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建议使用chrome浏览器、QQ浏览器、360极速模式,体验更佳
首页
溧水邰村:千年古村 幸福蝶变

来源:溧水区融媒体中心 日期: 2021-08-13

生机勃勃的田野,平整开阔的乡村道路,古韵十足的历史建筑,村民们的脸上绽放着幸福的笑颜……晶桥镇邰村位于溧水区南部,西与和凤镇相邻,南与高淳区接壤。全村干群在这片“四山、四水、二分地”里描绘着幸福的生活与未来。

近年来,晶桥镇邰村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依托自身优势,深挖文化底蕴、整合特色资源、打造特色产业,全面激发农村发展活力,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致力打造出一批美丽乡村示范村、示范户,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村容立本 树立文明乡风

走进邰村上堡村,一条条干净整洁的水泥路四通八达,一排排青瓦白墙的民居房错落有致,一座座休闲广场、农田、果园等景点镶嵌其中,一方方披红吐绿的花草馥郁芬芳。树荫下,村民们正在聊天乘凉,时不时传来阵阵笑声……一幅文明和谐的新农村风貌扑面而来。

“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党总支动员村民群众积极参与到村庄整治中来,拆了乱堆、修了道路、建了公厕、造了学校、有了卫生室……全新的村容村貌,不仅提高了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还促使村民养成了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晶桥镇邰村工作人员章骏介绍说。

近年来,晶桥镇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从最基础、最关键、群众最期盼的领域入手,对村口、塘口、门口进行洁化、绿化、美化,通过党员干部示范带头作用,广大群众踊跃参与,统筹推进全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道路硬化、乡村绿化、村容户貌提升、乡风文明建设等重点工作,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不断推进乡村振兴建设。

“现在的政策真是好,村里环境越来越好,住得干净舒服,平时大家就在这里乘乘凉,聚在一起拉家常、听听戏,大家心里头都很开心。”说到村里的变化,74岁的邰秀梅高兴地说。

如今,邰村1个“美丽乡村”、4个“宜居村”正如火如荼建设中,村庄的“颜值”和“气质”持续提升,正为这座秀美的村落锦上添花。

文化立信 挖掘千年底蕴

在邰村,至今还流传着岳飞抗金的故事。可见,邰村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900多年前。

青砖黑瓦的老屋,整齐排列着,斑驳的墙面和褪色的青瓦,显得那么沧桑……老街,见证着邰村的历史,邰村人的根脉。“在我印象里,小时候看到的老街有一些街板石、门槛条石、‘大关门’等等传统建筑。”在这里土生土长的经哲祥老人告诉记者,现在遗留下的历史建筑让我们对那些逝去的历史风景充满想象。正因为如此,文化底蕴对于邰村美丽乡村建设来说,除了保护之外,更需要不断挖掘历史文化传统。

作为“古村落”,邰村老街有5座老建筑被评为“南京历史建筑”,在政府的保护性修缮后,已成为邰村美丽乡村建设的一大亮点,实现了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文化传承,别有一番特色。

为了丰富群众文化生活,邰村还修建了大戏台、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扎实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并突出挖掘民俗文化,组建舞蹈队、戏曲歌唱队等,传承历史文化,彰显文化元素,丰富和提升美丽乡村的内涵和品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送文化、送欢乐,把文化“种”进老百姓的心里。

从农村环境的整治到农村文明的提升,从物质生活的富足到精神生活的享受,邰村文明的建设正从外化的习俗到内化的信仰转变,在提升各村“颜值”的基础上,坚持把流传的文化作为重点,不断强化农村文化建设,使乡村有外在美,更有内在美。

产业立基 升级富民引擎

农业是安天下、稳民生的战略产业。邰村,一个丘陵山区,全村共有耕地7700余亩,水稻种植面积占到耕作面积的二分之一。走在路上,入眼皆是一片绿油油的稻田。“我们村主要以水稻为经济作物,今年还建设了总面积为3300亩的高标准农田,现在田间的路已被修平整了,水利设施也得到完善。”章骏说,村委会提倡百姓流转出来的土地承包给大户,老百姓不仅可以拿到租金,也解放了劳动力,可以去其他地方务工,增加经济收入。

多次上门做思想工作,引导致富出路……为了让村民们放心地流转土地,邰村党总支着实下了一番功夫。“村里带我们致富,还给租金补贴,大家都在研究怎么把经济产业搞好,鼓起腰包才是真的,我们都支持。”村民们道出了共同的心声。目前,邰村共流转土地4000亩,大力发展水稻、苗木等种植,增加村民收入,带动村民就业。

邰村党总支书记邰和平表示,邰村拥有悠久的文化历史,要积极把邰村“美丽乡村”、“美丽庭院”等打造好,同时鼓励农田流转,走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道路,带动农民致富,让土地成为村民永久的“储蓄所”,村民拥有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