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宝应县:渔乡振兴的领跑者
来源:扬州日报 日期: 2021-08-23
“湖风咋还能‘吹’鼓钱袋子?”这几天,宝应县山阳镇沿湖村干部房连华笑得合不拢嘴,“听镇干部说,咱湖荡地区适合风力发电。这不,湖边9个村要竖起40台‘大风车’,转一年发电2亿多度,能让燃煤电厂少烧6万多吨煤。”
这个总投资20亿元的新能源项目,正是宝应县山阳镇党委书记吴爱平带领工作人员走出去招商、请进来洽谈的成果,2019年并网发电后将增加税收3000万元。
任职五年来,吴爱平勇于突破固定思维,主动担当,攻坚克难,招引培育项目狠抓工业,经济总量位次“闯”进全县第一方阵;情系“三农”、心怀百姓,盘活农村集体资产,让一批经济薄弱村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
小镇如何实现破茧成蝶?吴爱平这样回答:“振兴渔乡,乡镇干部逆风也要‘奔跑’,必须在实干中解放思想。”
招引培育近50个优质项目,湖荡地区“长”出工业强镇
山阳镇,南临宝应湖,西至白马湖,同宝应县城隔河相望,过去因交通受限,项目建设一度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短板。2013年,吴爱平就任宝应县山阳镇党委书记,着力抓工业。他在工作笔记上写下一句话:“短板”变“跳板”,换“心”也换“芯”。
前不久,山阳镇城西工业园传来好消息:总投资10亿元的金属新材料项目全面投产,截至2018年9月,开票销售超6000万元,预计2019年开票销售超亿元。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太阳能配件、建筑型材等多个行业,市场前景大好。这个项目正是吴爱平带队“抢”回来的项目。
“‘香饽饽’谁家不抢?”山阳镇副镇长侯承洲回忆到,3年前,吴书记带领大家先后10多次赴南京拜访客商,洽谈历时半年,不断优化思路,解决企业后顾之忧,一腔热诚打动了企业老总。“吴书记想得比我们细、干得比我们多。山阳镇是个能干成事的地方!”企业老总握着吴爱平的手说。
项目开工典礼上,吴爱平一席话振奋人心:集中精力再拿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实项目,让山阳镇“跑”起来。为了优化营商环境,吴爱平带领镇干部分别挂钩联系各个企业、项目,实施清单式服务,不断加大园内外基础设施建设。好口碑不胫而走,小镇走出了“以企引企、以商引商”的成功路子。
五年间,吴爱平率队招引培育近50个优质项目,园区企业总数超100家,其中规模企业34家,并形成羽绒家纺、机械制造、电工电器、建筑材料、纸品包装等多元化产业结构,开票销售连续五年保持20%左右增幅,成为扬州市“乡镇工业示范园区”。优质项目,既要招引也要培育。吴爱平敏锐地意识到,山阳镇羽绒产业发展已有30余年,帮助园区20余家羽绒家纺企业做大做强,迫在眉睫。
“老韩,这项工作你得参与!”2015年的一天,吴爱平登门拜访江苏宝应大成羽绒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韩维标,摊开厚厚一沓“中国羽绒名镇”申报材料,请他过目、参与。“一枝独秀不是春。咱镇羽绒企业聚起来,产业才能旺起来。”“一个虚名而已,花这心思,不如多几单业务来得实惠。”韩维标口中答应,心里却犯着嘀咕。不过,随着申报工作不断深入,韩维标的“旧思维”渐渐发生了变化。 “与其说帮政府,不如说帮自己。”韩维标深有感触地说,获评“中国羽绒名镇”后,山阳镇先后承办了两场全国性产业活动,“山阳制造”一炮而红,产品远销海内外,年产值超20亿元。近年来,山阳镇还积极推进成立宝应县羽绒行业协会,建立“园区综合服务中心”、“羽绒产品展示中心”、“企业两创服务中心”等,助力全镇羽绒家纺产业高速发展。
盘活六万多亩“沉睡”集体资源,一批村庄摘掉贫困“帽子”
如今的山阳镇,村村通上水泥路,农田灌溉节水高效,金黄稻谷长势喜人,新农村经济蓬勃发展。而在前几年,山阳镇一半村庄是经济薄弱村,资源越丰富的村,负债率越高。
上任伊始,吴爱平和乡镇干部们一个村一个村地转,刨根究底找原因。在村干部的条凳上、在老百姓的茶碗中、在田间地头的烈日下,吴爱平发现,农村“三资”管理不规范问题成了村级集体增收、农民增收的“拦路虎”,危及社会和谐稳定,易滋生腐败问题。
“蛀牙必须连根拔!”2015年底,吴爱平在一次工作会议上说,党员干部要勇于挑战“潜规则”,突破“老框框”,盘活“沉睡”的资产,村集体发展才能注入新鲜活力。2018年8月7日,山阳镇公民村对李郑滩728亩塘口进行到期发包。近20名村民代表参加镇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中心为该村举行的集体资产公开招标发包活动,过程透明,信息公示,结果中标价每亩550元。“原来我们村塘口的承包费每年才几万元,现在公开发包每年有400多万元。”公民村村民陈勇说,对外发包公平交易,竞价越高,村集体和村民得到的实惠就越多。这是山阳镇为确保农民权益和村集体增收,完善农村“三资”管理的一个缩影。
“山阳镇有水面、滩涂等资源6万多亩。由于历史原因, 集体资源长期被少数人低价使用,年租金仅有100元至200元每亩,合同一签就是10到15年。”山阳镇农副业助理吉晓洲回忆说,为了让乡镇干部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吴书记专门组织镇农经条线负责人和村支部书记赴兴化市沙沟镇学习农村资源发包工作,成立山阳镇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办公室,出台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办法,创新制度开展农村产权进场公开交易工作。“集体收入增加了,老百姓成了最直接的受益者。”光辉村村民王庭卫笑着说,集体资源公开发包让村里有了钱,连续几年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渔乡更美了,咱的心也更暖了。”
近年来,山阳镇村共进行产权交易458笔,成交总金额8200多万元。一批村庄通过资源的规范发包,成功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减债,摘掉了贫困“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