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家社区:产业兴旺村民富 美丽乡村入画来
来源:溧水区融媒体中心 日期: 2021-08-16
走在晶桥镇芮家社区,绿水青山间处处绿树成荫,白鹭翩飞,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画卷。每到周末和节假日,晶桥镇石山下等美丽乡村都是游客如织,火热的乡村游让当地村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绿水青山真正成为了村民们迈向富裕的金山银山。
芮家社区位于晶桥镇东南部,村域面积3.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800余亩,山林面积3500余亩,为半丘陵地带。全村现有10个自然村,19个村民小组,752户,2250人。社区党总支下设党支部3个,共有党员72名。近年来,该社区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立足原村落,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按照“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建设美丽乡村精品村要求,科学规划,创新破难,全面实施党建、环境、产业、服务和素质“五大提升工程”。
人居环境“颜值”提升
走进芮家社区下乌塘村,平展的柏油路,多彩的墙绘,整洁有序的庭院,村民们闲适地在新修的生活小广场晒着太阳,聊着家常,正用心品味着这变化中的幸福,并憧憬着未来。
“过去我们村都没有平整的道路,车子都很难开进村。现在村里环境大变样了,柏油路修到家门口,村里还有绿化,政府还给我们修了围挡,让我们这些本地村民真真切切住的舒适了!”谈起近年来村居环境的变化,村民曹玉娣满口夸赞,“村里环境好了,去城里交通也方便,不少住城里的本地村民都经常回来,我们村子人气都旺了不少!”
下乌塘村的“蜕变”只是芮家社区众多自然村的一个缩影。去年以来,芮家社区各自然村基本已经完成三清一改任务,整体的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村民的居住品质得到大幅提高。
芮家社区党总支书记刘映凯说:“万事开头难,我记得刚进村搞卫生的时候,有老百姓说:“正经事都忙不过来,谁有空给你搞卫生?”针对村民的不理解不配合现象,芮家社区通过展板、横幅、标语等多种方式宣传的基础上,通过微信群及时推送各类政策,针对村里有些老人不理解、不配合的行为,通过拍摄整治前后照片和小视频发给其子女,让他们深切感受到人居环境整治带来的美好生活,让子女来做父母的思想工作,配合参与到环境整治提升中去。
目前很多自然村在村容村貌提升上,同质化严重,如何找准每个村的特色,打造独树一帜的村容村貌。为此,芮家社区专门聘请了相关专家对每个自然村因地制宜进行规划设计,结合各自然村的文化底蕴、地理位置有侧重地进行打造,做到一村一特色。这一做法赢得老百姓的一致好评。
刘映凯说,目前芮家社区正在积极探索村庄整治长效管理方案,以芮家石山下为试点,率先成立以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为主的“老娘舅环境卫生志愿者服务队”,全面开展免费宣传政策、调解矛盾、监督村庄环境、民情民意等工作,真正把长效管护落到实处。
美丽乡村留住“乡愁”
石山下村是芮家社区的自然村,它是一座拥有几百年历史的古村落,因村前有座石山而得名。六七米宽的村道干净整洁,农户围墙下的空地上开着各种小花。沿着青石板路继续往村里走,可以看到更多的石头房子、泥墙老屋。自2015年开始打造美丽乡村,石山下受到省、市领导的肯定,获得“5A级旅游乡村”“南京市民宿示范村”等荣誉,如今的石山下已成功打造成为了乡村旅游的典型样本,初步成为集餐饮、农事体验、休闲观光的综合体。乡村旅游的发展也留住了当地居民的回乡创业激情。
刚进村口,就被浓郁的米糕香味所吸引。顺着香味,来到一家米糕店,店内装修古朴,操作台上一大块糕板,小小的米糕就在糕板格子里,热气腾腾的,引来了人群驻足。这个米糕店的店主是石山下村的本地村民魏美丽,她说,她和丈夫以前常年在外打工,家里的米糕店全交给年迈的公婆。近年来,村里变漂亮了,游客多了,米糕店生意越来越好,魏美丽夫妇决定留在家里,经营米糕生意。“一方面米糕店缺人手,另一方面我们留下来也好方便自己照顾家里老人、小孩,一举两得!”如今,米糕店每年的销售额可达十几万元,比外出打工挣得还多。
如今,石山下村的米糕已成了该村的一块招牌。村里聚集不少本地村民开的米糕店铺,很多外地的游客或者城区的市民都为了品尝米糕慕名而来,打包带走一盒盒的现蒸糕点。“这里的米糕味道好,热的时候口感软软的,冷下来又有嚼劲。”市民刘女士是石山下村米糕店的老顾客了,自从同事去溧水石山下玩,给她带了一盒,吃过以后就一发不可收拾,以前自己跑到村上买,后来要到了老板娘的微信,经常在微信上下单购买。
苗木成了“致富树”
近年来,芮家社区把苗木作为乡村建设的特色产业、村民的致富工程来抓,专门制定了优惠政策,调动广大村民发展苗木的积极性,带动村民参与苗木产业,同时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决战脱贫攻坚绘就美好蓝图。
日前,在芮家社区的苗木基地,南京中山园林晶桥苗木基地相关负责人余巧根就带着当地村民,钻入了百亩的山林中,忙得不可开交,他们仔细打理着捆绑在树干上的一圈圈稻草绳。
长期以来,芮家社区大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守村民以发展传统种养业维持生计。“那个时候大家没有这个致富头脑,守着大好绿水青山,一年只挣几千元。现在这个现象,已经彻底改变了!”余巧根说,曾经他也是多年在外打拼,但是近年来政府的一系列好政策,让他的回乡致富梦照进了现实。余巧根与几位外出创业的乡贤一起回到家乡,几年间,通过政府帮忙他们流转土地百亩,连片种植、规模经营,获得了不小的收益。
苗木种植以“泥里淘金”的方式,不仅为传统产业转型注入活力,也让村里的农民在家门口成为产业工人。苗木基地吸纳了不少低收入农户到基地干活,“我们基地目前有20多个长期工,50个左右的短期工,百分之八十的务工都是当地村民。”余巧根说,长期工每年收入能达十几万元。
乡村振兴,不仅要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还要把幸福感也装进来。在芮家社区村民的共同努力下,一个美丽芮家跃然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