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建议使用chrome浏览器、QQ浏览器、360极速模式,体验更佳
首页
姜堰白米镇:小小芦笋挑大梁

来源:“学习强国”泰州学习平台 日期: 2021-08-10

入伏以来,鲜香脆嫩的芦笋成为市民餐桌上的“新宠”,姜堰区白米镇大安村的芦笋更是成为每天发往上海、苏州等地运输车上的“常客”。

天泛着微光,合作社的成员们就到大棚中进行劳作,从芦笋割茎,到分拣挑选,再到打包运输,一个个环节无缝衔接,忙而有序。“我们仿照工业流水线生产摸索出这套流程,大大加快了生产进度,早上大棚采摘下来,晚上就能端到上海等地的餐桌上,最多时候一天可以收获、打包、运输的芦笋高达1000多公斤。”合作社经理钱建平谈及生产,喜笑颜开。

今年75岁的李社明原本是大安村的建档立卡户,在农田流转后加入合作社。“自从村里发展芦笋产业,我的收入增加了,生活水平也大大提高了。”看着满棚长势喜人、翠绿欲滴的芦笋,李社明的脸上藏不住笑意。

陌生领域、缺乏资金、没有品牌、干部群众积极性不高……发展初期的大安村,一穷二白,建档立卡户47户,村集体经济收入甚至不足1.5万元。如何带领村民脱贫,壮大村集体收入,成为大安村“两委”亟待解决的难题。2016年,大安村利用区政府150万元扶贫项目资金作为“敲门砖”,村干部带头投资入股,贫困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参股,并在全村内发动乡贤共同参与项目管理,创立了大安村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支部领办、党员示范、就业带动等方式,形成了“党组织+合作社+群众”的产业脱贫模式。

目前,合作社建成高标准蔬菜大棚130栋,连栋大棚1600平方米,建成包装车间和80立方米冷库,成功注册“大安芦笋”商标,产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自实行芦笋项目以来,合作社为村民提供近50个务工岗位,全村低收入家庭全部脱贫,2020年销售额近60万元,村集体及农民增收近30万元。

芦笋种植解决了大安村低收入农户就业增收的问题,成为撑起当地村民致富的大产业。如今,大安村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契机,积极探索芦笋高效种植模式,走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品牌化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让更多农民挑上“金扁担”、走稳小康路、迈好乡村振兴道。

“芦笋和一般的蔬菜不一样,它的加工价值特别大,产业链延伸空间广,我们正在与南京农业大学的教授合作进行芦笋茶产品的研制,下一步我们将会对芦笋的衍生品市场进行‘试水’,突破‘纯’农业,走上‘三产融合’的新征程。”谈及未来的发展规划,大安村支部书记殷余进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