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建议使用chrome浏览器、QQ浏览器、360极速模式,体验更佳
首页
江苏盐城:让优质均衡成为教育发展新常态

来源:盐阜大众报 日期: 2021-09-08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承载着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希望。“十二五”以来,在盐阜大地上,一系列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力措施全面铺开,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以“改善办学条件,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学质量,提高民生幸福指数”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下猛药,治顽疾,使得全市城乡基本实现义务教育阶段按施教区免费就近入学,更让学习成为学生的“幸福旅程”,让教育成为教师的“幸福生活”,让学校成为师生的“幸福家园”。

今年的“招生季”即将拉开帷幕,在别的城市,很多家长在为孩子上哪所小学或初中操心烦恼。而盐都区北龙港社区的张女士却一点也不着急,“现在农村学校不比城里学校差。如果像以前那样把孩子送到城里上学,除了孩子上学和生活花费,我还要去租房子陪读,这样算下来,初中三年至少要多花几万块钱。现在家门口学校来了盐城市第一初级中学交流过来的老师,农村学校一点不比城里学校差,我也不用为了择校四处花钱找关系。”

择校,曾经是盐城人在孩子上小学、初中时一件比较头疼的事。为了能上一所好学校,老百姓花钱、找关系,挤破头也在所不惜。即便如此,也未必能让孩子上到好学校。“择校热”让盐城上上下下都承受着严重的心理负担,好学校越来越好,差学校越来越差。

面对愈演愈烈的“择校热”,我市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从清理改制学校、规范办学行为入手,一方面由政府出面“买单”,推行集团化办学,做大优质教育资源这块“蛋糕”;另一方面大力推进校际、城乡均衡,努力“分好蛋糕”,让老百姓分享改革成果。

特别是2012年以来,针对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创建县(市、区)多、基础差、工作量大的实际,根据全省统一部署,全市以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为契机,切实加大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不断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继2013年东台市、大丰市、建湖县、盐都区顺利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国家评估认定之后,响水县、滨海县、阜宁县、射阳县、亭湖区又于2014年11月中旬顺利通过省级督导,并将在近期接受国家评估认定。

加大投入,催生城乡学校新面貌

一幢崭新的教学大楼,平地而起;一座五彩缤纷的小花园,生机盎然;一间安静雅致的校图书室,书香四溢……初夏时节,记者来到盐城市响水县灌东小学采访,这所被化上“新妆”的农村小学在绿色田野的衬托下显得格外动人。“一年多来,县政府为我校建设投入110余万元。现在,学校各种功能室、各类教学设施配置齐全,办学条件和全县其他学校一个样。”看着旧貌换新颜的农村小学校园,响水县灌东小学校长高耀山难掩心中的兴奋。

灌东小学的变化只是全市教育投入的一个缩影。“十二五”以来,全市教育经费总投入年均增长18%,2013年达到124.72亿元。2010年-2013年全市义务教育阶段预算内拨款分别为35.01亿元、46.02亿元、54.57亿元、62.11亿元,义务教育阶段预算内拨款分别比上年增长31.43%、18.58%、13.82%,义务教育阶段教育经费投入占全市教育经费总投入的比例超过了50%。2014年,全市用于义务教育均衡创建投入就达27.96亿元。2010年-2013年全市义务教育学校生均教育事业费、生均公用经费均达到逐年增长的要求。

加大的投入主要用于学校软硬件升级,加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我市坚持以实施“新校建设、校舍安全、装备提升”三大工程为抓手,全面开展学校标准化建设。各地对照省定义务教育学校标准,认真排查每一所薄弱学校的不足之处,实行“一校一策”,有针对性地帮助学校加强校舍、图书资料、多媒体、实验设备、体艺器材的添置和补充,全面改善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十二五”以来,全市投入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资金近80亿元,实施面积达420万平方米,其中大市区达95万平方米,全市中小学安全校舍比例由工程实施前的13.13%提高到65%。三年多来,全市先后投入教育装备资金10个多亿,用于提升教育技术装备水平,全市乡镇“两中心”(中心小学、中心初中)以上学校教育装备均达省Ⅱ类标准。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新建塑胶田径场273块,新增加计算机39891台,新购图书594.48万册。全市绝大多数县(市、区)乡镇中心学校塑胶运动场地实现全覆盖,市、县两级率先在全省全部开通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全市小学、初中阶段学生和计算机比分别达10:1、6:1,乡镇“两中心”以上学校全部实现“校校通”,市区及区辖中心学校全部建成门户网站,实现校园网“班班通”。全市中小学校园绿化美化、食宿卫生、安全技防水平进一步提升,所有小学、初中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全部达到省标准化学校要求。

