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聚力国际化 打造中心城
来源:新华日报 日期: 2021-09-26
全面践行新发展理念,聚力打造区域性国际化中心城市,加快打造宁杭生态经济带新兴中心城市和苏浙皖交界区域性中心城市,全面奋进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成为无锡发展重要支点、坚强一翼,勇做全省“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先行军。
多维发力,
打造环太湖科创圈创新之城
科创项目、高端人才、创新载体加速集聚,产业科技创新体系、科产城人融合格局不断完善,创新型企业数量、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等指标走在前列,科技创新成为经济发展强大动能,太湖湾科创带成为宜兴创新驱动发展主阵地。
今年3月,宜兴发布《宜兴太湖湾科技创新带发展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明确了13个方面的发展指标。作为推进太湖湾科创带建设的关键抓手,宜兴在全市开展以“聚焦重大项目聚力科创带建设”为主题的“春季攻势”。今年1至6月,全市新招引(完成备案)工业亿元、服务业5000万元以上产业项目91个。
“十四五”期间,宜兴将把太湖湾科技创新带建设作为创新驱动核心战略的头号工程、关键抓手,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定位、高效率推进。高起点、快速度建设陶都科技新城,打造全市科创带建设核心区、科产城人融合样板区,跻身长三角一流科创新城行列;整合江南大学宜兴校区等科教资源,围绕环科园、经开区发展,推进环氿科技谷、培源科学城建设,打造科创成果产业化基地。推动锡宜协同发展区重点承接无锡及周边科创资源、产业项目,成为锡宜一体化发展桥头堡。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培育产学研结合、上中下游衔接、大中小企业协同的创新格局;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创新型企业“雁阵”培育计划,实现更多雏鹰、瞪羚、准独角兽企业爆发式成长;鼓励企业加强研发投入和科技攻关,全力支持企业引育高层次人才、打造高能级研发平台、深化产学研对接、建设创新飞地、组建创新联合体,全面提升重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快形成重点产业科技支撑体系,努力取得一批原创性成果、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健全人才“引育用留”机制,持续升级陶都英才计划,加强高端服务供给和优质资源对接,构建更有竞争力的人才支撑体系。到“十四五”末,形成以重大科创载体为依托、创新型企业为主体、科技招商为抓手、产学研深度对接、科产城人融合的产业科技创新体系,让科创成为宜兴发展的主旋律。
量质齐升,
打造长三角现代化产业之城
传统优势产业质量效益大幅提升,一批新兴产业成为支柱产业,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重点支柱产业挺进产业链价值链高端,形成若干长三角地标性产业链,现代产业体系加速成型。
赶订单、忙生产……连日来,位于宜兴官林镇的无锡江南电缆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机器轰鸣,演奏出发展的阵阵强音。该公司从芬兰引进的全市首条35kV超高速交联生产线自去年投产以来,精准对位国际客商,订单不断,产品出口新加坡等国。
近年来,面对“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自贸区等重大国家战略叠加实施的历史机遇,宜兴积极整合电线电缆、节能环保、集成电路等产业优势,主动对接省、无锡市开放发展战略,开放型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尤其是今年上半年,宜兴引进重大外资项目7个,完成目标任务的87.5%;累计完成进出口189.9亿元、同比增长46.6%,增幅位列无锡大市第一;共昌轧辊等企业的23个品牌,入选省商务厅公布的“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国际知名品牌”名单,入选数位居无锡各板块前列。
“十四五”期间,宜兴将坚持以实体经济和制造业为根本,统筹创新驱动核心战略、产业强市主导战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和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产业体系重构,大幅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
一方面,促进电线电缆、节能环保、非金属材料、生态文旅等传统优势产业提质增效。以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高端化为方向,强化要素保障、创新赋能、政策引导,深化优势产业“强链、补链、延链、稳链”工程,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攀升;另一方面,加快集成电路、光伏、生命健康、通航等新兴产业崛起成势,抢前谋划和推进5G、大数据、物联网、北斗等未来产业发展,进一步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着力打造以传统优势产业为基础、新兴产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的产业矩阵,锻造3-5个500亿级、千亿级支柱产业。
聚势谋远,
打造全国宜居宜业活力之城
枢纽型交通体系加快建成,陶都科技新城初步成型,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营商环境建设走在全省前列,城市规模、功能、品质提档升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要素集聚力、综合承载力、辐射带动力全面增强。
一幢幢高楼在东氿新城拔地而起,展现着城市“会客厅”的现代和大气;一项项微改造在老城区遍地开花,诉说着城市更新的活力与温度……近年来,宜兴立足城市生态本底和建设发展实际,持续大投入、大建设,以国际化思维打造品质之城,城市建设由“打基础、拉框架”的快速扩张期,逐渐转入“提能级、优功能”的品质提升期,人居环境日益优化,一座依山傍水、管理有序、独具风韵的国际化宜居之城,正逐渐展现在人们面前。
