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建议使用chrome浏览器、QQ浏览器、360极速模式,体验更佳
首页
江苏:助推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建设

来源:新华日报 日期: 2022-01-11

“今年学会共组织实施课题研究项目11项,举办学术交流活动23场次,组织开展人才培训130多批次,培训各类人员13000余人次,评出学会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36个。”在12月18日召开的江苏省综合交通运输学会(协会)一届五次会员代表大会上,学会理事长史和平介绍,在“十四五”开局之年,省综合交通运输学会学术交流活动影响力进一步扩大,行业发展政策研究作用进一步发挥,评奖评优评审评价工作进一步规范有序,人才培育工作绩效进一步提高,有力助推了交通强省建设。下一步,学会将致力于打造新型品牌智库,为高质量推进江苏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建设作出学会的新贡献。

搭建交通先行新平台

省综合交通运输学会是江苏省重点支持的从事国际交流合作的社会组织,近年来,积极承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通领域援外项目。

不久前举行的“中柬交通高质量发展——交通高级技术和管理人员”线上培训班,柬埔寨西哈努克省交通、投资等部门和相关市县42名政府官员参加线上交流研讨,柬方对江苏交通发展成果表示赞叹。西哈努克省副省长基尔·维爵表示,这次培训对促进中柬双方在交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为柬埔寨交通技术和管理人才专业知识的提升发挥了积极作用。

据悉,明年省综合交通运输学会将继续申请开展对柬埔寨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通领域的人才培训和其他交流合作援助项目,进一步发挥学会开展援外工作的作用。

经人社部批准,11月,省综合交通运输学会以“交通强国战略下智能交通持续高质量创新发展”为主题,承办第三期国家级高研班,来自省内交通行业的60余名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业务骨干参加了培训,深入了解江苏智能交通“十四五”发展重点。

“十四五”期间江苏将建成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基本实现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通达、省内设区市间2小时通达等目标。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说:“希望省综合交通运输学会能持续举办这样的高研班,更好地为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10月,在淮安和台北两个会场线上线下同步举办第29届海峡两岸都市交通学术研讨会,近600名专家学者齐聚两地会场,以“共筑‘融合、智慧、绿色’都市交通圈”为主题探讨智慧交通、绿色交通的创新发展等问题,形成丰硕交流成果。省综合交通运输学会明确,今后将持续优化学术交流活动的选题和内容,既办好大型综合性品牌学术会议,又策划召开好小型专题会议和特色专项会议,为加快推进人才强省和交通强省建设发力。

提升高端智库新价值

“今年,由江苏省综合交通运输学会和省金属学会联合主办的全国首个跨行业、跨学科的学术期刊——《现代交通与冶金材料》成功创刊并顺利出版3期,在交通与冶金业界逐渐产生影响。”中国公路学会理事长翁孟勇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干勇都表示,“该探索强化了交通与冶金的协同创新、融合发展。”

行业发展政策研究是学会的重要职能之一。今年以来,省综合交通运输学会致力于长三角综合交通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有关课题研究。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铁道学会理事长卢春房担任项目总负责人的《苏南中心区域高铁跨江一体化发展研究》课题项目,经过一年多深入调研和科学论证,目前正式通过评审、予以结题。参加评审会的专家和行业部门的负责同志都认为,该课题为苏南乃至江苏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交通元素支撑。

学会牵头的“苏州相城长三角综合物流枢纽”课题研究刚结题,为相城区规划建设区域性多式联运货运枢纽,推进“苏州市域新中心”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决策参考。同时,学会牵头的“南京长江大桥(京沪既有铁路)运能释放方案研究”“沪苏一体化轨道交通衔接方案规划研究”“苏嘉杭高速相城区段入地扩容改造”等课题研究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将直接助力江苏交通高质量发展。

推进智慧交通新应用

在去年首届“华设杯”智能交通创新技术应用大赛成功举办的基础上,省综合交通运输学会今年再次联合相关部门举办第29届智能交通世界大会创新大赛暨第二届“姑苏杯”青年智能交通创新技术应用大赛,共收到来自海内外320件参赛作品。评审专家认为,作品行业覆盖广、创新强、应用推广价值高,为加快推进江苏交通智能化进程和智能交通产业高质量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建设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大力发展智慧交通是未来方向。”省综合交通运输学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在省科协指导下,学会积极申办了智慧与绿色交通产业院士协同创新中心,先期启动三个产业化重点攻关方向,预计年底前正式挂牌运行,并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将院士协同创新中心初步建成我省交通行业的应用型、产业化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省综合交通运输学会把2022年确定为“科技创新服务提升年”,史和平表示,将紧扣江苏交通运输现代化建设总体目标,聚焦交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的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问题和长三角交通一体化发展的热点难点堵点问题,充分发挥学会人才智力优势和桥梁纽带作用,持续提升学会服务交通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水平,为加速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高质量推进江苏交通强省建设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