此外,优化义务学校布局也是重要一环。全市坚持统筹规划、优化布局、同步建设、硬件均衡的策略,进一步加大了新一轮教育布局调整力度。根据区域发展新形势和城乡一体新要求,全市重新编制了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依据地域范围和辐射人口数量,坚持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的原则,按照小学每2-3万人、初中平均4-6万人的标准设置学校布点,适度控制学校规模,并注意在人口稀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的地方,适当保留或设置少量办学点,不断优化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布局。2010-2013年,全市先后新建中小学校142所,其中绝大部分是义务教育学校。2014年,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新建或异地新建学校57所,其中小学38所,初中19所;新建和改扩建校舍628幢,计125.48万;加固改造校舍169幢,计22.39万;目前,各县(市、区)《义务教育学校新一轮布局调整规划》已上报省政府,《盐城市中心城区教育设施专项规划(2012-2030年)》初步完成修订工作,正在上报市政府审批。

改革创新,增强促进公平新动力

“要问哪所学校好,几年前可以比一比,现在还真说不上来,我看都是好学校!”记者在东台市采访时发现,这里的家长对孩子上哪所学校不做“挑选”,就近上家周边的学校。六年前,东台市停止原薄弱学校市第三中学、城南中学和城北中学初中部的招生,以原东台市实验中学为母体,组建东台市实验中学教育集团,百年老校市实验中学将更多的优质资源辐射给集团内的各个校区。第二年,该市又将原来6所小学进行资源整合,组建了两个办学实力相当的教育集团——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和市第一小学教育集团。   

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转型阶段,为快速放大优质教育资源品牌,满足群众需求,全市各地按照优质资源全覆盖、集团管理一体化、办学形式多样化的思路,加强学校结对共建工作,积极探索集团化办学模式,一方面通过“龙头”学校、品牌学校领办或直办等方式组建教育集团,吸纳或整合办学水平相对一般的学校,全市共组建各类义务教育集团21个(其中大市区11个),各集团内部实行统一师资配置、统一教学管理、统一奖惩考核的管理机制,通过输出品牌学校办学理念、管理经验、校园文化,拓展优质资源,推进融合发展,有效地提升了义务教育学校整体水平的提升。

依据《义务教育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我市进一步完善招生机制。全市9个县(市、区)31所改制学校全部规范清理到位,恢复公益性质。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普遍实行按“施教区”免试免费就近入学制度,市区以大路大河为界,制定出台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施教区划分方案和施教区内生源入学资格认定办法,确保为每一个适龄儿童少年提供一个公办学位。全市所有四星级高中统招生计划都将一定比例招生指标定向分配到各初中。

义务教育均衡关键在师资。近几年来,全市各地坚持把师资均衡作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核心,进一步加强了义务教育校长教师交流工作,将交流经历作为教师竞聘高一级岗位、申报高级职称、申报市级骨干教师和综合表彰奖励的必备条件,严格执行符合条件的教师不少于15%的比例、骨干教师不少于交流教师15%的比例和交流时间不少于3年的规定,建立校长教师交流工作常态机制,不断完善校长教师交流制度。

