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高新区:奋力争当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来源:新华日报 日期: 2022-08-30
1992年8月28日,常州高新区自一片僻壤荒地中开启建设序章。从蹒跚到领跑,从模仿学习到自主创新,从阡陌农田到现代化新城……30年来,常州高新区走出一条依托创新驱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成功之路。
先行先试立潮头,三十而立启新程。今年是常州高新区“国批”的“而立之年”,新北区委书记、常州国家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周庆表示,传承弘扬“创新、开放、大气、包容”精神,将“创智新高地、城市新中心、滨江宜居城”的发展“定位”干成发展“地位”,勇挑大梁、勇立潮头,一往无前走好“赶考路”,凝心聚力书写“产城人文”融合发展崭新篇章。
勇挑大梁,夯实项目“压舱石”
“两特三新一智能”主导产业链式发展,入围全省首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市一半以上;1至7月累计签约优质项目50个,总投资384亿元,重点项目“拿地即开工”成为常态;加速布局生物医药及新型医疗器械产业集群,美敦力康辉科技园、药明康德合全药业分别投资10亿美元、15亿美元的重大产业项目夯实产业链基础。一批重点项目投资提速提质,常州高新区稳住经济大盘有了更加牢固的“压舱石”。
近几年落地常州高新区的项目,投资金额大、产业层次高、带动作用强。常州高新区商务局副局长马咏梅感慨:“从前是招商引资,现在要招商选资。”一字之差,折射出招商理念和引资路径的变革,更彰显常州高新区30年来综合实力不断提升所带来的底气。
稳中有进,推进高质量发展。上半年,常州高新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69亿元、同比增长2.2%,规上工业总产值1604.7亿元、同比增长8.4%,重大项目投资完成率、重点项目投资贡献率等多项指标位列常州市第一。
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招商人员通过“云招商”“云洽谈”攻坚突破重大项目招引;经济发展局全员出动,一周走访企业超过400家。常州高新区行政审批局局长章俊说,常州高新区优化升级重大项目服务机制,构建“一库统筹、一图索引、一室指导、一单预审、一次发证”服务模式。
敢为善为,握稳创新“接力棒”
两年斩获17个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位列2021年度科技部火炬中心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第21位,“博士后”工作室为企业原始创新添动能……30年来,常州高新区把敢为善为融入发展基因,把创新写在城市扉页上。
天合光能光伏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安泰创明新能源材料(常州)研究院有限公司、长三角碳纤维及复合材料技术创新中心……如今的常州高新区,创新平台星罗棋布,创新主体生机盎然,创新资源快速集聚。
从一个元素到一个产业、从一根碳纤维到一家上市公司,中简科技十年磨一剑,成为我国碳纤维领域的“国家队”,董事长杨永岗的创业故事,生动诠释这片高新土地上“懂得、舍得、等得”的创新定力。
全面营造“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的人才发展环境,让越来越多青年人才把目光投向这片热土。漫柏未来人才社区等项目建设打通人才服务“最后一公里”,常州技师学院宋彪成为中国荣获世界技能大赛阿尔伯特大奖第一人。“突出科技人才对产业发展支撑作用,打造长三角创新‘强磁场’。”常州高新区科技局局长吴雪强说,高端人才引育、“两特三新一智能”人才储备、优质领军型人才集聚等重要引智节点“串珠成链”。
推动科技创新“关键变量”成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常州高新区科创载体的版图持续扩大,预计到2022年底可用面积达28万平方米。
勇毅前行,打造六张“高新名片”
曾经的管委会居于工业村里无人知晓,如今周围高铁新城拔地而起;曾经“化工围江”的长江岸线,如今绿带交织,江豚重现;曾经的偏僻乡镇,发展成为“外资小镇”“智能传感小镇”。拉开城市发展框架,机场、高铁、港口一应俱全,常泰大桥飞架南北,常州高新区争当“中轴战略”的桥头堡。
30年筚路蓝缕,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常州高新区已成为这座城市的黄金北翼,以11.6%的土地面积,贡献了常州市经济总量的20.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20.5%,创造了全市三分之一的到账外资和进出口总额,集聚了全市三分之一的外资企业和二分之一的世界500强企业。
回首来时路,砥砺再出发。8月13日,中共常州国家高新区工委(扩大)会议暨常州市新北区委五届四次全体会议召开,动员全区上下以“三十而立再出发”的历史担当和奋斗豪情,以更高站位、更大格局、更宽视野,加快建设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奋力打造“现代高新、活力高新、开放高新、秀美高新、幸福高新、和谐高新”六张“高新名片”。
常州高新区党工委(区委)副书记、代理区长石旭涌说,扛起高新担当、展现高新作为,这是新的赶考之路上我们必须完成好的重大使命,也是历史交给我们的接力棒。纵深推进重大项目攻坚突破、高铁新城建设、长江大保护“三大工程”,擦亮六张“高新名片”,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