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来源:江苏省统计局 日期: 2021-09-03
——党的十六大以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分析之四
党的十六大以来,江苏省委、省政府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不断完善强农惠农政策框架体系,加大“三农”投入力度,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在各级党委、政府以及数千万农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粮食连续八年增产,粮食单产创历史最高水平,主要农产品质量全面提高,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速转变,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农村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农业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又迈上新台阶。
一、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突破3000 亿元,效益位居全国前列
十六大以来,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持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增加值连续跨越2000 亿元、2500 亿元和3000 亿元大关,2011 年首次突破3000 亿元大关,达3064.8 亿元,是2002 年的2.9 倍,自十六大以来,可比价增加值已实现连续9 年增长,年均增长3.8%。在全国的位次也由2002 年的第六位上升至2011 年的第三位。
农业生产效率稳步提高,2011 年全省农林牧渔业劳动力人均增加值达36453 元,为2002 年的5 倍,年均增长19.7%。自1995 年全省劳均农林牧渔业增加值首次跃上5000 元台阶后,十六大之后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分别用4 年和3 年时间就实现了从1 万到2 万元、2 万到3 万元的飞跃。2011 年江苏农业生产效益实现连续12 年增长,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 倍,位列全国第一。
二、粮食生产实现“八连增”,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
十六大以来,省委省政府着力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大力开展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贯彻落实粮食直补、农资增支综合补贴和提高粮食收购保护价等一系列惠农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全省粮食产量逐年稳步增长,亩产始终保持较高水平。2011 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7978.8 万亩,比2002 年增长8.9%,年均增长1.0%;亩产415 公斤,比2002年增加18 公斤,再创历史最高水平;总产量3307.8 万吨,比2002 年增加13.8%,年均增长1.4%,实现粮食生产“八连增”。
畜牧业生产在波动中稳步增长,农副产品市场供应充足。十六大以来,受市场价格波动和疫情的影响,全省生猪生产曾一度低迷,2008 年开始生猪生产止跌回升,并实现连续三年较大幅度增长,生猪产能逐步恢复,家禽生产则持续稳定较快发展。据统计,2011 年全省共出栏生猪2878.2 万头,仅比历史最高年份2003 年下降4.3%;家禽出栏84143 万只,为历史最高,比2002 年增长39.1%,实现“七连增”;肉类总产量达到375.9 万吨,为历史最高,比2002 年增长7.6%;禽蛋产量194.9 万吨,比2002 年增长4.1%,也为历史最高水平。
以产业培育为重心,渔业生产持续向上发展。十六大以来,全省各地渔业生产稳步发展,结构不断调整,全省渔业已初步形成沿海产业带、沿江产业带和太湖周边地区、里下河地区、洪泽湖及淮北地区、大中城市周边地区的“两带四区”区域格局。2011 年全省水产养殖面积达1154.1 万亩,总产量476.0 万吨,再创历史最高水平,比2002 年增长42.3%,年均增长4.0%。其中,海水产品142.1 万吨,年均增长4.3%;淡水产品333.9 万吨,年均增长3.9%。
三、林业生产阔步前进,绿色江苏建设成效斐然
2003 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向全省发出“努力建设一个青山常在、碧水长流、清新怡人的绿色江苏”的号召,明确把“绿色江苏”作为全省最大的生态建设工程,大力构建绿色屏障、发展绿色产业、弘扬绿色文化,成效斐然。
森林资源稳步增长。截至2011 年底,全省林地面积达2806.4 万亩,林木覆盖率由11.3% 增长到21.2%,年均增长1.1 个百分点,增长速度是全国同期的3 倍;全省累计新增造林1485.8 万亩,造林面积是此前30 年的总和。
林业产业效益提速增效。2011 年全省林业产业总值达2291 亿元,是2002 年的8.4 倍,年均增长26.7%。其中,木材加工业总产值1703 亿元,是2002 年的17.4 倍,年均增长37.3%。二、三产业的比重上升到71%,一产比重下降至29%,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四、高效设施农业发展迅猛,农业现代化扬帆起航
十六大以来,全省各级政府按照建设现代农业的方向,坚持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高效设施农业迅猛发展,高效农业面积不断扩大。2011 年全省高效农业面积达到3012 万亩,比2005 年增加1809 万亩,增长1.5 倍,年均增长16.5%。高效农业种植面积占耕地面积比重由2005 年的16.7% 快速提高至2011 年的42.8%。2011 年全省设施农业面积达到861.2 万亩,占耕地面积比重为12.5%,设施渔业面积近150 万亩,全省高效农业整体发展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大力发展无公害优质农产品。十六大以来,全省各地把发展无公害优质农产品作为加强农产品质量建设的重要抓手、农产品消费安全的重要保障、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咬定目标任务,强化措施落实,推进“三品一标”快速发展。2011 年底,全省“三品一标”有效数13483 个,是2002 年的12 倍,其中无公害农产品10818 个、绿色食品1842 个、有机农产品799 个,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24 个,“三品一标”总量居全国第一。全省“三品一标”基地面积5379.6 万亩,占耕地面积的76.5%,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五、农业物质装备水平不断提升,有力支撑农业生产
