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引领 文化建设提升全面小康建设软实力
来源:兴化日报 日期: 2021-08-26
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织开展“年度人物”、“最美兴化人”、“三创之星”等评选表彰活动。在社区、农村、企业、学校等广泛设立美德善行榜,充分运用昭阳讲坛、道德讲堂等阵地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近年来(2016年1月6日),我市有20多人被评为“中国好人”等各类全国、省级的道德典型。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为抓手,组织开展文明礼仪、诚信建设、志愿服务等一系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成全市35个乡镇文化站设施配套、服务提升工程,在全市614个行政村全面建成农村综合文化室;市、乡(镇)两级建有各类特色图书馆或市馆分馆;城区16个社区全部建有多功能文化活动室、图书室。扎实推进有线电视与调频广播“双入户”工程,创建成省有线电视“户户通”市,全面完成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任务。实现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全面免费开放;市文化馆、图书馆分别建成国家一级馆,全市公共图书实现通借通还“一卡通”,基本实现农家书屋数字化阅读全覆盖,茅山、周庄、戴南、安丰被命名为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常态举办“梦水乡·民星汇”广场文艺演出,群众参与度不断提升。
打造文化特色品牌。中国·兴化郑板桥艺术节每两年举办一届,至今已举办12届,艺术节对外影响力不断扩大,被评为“最具国际影响力文化艺术节”。
拓展“中国小说之乡”影响力。充分利用人文资源,成功举办了首届和第二届“施耐庵文学奖”评奖活动,建立“兴化文学馆”、“施耐庵文学研究院”和“毕飞宇工作室”,进一步扩大兴化作为“中国小说之乡”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兴化文学现象”效应不断放大。
彰显城市文化特色。目前全市共有文物保护单位76处,国家级1处,省级9处。全市公布“非遗”名录97项,其中国家级3项、省级5项、泰州市级40项。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从2012年起,市政府设立500万元文化产业引导资金,每年不低于20%的幅度递增,到“十二五”期末,引导资金规模达1000万元。打造“板桥”牌、“水浒”牌,积极包装金东门历史街区、四牌楼文化广场等文化旅游项目。
本报记者 顾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