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江巨变,尽展和谐相融新画卷
来源:新华日报 日期: 2022-04-13
沙鸥翔集,锦鳞游弋,舳舻相继。长江在江苏境内蜿蜒430余公里,如今展现出万千新气象。常州新北沿江,绿草茵茵,鸟鸣啾啾,曾经的“生产锈带”变“生态秀带”;盐城东台条子泥湿地,群鸟飞舞、麋鹿奔跑,好一幅滩涂湿地生态画卷;张家港湾,原本遍布码头、工厂,如今水天一色、生机盎然,成为“网红”旅游目的地……近日,记者沿着大江大河大海,探寻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县域示范。
整治修复,
谱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篇章
站在常州市新北区滨江新材料产业园龙江北排涝泵站附近的江堤上向南望去,绿意成片,而这片1500多亩绿地的前身,是16家腾退搬迁的化工企业。早已从常隆化工有限公司退休的李小平感慨万千:“很难想象,这里竟然有了这么一大片生态湿地。”
长江常州段岸线总长25.8公里,全部位于新北区,其中滨江新材料产业园依江而建,是我省沿江城市中“化工围江”特征最明显的区域之一。近年来,新北区发力推进长江大保护,努力实现沿江从“生产锈带”蝶变为“生态秀带”:两年累计关闭低端落后产能企业49家,实现沿江一公里范围内低质低效化工生产企业全部“清零”;全面推动化工企业腾退地块连片复绿,累计新增复绿面积超3000亩,生态岸线占比全省第一。
不仅是常州,从岸线到洲岛、再到全域,江苏把保护修复长江生态摆在压倒性位置,母亲河日益恢复好气色。去年,长江干流江苏段水质总体保持Ⅱ类,115个长江支流断面优Ⅲ比例达98.3%,无劣Ⅴ类断面。
张家港依江而建,因江而兴,但随着港城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人水争地矛盾突出,12公里长的张家港湾,生产岸线达9公里,生态亮起了红灯。近年来,张家港全面启动张家港湾生态提升工程,拆除沿江20余家低效码头企业、10万平方米违章建筑,将9公里生产岸线恢复为生态岸线,打造城市“生态绿肺”。此外,打造140万平方米滨江亲水景观带,张家港湾成为临江“生态客厅”,再现“春来江水绿如蓝”。去年6月,张家港湾成功入选“践行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最佳实践”典范案例。
4月2日,春和景明,央视直播团队来到盐城东台条子泥湿地黑嘴鸥栖息地,通过直播镜头带领网友一起欣赏黑嘴鸥北归的灵动身影,领略黄海湿地的大美风光。
事实上,过去一年中,条子泥湿地已晋升为超级“网红”,《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栏目多次为它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点赞。以湿地连接世界,用保护护航迁徙。据悉,2021年,条子泥湿地共记录鸟类410种。去年10月初,栖息地鸟调数量13万只,比2020年净增3万只,观测到的鸟类种群新增22种,珍稀濒危鸟类逐年上升。世界上仅存500多只、有“鸟中大熊猫”之称的勺嘴鹬,近一半在条子泥觅食、换羽,停留长达3个月。全球濒危物种小青脚鹬,在条子泥湿地的种群数量从2020年1150只上升到2021年的1164只,连续两年刷新观测纪录。
通江达海,
在畅通“双循环”中协调共进
俯瞰长江江苏段,一派欣欣向荣景象。
初春,长江张家港段迎来繁忙的运输季节。江面上船只来往如梭,一艘艘满载煤炭、钢材、建材等生产生活物资的船舶在航道上有序航行。张家港拥有万吨级以上泊位80个,综合通过能力1.35亿吨,货物吞吐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县域口岸之首。2021年达2.7亿吨,年进出港船舶数约30万艘。
随着申张线凤凰段航道整治工程顺利开工,南沿江城际铁路完成桥梁工程,通苏嘉甬铁路(张家港段)北段合同工程基本完成,张靖皋长江大桥第一批施工图设计获省交通运输厅正式批复……江海、铁水、公铁、空铁等多式联运,让张家港综合立体交通运输格局日益清晰,主动脉作用日益彰显。
畅达有形之路,打破无形壁垒。常州新北区持续对外开放,获评全省首批中日韩(江苏)产业合作示范区,中瑞(常州)国际产业创新园成功获批江苏省省级国际合作园区,常州—上海海铁联运班列、常州—马尼拉国际货运航线、“常西欧”班列正式开通,成功入选江苏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发展区,有效连接起沿江省市和全国乃至全球的人流、物流、资金流,汇入世界经济大潮。
高质量发展“长江之轨”铺展,经济脉搏律动,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对外开放……一艘艘协调发展巨轮,向着山水人城全域和谐相融,不舍昼夜——
