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通州:打造特色乡村振兴之路 南通通州这么干
来源:人民网 日期: 2022-01-07
村内道路四通八达,一栋栋“小别墅”整齐划一,现代化联栋钢架大棚鳞次栉比,彩色健身步道环绕美丽村庄......走进南通市通州区,现代乡村的面貌令人欣喜。据悉,当地共有10个区级乡村振兴示范村、13个区级乡村振兴先进村、6个南通市级乡村振兴先进村。“振兴之路”如何走?“我们紧扣‘党建引领、人居环境、乡村治理’三个重点,深挖乡村发展潜力后劲,不断探索走出了符合涉农城区实际、具有通州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通州区委书记陈永红如是说。
乡村振兴谱新篇 助力老乡奔小康
“我种植了100多亩芦笋,年产量超过了200吨,纯利润不低于70万元。”通州区东社镇东平村村民姜朝晖笑着说。东平村过去是一个经济薄弱村,不少村民都外出务工。近年来,该村借助入选省级特色田园乡村试点契机,通过培育发展蔬菜和水产等特色产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记者了解到,该村目前已建成高效农业设施3620亩,其中设施蔬菜种植面积2650亩,水产养殖400亩。
“把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作为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力发展以芦笋、葡萄为主的特色产业,放大‘一村一品’全国示范镇品牌,推进农村环境整治,点亮农村‘颜值’。此外,我们大力培育家庭农场、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农民经营主体,促进农业增效、农户增收,实现共同富裕。”东社镇党委书记曹顾涌介绍。
通州区农业农村局有关人士表示,该区今年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方面,全面启动乡村振兴行动。同时,当地还专门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具体包括“聚力示范引领,全面启动乡村振兴行动”“突出质态提升,扎实推动农业全面升级”“聚焦乡村建设,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巩固脱贫成果,开展富民强村帮促行动”和“强化‘三农’保障,切实增强乡村发展活力”等五个部分。
在前不久召开的通州区乡村振兴示范建设推进会上,该区还明确,乡村振兴示范建设行动是一项系统工程,综合性强、涉及面广、需要破解的难题多,尤其在规划设计、产业发展、系统谋划方面,要坚持系统思维,精准掌握破题的路径和方法,要坚持统筹联动,明确合力攻坚的目标和要求。
谈及如何抓好乡村振兴工作,陈永红指出,要紧扣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最大限度促进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加快形成“一片一特色、一镇一主导、一村一品牌”的产业新格局;要持续壮大集体经济,各村居“各显神通”,努力把集体经济收入的“蛋糕”做大,让村民获得更多的收益;要全面夯实兜底保障,坚持帮扶力度不减弱、政策执行不走样,巩固脱贫攻坚成效,让兜底保障基础更牢、质量更高、成色更足。
人才驱动 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通州区农业生产能力显著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民收入稳定增长,脱贫攻坚完美收官,为加快建设硬核区、实现现代化筑牢基本盘。但是,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人。
记者从通州区委组织部了解到,该区新近对新选调的36名优秀青年人才集中分配,21名优秀青年人才已奔赴乡村振兴一线,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据介绍,自2018年起,通州区每年面向全国一流高校(专业)优秀硕博毕业生选调青年人才,拓宽乡村振兴人才源头储备。4年来,当地共引进德才兼备的优秀青年人才115名,其中,65人投身乡村振兴一线实践历练、攻坚克难,贡献青春力量。
周一鹏是通州引进的青年人才之一。去年年底,他被派驻东社镇东平村负责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工作。通过5个月的驻村奋战,东平村的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村内道路四通八达,集居区里一栋栋“小别墅”整齐划一,135亩现代化联栋钢架大棚鳞次栉比,5公里彩色健身步道环绕四周。今年5月,东平村顺利通过省级评估验收,被命名为“江苏省第六批次特色田园乡村”。
看着眼前的景象,周一鹏感到非常欣慰。“基层繁杂的工作磨练了我的意志,让我对基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加深了我对基层的情感。”如今,又被派驻石港镇挂职的周一鹏仍然奋战在乡村振兴的一线。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通州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第一年。该区拿出了农业农村项目奖补政策,共涉及农村土地规模流转、新型合作农场建设、高效设施农业发展、休闲农业项目建设、农业信息化建设等18个方面,奖补预算总额2.88亿元。
“以点连线、以线带面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丰富内涵,高质量走好乡村振兴特色发展之路,以培育乡村振兴示范村、先进村为抓手,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持续推动通州乡村振兴走在前列,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通州区农业农村局局长马锋介绍,该区排出明细表,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全区明年还将打造10个示范村,12个先进村。按照计划,通州区将在5年内建成乡村振兴示范村20个、乡村振兴先进村5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