5月8日下午,建军路小学与南洋小学举行城乡结对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建军路小学年轻教师在南洋小学上了一堂公开课,南洋小学两鬓斑白的老教师与小学生一起坐在教室里认真听课,领会新知识。近两年,亭湖区61名新教师自愿选岗到农村学校执教,一批城里学校的名校长被“委以重任”来到农村学校担纲,用他们的管理经验换取农村学校的新面貌。“虽然轮岗交流给我的生活带来了一些不便,但对于新学校,我觉得自己还是发挥了一名骨干教师的作用。在第八中学任教3年,我把原来学校的教学理念和思路带到了这里,通过集体备课和教学交流,老师们互相学习,大家的业务水平都得到了提高。”盐城景山中学汤华说。盐城市亭湖区通过组建“五大义务教育集团”,10所没有名气的普通小学被“加冕”为名校分校,在城乡间组建7个小学集群、3个初中集群,有计划组织实施城乡、校际间的校长、教师交流。全区实现了农村学校与城镇学校挂钩帮扶全覆盖,通过校际联动合作,打造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平台,促进了全区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同步发展、整体提升。

2014年,全市小学、初中交流校长达268人,交流教师达4845人,校长和教师交流合计5113人,占小学、初中专任教师总数的12.1%。大丰、盐都、阜宁等地借鉴省内外先进地区做法,在城区采取教师全员电脑派位等办法,实现教师资源在一定区域内的均衡配置,迈出了教师由“学校人”向“系统人”转变的重要一步。

全面关爱,书写民生幸福新篇章

邵海霞,滨海港经济区第二中心小学的一位教师。执教20多年来,邵海霞以一个母亲的胸怀和强烈的责任感,先后收留了53名留守儿童,无偿为他们提供食宿,热心辅导他们学习,帮助53名留守儿童完成了9年义务教育,用自己柔弱的身躯为留守儿童们撑起了一片充满母爱的蓝天,成为留守儿童心中的“妈妈老师”。

在建湖上冈实验初中有一个特殊的教师团队,4年来,他们利用业余时间,轮流给当地多名孤儿集中辅导课程、批改作业,帮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学校为11名孤贫儿童制订了帮扶方案,不少老师争着前往义务辅导,第一年只有16名老师,现在越来越多,先后有62名教师参加过爱心辅导。”上冈实验初中政教处主任孙玉龙介绍这些充满爱心的老师,赞叹不已。

政府、学校和社会爱心人士都高度重视弱势群体子女入学问题。全市各地坚持把解决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贫困家庭子女、留守儿童、“三残儿童”入学问题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大力构建保障“四类”儿童公平就读的入学体系。实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以“流入地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的“两为主”政策,进城务工人员子女90%以上都安排了公办学位。积极落实残疾儿童免费就读政策,确保三类残疾儿童读书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把关爱留守学生工作纳入社会管理创新体系之中,构建了以政府为主导,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关爱网络,统筹协调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成立学生资助中心,完善扶困助学制度,建立扶贫助学长效机制,切实解决贫困学生上学难问题。2010年以来,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寄宿生全部免收住宿费,累计发放义务教育阶段贫困生生活补助费4927万元,发放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生活补助2895万元,发放价值1.12亿元的免费教科书和价值2568万元的免费作业本,全市没有一个孩子因贫而失学辍学。

主动作为,构建均衡发展新机制

盐城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起步于2010年,重点在2012年。2012年9月,全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视频会议以后,市政府及时召开有关会议,进行全面动员部署,全市9个县(市、区)全部开展创建工作。各县(市、区)成立了由政府牵头,教育、财政、人事、发改等部门参与的义务教育均衡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领导机制,认真履行政府统筹城乡义务教育发展的领导职责。政府定期召开常务会,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研究解决义务教育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矛盾。精心制订实施方案,科学整合教育资源,经费及资源配置等着力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不断缩小区域、城乡和学校之间的差距,初步构建了城乡一体化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

市委、市政府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到年度工作目标任务绩效考核和县级政府年度教育工作督导考核之中,考核实行“一票否决”,提高了县级政府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视程度。市教育局成立专门的督查指导组,每个指导组明确一名局领导带队,挂钩指导、包干负责,督查各县(市、区)创建工作,在对县(市、区)小学、初中的年度考评中,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全市形成了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良好氛围。

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也是一项永不停步的提升民生幸福工程。盐城市教育局局长殷勇表示,将在义务教育布局规划、内涵提升、硬件建设、规模把控上继续有新作为,不断提升义务教育内涵和育人质量,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打造人民满意度更高的活力教育、优质教育、和谐教育、幸福教育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