 雪浪云创始人兼董事长王峰介绍,雪浪小镇走出一条独特的“小镇+平台+生态+集群”发展路径。无锡雪浪小镇通过引入具有潜力的原创型创新创业团队、培育从小镇自身土壤中“生长”出来的产业平台,营造小镇产业生态——让上下游企业、战略合作伙伴及客户形成良性合作,同时吸引更多创新链企业在此集聚,逐渐形成产业集群。
在基于市场需求锚定工业互联网等数字经济发展方向后,雪浪小镇诞生了助力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的“工厂大脑”——雪浪云。依托雪浪云国家工业互联网平台,雪浪小镇开始探索“1+N”的布局模式,联合落地小镇的其他创新型公司,将数字技术、产品及整体性解决方案从无锡输送到全国各地,为中国的制造业转型升级、产业数字化贡献“雪浪力量”。
治理现代化,
数字化社会生态渐入佳境
数字化正在成为江苏各行各业转型发展的底色,也为社会治理模式提供更多现实样本。
今年7月,在南京本轮疫情防控中,不少南京市民发现,“我的南京”APP首页多了一个紫色图标的入口,这个标识为“清宁疫捷”的隔离观察人员系统,可以将南京市所有隔离点位信息及被隔离人员信息“一网打尽”。图灵人工智能研究院研发总监龙利民表示,“系统打通了人、隔离点、社区数据,实现推送、流转、审核、统计、分析的全链条管理,不仅可以满足此次疫情防控管理需求,还沉淀了大量抗疫资源数据信息,未来遇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可以利用这一工具使集中隔离的运转更高效。”
在苏州马路上,T3出行推出新业务——新享出租,探索传统出租车巡网一体化的有效道路,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助力。“这是对传统出租车的数字化升级。”T3出行出租车事业部负责人李书恒介绍,新享出租在苏州首批接入出租车近1000辆。传统出租车巡网一体化是产业数字化转型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数据的累积,借助数据能力,T3出行将精准预测线下打车需求,帮助出租车公司科学调度车辆,优化各枢纽场站的通行效率,整体降低出租车的空驶率,提升出租车的运营效率。
苏州相城区已悄然建成数字人民币试点场景7500余家,并在全国率先将数字人民币应用于党费交纳、税费缴纳、交通补贴发放、智慧商圈建设等领域,成为全国首批数字货币试点城市苏州的核心阵地。目前,数字货币三大国家级平台——长三角数字货币研究院、长三角金融科技有限公司、长三角数字金融数据中心齐聚相城。其中,长三角数字金融数据中心将作为国家法定数字货币的主运营中心,承担数字人民币的生产、发行、运营等功能。今年春节期间,苏州再次以抽签形式发放数字人民币红包,总额3000万元,15万市民中签。
数字技术全面赋能社会治理,推进城市现代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提升,在江苏并不鲜见。《科技周刊》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互联网+政务服务”和“不见面审批(服务)”全面推广,“苏服码”等面向企业跨部门实体证照免带的创新政务应用启动试点,教育、就业、养老、社保、救助等服务场景数字化应用不断普及,人民群众共享数字经济红利,社会治理智能化正助推数字化社会生态渐入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