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说小康丨扬州医生王小康:让大家更健康,让生活奔小康
来源:现代快报网 日期: 2021-07-07
“我们现在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医疗条件和治疗水平也有了长足的发展。”扬州东方医院放射科副主任医生王小康谈起小康生活非常欣慰,“小康生活是奋斗出来的,如果希望自己过得好一点,就必须努力一点。经过这么多年的奋斗,我觉得小康生活就在我们身边。”
△王小康医生在工作中
7月15日,现代快报记者在医院见到王小康时,他正忙着为患者做CT检查。趁着中午空闲,他和记者回忆起自己小时侯的事情。1977年,王小康出生在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川姜镇王家埭村。如今的川姜镇已经是“中国家纺名镇”,但在王小康童年时期,这里还并不发达。王小康的父母都是农民,在他的记忆中,农忙时节一放学就要下地帮父母干活。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由于父母忙着种地,不少家务的重担就落在王小康和哥哥的肩上,“我10岁左右就已经会烧饭了。”
王小康的初中在隔壁镇的正平初中读的,学校离家有半个小时车程,但又没有住宿条件,王小康只能以瘦弱的身体骑着父亲高大的“28大杠”上学。每天早晨6点不到,他就要起床洗漱,然后带着米和小菜跨上“28大杠”,匆匆赶往学校。中午,学校简易食堂蒸熟了米饭,王小康便就着小菜当午饭。“那个时候家里条件不好,带的菜基本都是萝卜干这些。”虽然条件艰苦,但王小康学习十分努力。“农村孩子要想有点出息,就必须要上学读书。”1995年,王小康如愿考取了原镇江医学院医学影像专业。
大学毕业后,王小康进入亚星客车厂职工医院。“才到医院的时候,我们住在工厂的职工宿舍。”王小康的宿舍在一栋有几十年历史的筒子楼,没有卫生间,厨房也是公用,不大的两层小楼里,住了几十户人家,所以当时大家都管这栋楼叫“七十二家”。几年后,王小康结婚生子,手里有了些积蓄,便在附近的小区购买了一套商品房。
温饱是解决了,但王小康夫妻希望还能有更好的发展。2004年,王小康和妻子所在单位改制,夫妻俩想出去闯一闯,选择了跳槽。王小康的妻子开了一家网店卖毛绒玩具,后来房地产市场火热起来,就又开了一家房产中介。王小康则来到了刚刚成立的东方医院。“当时才来的时候医院也才开始发展,整个影像科就一台老式的拍片机和两名医生。”由于设备和技术的限制,当年医院的影像科对疾病诊断治疗所起的作用比较有限。
△旅行中的王小康医生
“经过10多年的发展,我们科室的设备越来越先进,放射科在疾病治疗当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目前,王小康所在的放射科已经拥有CT设备2台、核磁共振设备2台以及数字拍片机2台。“下一步还会进行改造,进一步缩小和三甲医院的差距。”王小康自己也花了一年时间,到上海长海医院学习。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我们现在的医疗水平和十几年前相比,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放射科在早期癌症的发现诊断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每年我们都能发现几十例早期肺癌,这对彻底治疗是至关重要的。”王小康告诉记者,肺癌在早期发现可以进行微创治疗,也不需要进行放化疗,可以进行彻底的治疗。
经过夫妻俩十几年的奋斗,最近王小康又购买了一套改善型住房。“我出生的时候,正赶上改革开放和小康的起步,父亲给我取这个名字,是希望我们将来能过上小康的生活。”对于小康生活王小康也有着自己的理解,“小康其实是一种生活状态,我们现在这样能快乐工作、快乐生活,就是最好的小康。”
(记者 顾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