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建议使用chrome浏览器、QQ浏览器、360极速模式,体验更佳
首页
常州:昔日富强村,如今奔小康真“富强”

来源:常州晚报 日期: 2021-08-06

今日富强村,又富又强,实至名归

天高云淡,秋意正浓,一年中的丰收时节。沿着车流滚滚的中吴大道,走进天宁区茶山街道富强村,一幅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画卷,在这里徐徐展开。

富强村位于常州的南大门,是天宁区茶山街道所辖的一个行政村,下辖14个村民小组、2个小区,全村共有1300多户人家,常住人口3100多人。中吴大道穿村而过,地理位置优越,对内对外交通方便。

多年来,富强村先后获得“江苏省文明村”“江苏省健康村”“常州市五好示范村”等多项荣誉。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探路者、城中村改革创新的先行者,富强村在乡村振兴的追梦路上走出了富民强村的新路径,又富又强,实至名归。

富民

村民有房住,有企业退休金,有医保,日子很逍遥

9月27日上午11点,邵伯良和老伴吴梅华已经坐到了饭桌前,准备吃午饭。方桌上摆着两荤四素六个菜,外加一个冬瓜排骨汤。

日子好了,邵伯良夫妇吃得也比从前讲究了。

这天下午,村里召开党员大会,邵伯良的女儿要赶回来吃饭、开会,“就算女儿不回来,我们也会烧三四个菜。生活条件好了,不想亏待自己。”

邵伯良家住富强村委邵家村9号,今年72岁,他和老伴都已退休多年,两人都有退休工资,“有房住,有企业退休金,有医保。没什么要操心的。”

年轻的时候,邵伯良先是在村里种地,后来去生产队开拖拉机、耕地,每日挣工分。再后来,他去了乡办企业龙城橡胶厂上班,成了一名工人,在厂里干了33年之后,顺利退休。

邵伯良的老伴吴梅华曾经是下乡知青,回城后到原常州市第三毛纺织厂上班。结婚、生女之后,他们一直住在老房子里,“最难过的是梅雨天,又漏雨又潮湿。”2003年,手头有了积蓄,他们将原有的一间平房翻建成两层小楼,面积不大,进深很长,饭厅、厨房、卫生间、客厅、卧室一应俱全,还装了三台空调,楼上楼下加起来,住三代人没问题。记者了解到,绝大多数村民家的住房条件,都远远超过邵伯良家。

唯一让邵伯良有点遗憾的,是他前些年失明了,没法亲眼看到村里这些年来的新变化,只能让家人讲给他听:常锡路(老312国道)拓宽改建了,变成了中吴大道;村里多了很多探头,不用担心再有小偷光顾;环境变整洁了,垃圾分类,不能随便扔;村里去年成立了富强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有2648名股民。

强村

由农业向工业转变,村级集体资产不断增值

四五十年前,富强村的村民多数以种田种地为生,当时的富强村属于原来的郊区,是常州重要的菜篮子基地,蔬菜种植是村民重要的收入来源。

租户司广财在村里住了四五年,舒服得舍不得搬走。

上世纪70年代,富强村开始谋求由农业向工业转变之路,第一家村办企业——富强五金厂,从一个不到200平方米的厂房起步,从小订单开始接起,慢慢有了起色。

上世纪80年代,富强村迎来大变样、大转机。通过出租土地收取租金的方式,常州林业机械厂林机六厂、常州能源设备总厂兰陵钣焊厂、常州水月塑料机械厂、常州水月五金厂、常州针织总厂分厂先后在村里建厂。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村里的工厂数量增加到了13家,职工人数达到423人。富强村党总支书记贲秋菊介绍,“先办起来的厂把配套业务给后办起来的厂做,有了稳定的订单不说,还能多吸纳村民到厂里就业。”

1996年之后,富强村工业年产值超亿元,村级集体经济快速发展,收益连年倍增。2000年前后,富强村通过收购原改制村办企业厂房,抓住周边地块动迁的契机,进行资产整合,依托帆布厂、常化厂和田家炳周边等地块的动迁项目,对集体资产优化转型,收购常州市茶花物资有限公司、常州市南联物资有限公司厂房并对厂房进行升级改造,全村集体资产不断壮大,并通过商铺、厂房出租等形式,逐年提高村里的财政收入。

强基

提升公共设施,宜居又平安

村强民富,腰包鼓了,村民们想要改善住房的愿望变得迫切起来。上世纪90年代至2000年,村里经过审批,允许符合条件的村民对原有自建房进行翻建、改建;同时,按照自愿原则,统一设计村民住房,建成周家小区、周家村、赵家村、梅龙坝别墅区,集中居住。

垃圾分类,村容村貌更加整洁。

富强村张墅桥地块是典型的城中村,随着周边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导致该地区成了低洼地段。2015年6月的梅雨季,约有200户群众家中进水。村委多次与上级有关部门积极沟通协调,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得到了解决方案:由市水利局投入资金,移建龙游河泵站。

从1984年起,富强村先后投资1000万元完成村主干道拓宽工程、绿化工程和亮化工程,投资350万元治理内塘河,沿河驳岸加设河道护栏,上世纪90年代建了梅龙坝排涝站,建设3座高标准公厕,村里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

众筹安装了摄像头,村里更加平安。

富强村地处繁忙的中吴大道旁,大小村道与市政道路互联互通,以前,村民的电动车电瓶、放在家门口的物品经常被人顺手牵羊。2016年,富强村联合茶山派出所,征得村民同意后,在村道、公共区域安装治安摄像头,实现全村监控无盲区、无死角。

和公安部门的专用探头不同的是,这些摄像头由村民、富强村、茶山派出所三方“众筹”所建,村民只需提供宽带网络,安装的人家还能得到村里的补贴。承租户司广财一家来自连云港,在村里租住已有四五年,至今没有要搬走的打算,“这里环境好,又住得安全。”

惠民

发展为了百姓,富裕不忘惠民

1990年,富强村开始撤村转居,最晚一批于1993年完成转换,1994年,富强村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无田村。

“发展为了百姓、富裕为了群众”,村党总支以全覆盖、多层次为工作重点,落实各项民生福利措施。2006年起,富强村投入650万元,为1335户村民家庭购买了财产安全保险,每月为退养社员发放生活补贴、购买安康关爱行动老年人保险,为失地农民办理社保直到缴满15年,将全体村民纳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村里出资补贴安装天然气,富强村成为整个街道最先完成管道天然气进村入户的村。

2008年,富强村投资近600万元,建设了886平方米的村级党群服务中心、333平方米的居家养老中心、300平方米的党群活动中心,实现了村级公共服务配套化、人性化、亲民化;2010年起,村里投资100万元建成张墅桥、蒋家庄10分钟健身点,方便居民锻炼;2016年,居家养老中心椿熙堂建成并投入使用,为村里60周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文体活动、健康管理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