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建议使用chrome浏览器、QQ浏览器、360极速模式,体验更佳
首页
百村调研行丨扬州田桥村:从江边小圩蝶变成“最美乡村”

来源:现代快报网 日期: 2021-07-27

“到哪儿都不如我家乡好。”在村里党员干部带领、能人带头下,扬州市广陵区田桥村环境优美,村民富裕,户户创业,人人幸福。从一个无人问津的“江边小圩”蝶变成为现在的“最美乡村”。

△田桥村整洁的农民公园

安居:掩映在田园风光中的工业村

驶出沪陕高速杭集南出口不远,就踏上了田桥村的土地。被业内誉为全国鞋底产业“第一村”的田桥村虽然是个工业村,但四月的这里却如同一幅田园画卷。桃红柳绿,农田开阔,道路平坦,沟塘整洁,空气清新,连厂房都掩映在绿树丛间。大自然赋予了田桥村独特的夹江生态环境,这里水土肥沃、植被茂盛,水泥乡村小道旁随处可见用绿色矮墙圈起来的农家小院。小院里面种菜、种花,村民的生活其乐融融。

△绿色矮墙圈起来的农家小院

最近几年田桥村建了不少园林、公园,老集镇旁边的典园是一个代表。园子不大,但山石、水景、亭台一应俱全。田桥新村便民服务中心旁有一处园林式广场,不仅可以休憩、跳广场舞健身,旁边开阔的荷塘还可以下钩垂钓。荷塘前面就是农家,而这里还有田桥人自创的奇观——一条百米长的文化长廊。这条长廊借用农家院墙,图文并茂地记载了田桥村的发展历程,同时向村民普及法律知识、弘扬民族美德、公开村里的各种事务,长廊也成为村民休闲时逛得最多的地方。

“20年前可不敢想象现在的样子。”63岁的王宝华一边在家中菜园里种菜一边告诉记者,2000年以前,田桥村就是个“江边小圩”,由于夹江的阻隔,田桥村是一个偏僻乡村。“那个时候路都是土路,想要进一趟城都要转几趟车。”

△田桥村“楼宇经济大楼” 

乐业:在家门口就可以打工赚钱

“1997年田桥村村组合并的时候,村集体经济是债务累累。”田桥村党委书记徐军告诉记者,当时仅需要归还给村民的集资款就有百余万元。当时新上任的村党总支书记王恭林没有被吓倒,而是毅然决定带头创业。他开办了星辰鞋底厂,经过多年打拼,企业已由当年的小作坊,“裂变”为宏润塑胶、三马橡塑和好年华橡塑三家规模企业。现在的田桥村,有这样一句话深深烙在每个村干部心中:“不会带头富,不能当干部,不会带民富,不配当干部。”在党员干部的引领下,村民纷纷投入创业和就业中,抱团经营,走共同致富之路。村民不懂技术,可以免费到村干部的企业培训;村民缺乏启动资金,村“两委”班子帮忙协调解决;村民没有市场资源,村党委就采用产业链分包的办法,全方位扶持他们参与创业。

田桥村的乡间小道上,走出去不远便能看见一家工厂。在田桥村流传着这样的说法,“打工赚钱不出村”。田桥总人口3200多人,光在村里各家企业上班的村民就有近2000多人,即使60多岁的老人也能在村里一边种田、一边上班。今年75岁的朱善明老人,刚从村里橡胶鞋底企业退休回家不久。“我已经在企业里干了30多年了,女儿女婿也一直在这里上班,离家又近工资也不少,他们都不愿意出去打工。”

△掩映在绿树丛中的工厂

和谐:共同幸福才是田桥人的幸福

在田桥,全民创业人人不甘落后,致富后的企业老板个个乐善好施,不忘回报乡邻。最近10余年,田桥村先后投资5000万元修路造桥、河塘清淤、绿化亮化美化村容村貌,兴建了东南西北四座农民公园和村“总部经济大楼”,这些投资全部是村集体和村里能人出资,经济条件一般的村民,不需要掏一分钱。徐军告诉记者,“村集体收入中,很大部分来自驻村福利企业的税金返还。”原来宏润塑胶、三马橡塑、好年华橡塑三家公司安置了上百名残疾人就业。福利企业享受税金返还的政策待遇,可是三家企业多年来坚持将近300万元的国家返还税金捐给了村集体。

田桥人的幸福不是一家一户的幸福,是全村人的共同幸福。2019年田桥村实现三业总产值4亿元,工业产值3.2亿元,集体收入32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3400元。实现了全村道路硬化率达100%,主干道绿化率100%,亮化率100%,户厕改造率100%,让村民在生活环境上像城里人一样享受。田桥村也先后获得“江苏省文明村”“江苏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村”“江苏省生态村”以及江苏省首届“最美乡村”等荣誉称号。

田桥人把自己的家乡装扮得越来越美,曾经无人问津的“江边小圩”如今蝶变成为“最美乡村”,村民们嘴上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到哪儿也不如我家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