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建议使用chrome浏览器、QQ浏览器、360极速模式,体验更佳
首页
江苏:稳产保供,装满“米袋子”建好“吨粮田”

来源:新华日报 日期: 2022-03-16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2月25日,2022年江苏省委一号文件发布,以八部分42条对全省“三农”工作作出具体部署,开篇重点部署的正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粮食及重要农产品安全保障。

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3月8日,句容市边城镇大华村,绿农粮食种植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军民正操控一台无人机为800余亩小麦喷洒化肥,“从去年开始使用无人机施肥,不仅节约了劳动成本,还能提高粮食产量。”

充足的粮食生产是确保粮食安全的物质基础。今年省委一号文件强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确保粮食安全,坚决扛起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责任,巩固生猪等重要农副产品综合产能,确保粮食播种面积8124.9万亩、总产量740亿斤以上。

“全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将全力落实保障粮食安全硬任务、全力打赢大豆油料扩种攻坚战、全力争取蔬菜保供稳价工作取得新成效。”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杨时云表示,秋粮是全年粮食生产大头,夺取全年粮食稳产增产,关键是抓住当前春季农业生产重要窗口期。今年全省春夏播粮食意向面积基本稳定,预计达4450万亩,与上年持平略增,全年粮食稳产增产实现良好开局。

杨时云表示,将千方百计扩种大豆油料,大力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同时大力发展设施蔬菜生产,着力畅通产销流通等。紧盯生猪稳产保供目标任务,强化属地责任、监测引导等,稳步提升畜禽产品稳产保供能力。实施池塘生态化改造等措施,将全省水产养殖面积稳定在900万亩左右、水产品产量稳定在480万吨左右。

中国工程院院士、扬州大学教授张洪程认为,稳产保供既要装满民众“米袋子”、又要鼓足农民“钱袋子”。各地要制定具体的惠农兴粮政策,力争做到“精准补贴、保险到位”,发挥农业生产服务体系的作用,保障种粮不松劲、农民无担忧、丰产有支撑。

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

耕地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关系着百姓的“口粮”和“饭碗”。今年省委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坚决守住耕地红线,同时高标准推进“吨粮田”建设。

“今年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都强调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就是要让农田真正成为高能效、可持续利用的优质良田。”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李如海说,我省将强化规划引领和管控,按照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的顺序,划定三条控制线,足额带位置逐级分解下达国家明确江苏的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省、市、县逐级签订新一轮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并以此作为刚性指标严格考核,实行一票否决、终身追责。同时加强提升耕地质量力度,强化耕地用途管制,持续加强耕地保护督察和执法监督。

“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要紧紧扭住耕地保护和种业振兴两个核心。”省委农办、省农业农村厅乡村振兴专咨委委员陆建飞表示,要积极推进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质量建设与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为稳粮增收提供更多的良田。同时认真落实种业振兴行动方案,组建种业科技创新联合体,开展“揭榜挂帅”,力争在优质、高产、绿色、宜机化新品种选育上取得新突破。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根基,建设高标准农田是耕地保护的重要路径和措施。”省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沈贵银建议,将高标准农田建设摆在耕地保护与发展全局中去谋划,充分发挥 “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两种力量,构建高标准农田建、管、用的约束与激励双向机制,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完善耕地数量与质量监测监管机制。

加强粮食收储与应急保供

保障粮食安全不仅要求粮食种得好,更要收储得当,做到应急保供无虞。今年省委一号文件专门拿出一节提出“加强重要农产品储备调运和应急保障”,要求健全重要农副产品供需信息发布机制,完善粮食储备管理机制,增强供需调节、调运和应急保障能力。

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二级巡视员孙燕表示,做好收储和应急保供,离不开夏秋两季“收得好”、粮食储备“储得足”、应急保供“供得稳”。我省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抓好夏秋两季粮食收购,能为保障粮食安全奠定坚实的粮源基础。2021年度夏秋粮收购集中期,全省国有企业累计收购稻麦382.5亿斤,位居全国第二。除了省内开展优质优价收购工作,我省每年销往上海、浙江、福建等地的稻麦超200亿斤,为全国粮食安全作出江苏贡献。

地方储备粮是地方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加强市场调控最重要、最直接的手段。孙燕表示,近年来,全省不断完善省市县三级储备体系,在落实国家下达的地方储备规模基础上,还自加压力增储20多亿斤。当前,我省粮食库存能满足全省居民一年半以上的口粮消费需求。

在应急保供方面,全省共有粮食应急供应网点2472家、应急加工企业399家。“依托全省44个国家级、141个省级价格监测点,常态化抓好粮油市场监测工作。”孙燕说,目前各地正通过与成熟的线上配送商合作等方式,解决好“最后一公里”乃至“最后500米”的问题,确保关键时刻粮油产品能够快捷顺畅送达社区、居民点甚至住户家中,让群众吃粮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