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榜样丨“蚕保姆”周明圣:种桑养蚕促脱贫 带动乡邻齐致富
来源:江苏学习平台 日期: 2021-08-06
在沂蒙山东南余脉的金山脚下,有个小山村,叫大港头村,属于江苏省连云港市,是远近有名的养蚕专业村。全村多年来靠养蚕致富,家家住上小楼房,户户银行有存款。老村长闫振娥说:“俺村能有今天的幸福日子,每家养蚕就鼓起来的钱包,全靠村里有个好领路人——周明圣。”桑农们夸他是蚕的保姆,“蚕保姆”变成了周明圣的代名词。
勇为“领头雁”
周明圣青年时期担任村团支部书记,是党支部培养的接班人,百姓心中的好青年。1985年,他在部队入党,转业后回村工作。1993年被村民选举为村委主任,带领村民致富的重担压在他的肩上。如何改变后进村面貌,快些让村民富起来,让周明圣夜不能寐,第二天就带上干粮外出考察调研。
周明圣发现栽桑养蚕是条发展路,亩产收入竟能比种粮食收益高出3至4倍。大港头村多数地是龙河两岸的淤积地,土地肥沃,旱能浇涝能排,适应种桑树,周明圣决心带领村民走养蚕致富的道路。他的想法得到村党支部书记周明领的支持,村里先拿出130亩地做为种桑养蚕试点。周明圣带领村10多位能人带头承包桑田,先行先试,他还请种桑养蚕专家来村现场技术指导和授课,让种桑养蚕户掌握栽桑专业技术,当年栽桑养蚕即获成功,户户收益比种农作物高出4倍多。一石激起千层浪,模范的力量是无穷的,全村200多户村民争相承包桑田。
甘当“蚕保姆”
为了满足村民们的栽桑养蚕需求,村里又流转600多亩地做桑田,村民平均每户3亩多,村民的养蚕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规模大了,问题就也出来了。桑农的文化水平,栽桑养蚕技术参差不齐,如何解决桑农技术问题和后勤保障,是周明圣急需要办的事。
村委会成立了金利蚕桑养殖专业合作社,周明圣亲自出任合作社理事长,和社员研究制定了合作社工作职责和服务项目。对养蚕户统一提供桑苗、蚕种和技术指导,推广引进新桑苗,用产叶量高的桑树711和农桑32,替换原种产量低的小胡桑,提高了产叶量,减少了采摘用工量。桑种也引进了产丝高的新蚕种。保证了高产稳产,家家一年两季养蚕,每亩纯收入平均7000元左右,一半的农户收入5万元。养蚕能手周明圣承包桑田10多亩,每亩卖蚕纯收入8000多元,年收入10万元。周明圣的全方位热情服务得到了全体村民的认可,亲切地称呼他为“蚕保姆”,2013年被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桑农“定心丸”
蚕丝市场的风云变化,随着产量的提高,桑农的养蚕风险也在加大,这是全村养蚕户特别担心的问题。为了确保全村种桑养蚕这一特色产业的长足发展,保证桑农户的收入稳定,周明圣到山东考察寻找合作伙伴,与日照市海通丝绸有限公司、莒南县丝绸有限公司两家签订了蚕茧收购合同,根据市场行情收茧,最低每斤不少于20元。即使最低价每亩桑地的收入也超过了种粮食的3倍以上。桑农吃了定心丸,养蚕的积极性更高了,村种桑地面积也随之不断扩大。同时,为增加桑农的经济收入,也增强本村抗拒市场风险的能力,周明圣领导合作社新上了抽丝项目,加工成品出售,让桑农走上种养加工一条龙发展的科学轨道。
为了进一步提高桑农的经济效益,周明圣指导桑农采摘桑葚卖出,用秋后霜打的桑叶炒制桑茶在电商平台销售。对于今后的工作,周明圣对全村的种桑养蚕进行了长远的科学规划,逐步向高效种养业转化。目前已实施并完成了种植大棚和养殖房项目,在种桑养蚕高效益的大道上又迈进了一步,带动乡邻增收致富奔小康,实现美好梦想,共同编织致富新丝路。当笔者问及周明圣为啥这样干,他说“这是我一个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