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鼓楼|留住社区记忆,诠释“城中村”奋斗模样
来源:现代快报 日期: 2021-10-08
木耩(jiǎng)子、对窝子、风箱 …… 在丰财街道的下淀记忆馆里,一个个让 80、90 后叫不出名字的老物件,承载着过往岁月的记忆,让人们在追忆往昔的同时更加赞叹如今的幸福生活。这样一个社区记忆馆,浓缩了下淀社区的成长历程,定格了这个曾经的 " 城中村 " 奋斗的模样。2020 年,下淀社区集体经济收入 1760 万元,共有集体资产 2.1 亿元,涉农户口居民不仅每月可以领到几百至上千元的生活费,而且过年过节还有 " 大礼包 "," 当家人 " 带头抓经济,社区百姓共享小康幸福生活。
下淀记忆馆,记录奋斗模样
下淀记忆馆位于下淀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二楼,里面陈列的每一个老物件,都是社区居民捐献的。有五六十年代干农活、干家务所需的物品,也有七十年代的电视机、录音机,还有永久牌自行车、幸福牌摩托车以及一张张记录时代变迁的照片,可以说,每一件实物都是一段耐人寻味的记忆。
今年 59 岁的曹桂喜,在记忆馆里踱着步,他仔细看着这些熟悉的老物件,和现代快报记者聊了起来。" 这里摆放的很多干农活时的老物件,都是我家的,像那个粪筐,我们都背着它去割草、拾柴火,那时家家都有一两个,都用它。" 曹桂喜津津有味地讲解着每一个物品的名称、用途,时不时感叹道:" 那时候跟现在简直没法比,以前都是靠人工,现在全机械化,太幸福了。"
" 建这个记忆馆,就是为了留住乡愁,让大家有个怀旧的地方。另外这里也是下淀村历史发展的真实写照和理性总结,就是让我们在奔小康的道路上不忘过去,不忘老一辈的奋斗史。" 下淀社区党委书记、主任李普华说,记忆馆开设了流金岁月、小康之路、民俗文化等板块,从多个角度记录了社区一步步前进的脚印,诠释社区 " 当家人 " 带领社区百姓奋斗的模样。
如今,下淀记忆馆已成为党员教育实境课堂,开馆 4 年多来,共接待近 300 批次上万人来此参观学习,激励党员、群众鼓足干劲,努力拼搏,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 城中村 " 华丽蜕变,居民乐享小康生活
下淀社区是一个涉农社区,解放初期有土地 7000 余亩,靠种植蔬菜服务城市居民。后来随着国家建设需要,被铁路枢纽、木材市场、国家粮食储备库等项目征用 6000 余亩土地。农民没有地了,生活怎么办?李普华说,改革开放以来,社区领导班子扛起发展重担,将众多村办企业留下的地,建成钢构厂房搞租赁,开始由村企经济过渡为园区租赁经济。
下淀科技产业园二期
" 最初理念不先进,房屋租给洗车店、修车铺、小吃店等零散商铺,租金很低,环境也不好。后来我们改变了意识,将旧房改造,建设下淀科技产业园、汽车产业园、香山汽车城等约 10 万平方米产业园区,成功招引 200 余家保险、建筑、科技类绿色企业入驻。" 李普华说,理念的转变,使原本脏乱差的沿街铺面提档升级,变成了高大上的金融一条街,每年仅租金就能增收 300 多万元。" 租金上涨,税收也有了,老百姓的生活费发放也跟着陆续上涨,现在 80 岁以上的涉农户口老人,每月能领到八九百元的生活费了。"
下淀科技产业园二期
李普华介绍,目前社区有 8100 人,涉农居民 916 人。每逢春节和中秋节,涉农居民都能领到整十样 " 节日大礼包 ",不仅有米面油这些生活必需品,还有小家电及 500 元现金红包。" 领过节物资是我们社区最热闹的事儿,大家有的开车来领,有的推着三轮车,如果是骑小电动车的话,得拉三四趟才能拉完。" 李普华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在 " 当家人 " 的带领下,下淀社区集体资产不断保值增值。2020 年,社区集体经济收入 1760 万元,共有集体资产达 2.1 亿元。记者了解到,2017 — 2020 年,下淀社区共为涉农居民发放生活补助金 1600 余万元;购买医保、安康意外保险 60 余万元;发放各类节日福利 600 余万元;发放日常澡票、药箱、衣物、食品等物资 90 余万元;老年人体检投入 10 万元。将集体资产的收益转换成居民共享的福利,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