常州新北区加速城乡一体和美丽乡村建设。高质量编制高铁新城“十四五”规划,国际人才广场等8个城市功能项目全面开工,北海路、智汇社区公园等基础设施项目建成投用,国家能源互联网示范区正式揭牌。奔牛史陈家村、薛家老西庄2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项目建成开放,新增省级特色田园乡村3个,创成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在推进乡村振兴方面,张家港新建高标准农田3.98万亩,挂牌首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开展国家数字乡村建设试点,获评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各类休闲农业主体综合收入超10亿元。创建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2个,获评苏州市特色精品乡村3个,建成苏州市特色康居乡村49个、特色康居示范区3个。全市村均可支配收入超1500万元。
“绿”潮涌动,
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
长江之滨,浪花涤荡,“绿”潮涌动——常州滨江经济开发区,过去一年这里关闭腾退了沿江一批低质低效企业,同时着力培育发展新材料碳纤维和新药研发两大产业链,培育形成了以中简科技、新创碳谷等为代表的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集群,以合全药业、吉恩医药为代表的新医药产业集群,全面打响“东方碳谷”“创新药谷”产业地标。“一退一进之间”,绿色发展的路子越走越宽。
生态改善与经济发展并行不悖,正是顺应了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2021年,滨江新材料产业园在大力度拆迁腾退背景下,经济指标不降反升,实现工业总产值469.4亿元,同比增长21.6%;实现税收14.6亿元,同比增长38.5%;亩均税收从2019年的11.1万元增至2021年的20.1万元。不仅如此,产业园成功获批“全国绿色化工园区”创建单位,新型碳材料产业集群成功入选全国先进制造业集群。
长江经济带不仅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主战场,还是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
在张家港市南丰镇东沙化工园原址,一座由村集体投资建设的标准厂房即将竣工,吸引一批智能制造企业入驻,村民们也将拿到分红。
东沙化工园区曾经是化工集中区,距离长江仅4公里,涉及化工企业37家,是地方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但化工园区产业层次不够高、影响沿江周边环境等现实问题,引起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壮士断腕,张家港市决定整建制关停东沙化工园区,2017年底,东沙化工园区全部关停,并更名为“江南智能装备产业园”,发展智能装备、新型材料等产业。南丰镇副镇长徐晋介绍,宝冶永联建筑和3D打印等新兴产业(产业园)年产值15亿元,利税超2亿元。
牢牢把握“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导向,坐拥80.4公里长江岸线的张家港严格执行长江经济带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先后否决或禁止引入工业污染项目56个、涉及投资30多亿元。新兴动能正在崛起,张家港聚力做强“4+4”重点产业链,系统实施“引增量、锻长板、补短板、强企业”四项工程,扎实推进35个特色产业园区建设,2021年新引投超10亿元重要节点项目28个。
“平原森林、候鸟天堂、沿海湿地”,手握一张张熠熠生辉的金名片,东台以建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目标,发力做好文旅融合大文章。
开发“亲近世遗”亲子线路、“鸟类天堂·生态东台”研学线路、“海滨湿地·世遗之旅”生态游等精品线路,设计内容多样的研学产品;借势品牌效应,常态化举办“瓜儿熟了”旅游季、森林音乐节、半程马拉松赛、条子泥观鸟季、民俗表演等文旅活动,“文化过节”成为核心景区标配。
“十三五”期间,东台共接待游客2954.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04.2亿元,“一路走来 还是东台”美誉逐步叫响。在区域竞跑的赛道上,东台绿色高质量发展的身影也愈加显豁。
(常州市发改委、新北区经发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