近年来全省在建设高标准农田、推进农田水利现代化以及提高机械化水平三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2011 年全省旱涝保收田已达4572.4 万亩,比2002 年增加182.5 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的比例达66.2%,比2002 年提高6个百分点,农田水利现代化水平已达70%;至2011 年底,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4106.1 万千瓦,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10.8 万台、联合收割机保有量9.6万台、插秧机保有量8.1 万台,分别比2002 年增加37.6%、43.2%、71.4%和27 倍。2011 年全省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4%,在南方地块面积细小地区居领先水平。
六、开放型农业欣欣向荣,农产品出口稳步增长
十六大以来,全省开放型农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各地突出农产品出口和农业招商引资两大重点,农业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稳步提高,开放型农业发展欣欣向荣。农产品国际贸易屡创新高,2011 年全省农产品进出口总额135.2 亿美元,进口107.1 亿美元,出口28.1 亿美元,进出口双双再创历史新高。其中,出口总额比2002 年的6.6 亿美元增加了21.5 亿美元,增长了3.3 倍,年均增长17.5%,增幅列全国发达省份前列,位次从第十位上升至第六位。
七、农村就业结构发生根本变化,工资性收入占比持续增长
十六大以来,全省各级政府和部门坚持把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实现“两个率先”的重要举措,特别是从2003 年开始,实施500 万农村劳动力大转移和百万农民大培训计划,全力加快农村劳务输出步伐。2011 年,全省新增转移劳动力27.92 万人,全省农村劳动力累计转移达1798.91 万人,转移比重为67.5%。
非农就业已占主导地位。2011 年全省农村从业人员2652.65 万人,与2002 年的2649.30 万人基本持平,但就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一产从业人员减少,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增加,农村劳动力就业趋于非农,从事一产的劳动力比重由2002 年的51.1% 下降到2011 年的30.9%,非农产业从业人数由2002 年的1295.14 万人增加到2011 年的1830.96 万人,年均增加59.5 万人。
农民收入结构发生根本变化。随着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变化,非农产业在农村居民增收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2011 年,全省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5747 元,工资性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为53.2%,比2002 年的49.9%提高3.3 个百分点,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为50.4%。
八、农村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农村社保体系逐步建立并完善
十六大以来,省委省政府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大了对农村社会事业的投入力度,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大力推进农村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稳步推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到2011 年底,全省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人数已达1557.36 万人,比2002 年的737.4 万人增长了1 倍,基金积累256.56 亿元,领取基础养老金的老年农民达到812.3 万人参保人数和基金积累均居全国首位。至2011 年底,全省农村平均保障标准达到304 元/ 月,比2002 年的85 元/ 月提高了2.6 倍,共保障农村低保对象74.7 万户142.2 万人,是2002 年的22.2 万人的6.4 倍。保障人数占农村人口总数的3.3%,基本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广覆盖,农村改水改厕成效显著,农村居民健康水平稳步提高。2011 年底,全省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口达4373.9 万人,以县为单位人口参合率由最初的72% 快速提高到95%,并连续六年稳定保持在95% 以上。全省最低筹资标准提高到230 元,人均筹资金额达到268 元,筹资总额达到117.13 亿元,是最初三年筹资金额的3.4 倍。2005 年以来全省加大改厕工作推进力度,推进“一池三改”、新建房配套改厕等措施,卫生户厕普及率由“十五”末的55% 提高到87.4%,增速位居全国第一。2006 年开始对县乡河道和村庄河道进行全面疏浚整治,至2010 年底全省农村河道基本实现疏浚一遍。2008 年开始实施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三年解决1200万农村居民饮用水安全的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按照“兴建一个村公共服务中心、一组村内道路、一套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的要求,开展村庄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到2011 年底共新建省定三批5226 个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全省基本实现村综合服务中心全覆盖。累计建办为农服务社1.36 万个,覆盖全省84% 的行政村。建成公路里程、改造桥梁座数、新建乡镇垃圾中转站个数、新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个数均大幅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十六大以来,在党和政府及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农村社会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但我们还必须清楚地看到,目前在农业经济发展进程中还存在着一些矛盾和问题,如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仍比较薄弱,农业生产资料成本增长较快,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约束较为明显等。“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实现小康并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重要时期,也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在省委省政府一系列方针政策的指引下,用现代装备武装农业、用现代科技提升农业、用现代理念经营农业、用现代知识培训农民,江苏新农村建设必将开创崭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