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建议使用chrome浏览器、QQ浏览器、360极速模式,体验更佳
首页
扬州:10年援建青海贵南3.4亿 高原荒漠披上“扬州绿”

来源:“学习强国”扬州学习平台 日期: 2021-11-25

2010年,扬州开始对口支援青海省贵南县。10年来,扬州市不负使命不负青海,先后派出四批援青干部奔赴高原,通过送项目、送技术、送信息、送资金......助力当地加快经济转型发展,优化生态环境,改善民生福祉。

锚定“民生坐标”

打造“幸福贵南”

67岁的回族牧民哈克木,早些年曾做过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之后他只要轻微活动,就会出现心衰症状,需反复住院治疗。由于贵南县医疗资源匮乏,哈克木需要在贵南和西宁之间反复奔波。老人说:“一出现心衰就得去西宁治疗,我的家人也要到西宁照顾我,很耽误他们的时间。” 贵南县人民医院副院长、江都区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蔡定华说:“以前去西宁就诊路程就要4、5个小时,费用比较高,住院一次都要上万。”

2015年,由扬州市援助2800万元新建的贵南县人民医院新大楼拔地而起。新大楼建筑面积近一万平方米,B超、ICU病房、康复中心等应有尽有,目前,已创成二甲医院。

哈克木现在实现了在家门口就医,每年,仅医疗费就能节省近7000元。贵南县人民医院副院长马登学介绍:“二甲医院和三甲医院报销比例不同,二甲医院更实惠,报销比例也更高一点。”

除了“硬件”的打造升级,扬州还在“软件”上开展“智力支援”。10年来,扬州市先后派出12批98名医疗专家赴贵南县义诊病患1000多例。这些医疗专家还将先进的医疗理念、丰富的临床经验传授给当地医护人员。贵南县人民医院内科主任拉旦说:“扬州医生带来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精湛的医疗技术,还有值得我们学习的高尚的医疗品德。”

10年来,扬州市对口贵南县共实施援建项目71个,已完工项目69个,累计投入援建资金近3.4亿元。援建项目涵盖城乡建设、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民生事业等多个方面。其中,医疗卫生投入4803万元、教育投入1588万元。

“把脉”特色产业

鼓起贵南群众“钱袋子”

藏绣是贵南特色技艺,过去主要运用在民族服饰上,近年来才逐步升级为独立呈现的藏绣作品,并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不过当地的藏绣技法还有些缺憾。贵南县仁青藏文化艺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仁青加介绍:“2017年开始,我们格萨尔长卷开绣的时候,发现人物脸部在绣法上稍微粗糙一点。”

藏绣作品的精细程度直接影响作品质量,进而影响销量。扬州市援青干部得知这一难题后,立即邀请了扬州国家级乱针绣大师朱军成到贵南县进行指导交流,并在县职业学校开设“大师工作室”,辅导学生提高技法。当乱针绣“遇上”藏绣,人物面部不精细的问题迎刃而解,藏绣的作品越来越精细,贵南藏绣产业愈发红火,销量和往年比增长了50%。目前,当地从事藏绣的群众有500多人,月收入也达到了近3000元。

除了藏绣,黑藏羊也是贵南特产之一,这种羊的肉质紧实细嫩、高蛋白低脂肪。瞄准支持特色产业,扬州市援青干部协助当地政府将黑藏羊申请为“地理标志产品”,并投入资金,打通黑藏羊的产销之路。贵南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王小红介绍:“江苏援建资金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资金十分短缺的情况下补助每只羊20块钱,平均每个家庭带来收益4000元左右,极大带动了牧户养殖黑藏羊的信心,黑藏羊从最初的4000只左右、现在存栏已经达到了1万7千多只。”

扬州市还将贵南特色产品纳入扬州本地零售体系,推动贵南特色农牧产品纳入相关单位、企业的采购范围。第四批援青干部、贵南县委办公室副主任钱向前介绍:“2019年11月份的时候,我们在扬州举办了贵南的首次推介和流彩贵南特色体验馆的开馆,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帮助贵南销售各类特色农牧产品达到150万元。”

在多方努力下,贵南县于2018年退出了国家贫困县序列。截至2019年底,贵南县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8.92亿元,是2010年的2.1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2599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916元,分别是2010年的2.5倍、2.9倍。

建设高原上的美丽乡村

扮靓“流彩贵南”

在贵南县沙沟乡居乎拉村,一处破烂不堪的土坯房,它是该村村民存村两年前的住房。而在2020年,存村一家已经住进了新盖的砖瓦房。存村介绍说:“政策好,能让我们住进这么好的房子,以前的土房子我们是一天也不想再住了。”

据了解,10年来,扬州市对口贵南县累计投入1.3亿元,帮助贵南县加速农村新牧区和高原美丽乡村建设,覆盖了全县75个行政村,推动农牧区乡村在水、电、路、房屋等基础设施和景观绿化、亮化等方面实现了全面改造,打造出一批富有特色的美丽示范乡村。

贵南县沙沟乡党委副书记张雷介绍:“以前我们的乡容乡貌非常简陋破旧,通过江苏援建资金实施了各种项目,有文化活动广场、文化室、新的村委会建设等,包括道路围墙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帮助当地群众改善生活条件的同时,优化当地的生态环境也是对口援建的重点工作之一。10多年前,贵南县森多镇附近还是一片荒漠,一旦遇到大风天,会形成恐怖的沙尘暴。为了促进当地生态的保护、局部小气候的改善,“十三五”期间扬州市投入3700万元,帮助当地打造黄沙头防沙治沙工程和龙羊峡库区生态综合治理项目,随着资金投入,植树造林工作在当地得以大力开展,绿树像地毯一样,“锁”住了曾经的荒漠。贵南黄沙头国家沙漠公园工作人员多吉加告诉记者:“沙子被挡住了,草场也在逐渐恢复,草原越来越美。”

10年来,一大批援建项目相继竣工并投入使用,尤其是贵南发展急需、人民群众长期盼望的基础设施建设得以又快又好地付诸实施,真正让贵南各族群众切身感受到了对口支援带来的实惠。贵南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李春介绍说:“10年来,通过这些支持帮扶,贵南各方面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尤其是我们的美丽乡村建设、生态治理,还有医院医疗卫生建设这些方面,实现了飞跃式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