随着新一轮“经营城市”热潮掀起,宜兴一方面坚持新城开发和城市更新并重、中心城区和镇村建设并举、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并行,完善城镇规划体系,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优化城市管理;另一方面,推动“放管服”改革,加快“不见面审批”、一网通办等改革,建设“15分钟政务服务圈”,实现用地最快保障、项目最快落地,全面打响“宜兴业”品牌,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城市,将宜居宜业的城市新风貌进一步转化为宜兴发展新的引领优势。
据了解,“十四五”期间,宜兴将牢牢把握长三角一体化、锡宜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等战略机遇,深度融入区域协同发展。以全球眼光规划城市未来,以国际标准审视自身差距,注重与沪宁杭对接互动、与周边城市分工协作,精准制定重点片区规划,围绕太湖湾科创带“一轴四谷三区多点”空间布局,加快制定“四谷”规划方案,不断开拓宜兴城市发展的新空间、新境界。
绿色引领,
打造践行“两山”理论生态之城
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机制更为健全,生态环境质量根本改善,绿色低碳转型领先领跑,生态文化旅游业全面崛起,“绿水青山”“金山银山”双向转化通道更加顺畅,创成全国“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加速成为长三角最美生活“后花园”、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
控源截污工程全面实施,城镇污水收集处理体系基本建成,2020年国省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比2015年提升68.9个百分点,太湖连续13年安全度夏;PM2.5年均浓度率先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空气质量优良率始终走在无锡前列;固危废处置体系加快完善,矿山修复治理取得积极成效,创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基本建成全省生态保护引领区……近年来,宜兴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守生态宜居核心价值、遵循绿色发展要求,全面打响污染防治攻坚战,走出了一条具有宜兴特色、彰显生态文明的城市治理新路。
美丽宜兴新画卷,生态是最美的底色。围绕打造践行“两山”理论生态之城目标,宜兴将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保护和修复,深入打好“碧水、蓝天、净土”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根本性好转,建设更高水平生态保护引领区。
在“双碳”时代来临的大背景下,拥有40多年环保产业积淀和前瞻布局的宜兴,正加快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为无锡率先打造“零碳城市”提供示范。据了解,宜兴将制定落实碳达峰实施方案和行动计划,推动重点园区建成生态工业园区,打造环科园零碳创新中心,加快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争创国家绿色工业园区和低碳城市试点。
打通“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双向转化通道,推动宜兴生态旅游产业持续升级换代。未来,宜兴将大力推进大拈花湾、窑湖小镇、雅达·阳羡溪山等重大文化旅游项目建设,推动生态、文化、农业、体育等与旅游全面融合,打造宜兴文旅新亮点及锡宜一体化协同发展“新引擎”,将良好的生态优势转变成为发展优势。
人民至上,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幸福之城
城乡居民收入、各类保障标准快步提升,优质均衡、覆盖全域、辐射周边的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乡村振兴取得引领性成果,公共安全更有保障,城市文明更为彰显,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始终位居全省最安全最和谐地区之列。
走好率先实现现代化新征程,乡村振兴是宜兴发展最强引擎之一。践行全面乡村振兴战略,宜兴将用工业化思维谋划推动农业发展,做大规模、创新业态,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实现共同富裕;聚力聚焦绿色转化,推动绿色发展、促进生态富民、创新体制机制,真正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把生态优势变为发展优势;以推进农村现代化为抓手,着眼于让农民市民不再有明显身份界限、让城乡生活不再有明显落差,以满足群众改善住房需求为切入点,探索一条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符合自身特点的城乡融合发展路子。
文明,让城市更美好。有序解决停车难、犬只扰民、车库住人等群众关注的问题,打造全国最干净城市;彻底整治交通秩序、小区管理、市容市貌等领域“顽疾”,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推进智慧城管、智慧交通,让城市管理更聪明、更智慧;创新管理机制,拿出绣花功夫和刚性措施,持续提升城市管理标准,确保城市经得起随时看、随处看;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推进公民道德、志愿服务、诚信社会、网络文明建设,让“崇文厚德、和谐奋发”的城市精神浸润陶都大地……一点一滴的文明实践,必将汇聚成宜兴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
“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宜兴人民,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宜兴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要坚持践行“人民至上”理念,提高收入保障水平,振兴宜兴教育,建设健康宜兴,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形成示范成果、现代化建设走在区域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