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三宜”保护 四大历史文化街区古意盎然
来源:扬州日报 日期: 2022-02-24
历史文化街区内文物丰富,历史建筑集中,能够较完整和真实地体现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目前全国共划定历史文化街区约1200个,其中扬州有4个。
扬州古城现分为明清历史城区和古城遗址区两部分。明清历史城区面积5.09平方公里,是国内少数保持完好的古城之一,保留完整的风貌区达1.47平方公里,其中有东关街、仁丰里、湾子街、南河下4大历史文化街区。2015年4月,南河下历史街区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公布为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2016年1月,东关街、湾子街、仁丰里等3个历史街区被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文物局公布为江苏省历史文化街区。
东关街历史文化街区 张孔生 摄
行走
浓浓历史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一幢建筑就是一段历史,一块砖雕就是一个见证,一梁一顶都有一则故事……东关街,作为扬州最具代表性的一条历史老街,现在已成为众多游客必打卡的旅游景点。
东关街始建于唐代中叶,距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历经千余年风风雨雨,这条老街见证了扬州城的历史演变。如今,行走在东关街上,东关城楼、冬荣园、武当行宫、个园、街南书屋、李长乐故居、逸圃、华氏园等一座座古建筑扑面而来,随处可见扬州灿烂历史文化的踪影,边走边看,扬州古建之精美,文化之璀璨,让人读不完、品不够。
2月17日,几名在扬州上学的外国留学生来到东关街,谈起对扬州的印象,他们纷纷竖起大拇指,称赞扬州古街古色古香很有味道。东关街上一店家表示,经过多年古城保护和修复,如今,扬州古城“古起来”“美起来”,越来越多外国人在古城“Find China in Yangzhou”。
修旧如旧的仁丰里街区 (资料图片)
仁丰里历史文化街区南起甘泉路,北至三元巷(今文昌中路),全长700多米,是古扬州唐代“里坊制”格局保存最完整的历史街区,也是扬州传统文化发祥地。这里有纪念宋代岳飞而改名的寺庙旌忠寺,有乾嘉经学泰斗阮元居住过的住宅,有“一门三进士、父子两传胪”陈仲云及其子陈六舟的家族房产,有明初兵马司衙署所在地兵马司巷,有建于民国初年的老字号浴池“双桂泉”浴室,有馆藏着民间老物件的仁丰里民俗文化博物馆,还有“格桑花”“重构”“奕间工坊”“卞秀芳非遗工作室”等文化空间。
南河下历史文化街区
南河下历史文化街区,位于老城区南面的古运河畔,这里会馆、传统民居云集。小巷深宅中,历史遗迹俯拾皆是,老井、砖雕门楼、古树随处可见。在南河下历史文化街区,除了著名盐商宅邸何园外,还散落着湖南会馆(棣园)、平园、小盘谷、贾氏庭园、二分明月楼、许云甫住宅(尊德堂)、廖可亭盐商故居、岭南会馆、四岸公所等众多保存完好的盐商宅第和会馆。同时,街区内的大树巷、丁家湾、武城巷、居士巷、引市街、新仓巷等古巷阡陌纵横,历史风貌保存较为完整,街区内还有百年以上古树十多株。
湾子街是一条东北、西南方向的斜街,东北接文昌路,与皮市街交叉,西南连接打铜巷至广陵路,街区两侧小巷蔓延,构成“向心式”弧形空间肌理,全国范围内不多见。湾子街是老城区内改造最少的街区,保持着原汁原味的老街巷风貌。一路行走,感受这里流淌着浓厚的市井气息,手工业、商业命名的街巷众多。湾子街留下过许多名人足迹,清同治八年(1869年)两淮盐运使方濬颐的故居就在湾子街197号,代表扬州评话三大高峰之一的大师王少堂在此街三多巷居住,板井巷住过清末民初通俗小说家、鸳鸯蝴蝶派代表人物李涵秋,湾子街69-73号民居曾是浙江大学教授、扬州一代才女盛静霞生长地,灯草行41号曾住过中国著名画家戈湘岚一家,板井巷有中国电影导演、著名画家许幸之故居。
具有“向心式”弧形空间肌理的湾子街
方针
怀着敬畏之心 保护古城历史风貌
“扬州历届党委政府,始终怀着敬畏之情,实施古城保护,几十年持续保护,让历史文化街区保持了历史风貌并绽放出光华。”扬州古城保护专家介绍,扬州有全国重点文保单位14处、省级文保单位20处、市级文保单位149处,有价值的传统民居905处、传统街巷345条。同时,老城区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富集区,雕版印刷、古琴艺术、扬州剪纸、扬剧、扬州评话、扬州玉器、扬州漆器等被列为世界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几十年来,扬州坚持保护与利用、改造与复兴的方针,推进古城保护利用工作。”专家介绍,为保护好文物古迹的历史形态,扬州市还专门制定了《扬州古城区房屋修缮技术规范》,强化指导和控制,推进保护性修复。在改造过程中,既注意对古城建筑、街景进行整体改造,又注意保护文物周围历史环境,同时尽可能保持原住民的生存状态。
仁丰里
举措
三大保护工程造福老城区百姓
近年来,扬州市按照“宜居则居、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原则,实施了三大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程。
东关街功能提升工程:对照5A级旅游景区标准,投资近3100万元,完成东关街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和消防设施提升,建成警务室、智慧旅游监控平台、应急避难场所,设立了银行、邮局等服务设施,完善了旅游标识系统。
仁丰里整治工程:在保持原有街巷肌理、空间尺度的前提下,投资1900多万元,翻修街区街巷路面,同步实施地下管网改造、杆线下地铺设、建筑立面整治、民居修缮,对沿街房屋进行合理利用,引入文化创意产业,实现了“新形态、新业态、新生活”的预期目标。
南河下整治工程:抓住被列入江苏省住建厅“扬州历史文化名城示范项目”的契机,投资近3000万元,梳理街巷肌理、整治建筑立面、修缮民居、改造雨污管网,利用闲置老厂房、旧办公楼改建成邻里公园、城市书房等公共服务设施。
经过整治改造,东关街创成国家4A级古城旅游景区,以民居客栈为特色的南河下历史文化街区探索出了增加原住民资产性、经营性收入的新途径和可持续保护之路。在改造过程中,获益最多的还是生活在街区里的居民,不少居民表示,如今家中通上了煤气管道,自来水重新改装了,以前如蜘蛛网一样的电线也下了地,生活非常舒适,心里的幸福感越来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