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张家港:赋予长江文化IP新的时代内涵
来源:新华日报 日期: 2022-01-18
日前,为期一个多月的2021长江文化节在张家港落下帷幕。在这个以长江为主题的文化嘉年华举办期间,张家港携手沿江13个省(区、市),推出一大批特色品牌活动,激活了长江文化的一池春水,引发多方关注和热烈讨论。
早在2004年的金秋,敢为人先的张家港以“长江文化”之名发出邀约,连年举办长江文化主题节庆活动,全力推动长江文化交流互鉴,被誉为“县级市扛起了弘扬长江文化的大旗”,也由此塑造了长江文化节这一亮眼文化IP。2021年,在长江文化节迎来“18岁成人礼”之际,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苏州市人民政府主导推动节庆升格,联合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长江文化节,打造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的前沿阵地。
登上更高更广的平台,张家港被赋予新的使命,也呼唤着新的作为。张家港始终保持开放包容、共建共赢的奋进姿态,与沿江各省(区、市)携手并肩,共同致力于长江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为促进长江流域的繁荣发展搭建平台、争作贡献。
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的青铜人头像、张家港东山村遗址的玉珏、重庆巫山大溪遗址的骨匕……走进张家港市博物馆,“考古里的长江文明”主题展览正在火热进行。偌大的展厅里,来自长江流域各博物馆、考古所的近60件(套)文物整齐陈列,令人不禁驻足欣赏。张家港博物馆副馆长陈洁由衷地说,一个县级市能聚集这么多珍贵文物,办起如此规模的展览,放在以前根本不敢想。
现在的张家港,能够“名正言顺”地与文旅领域头部资源对接,将更多长江流域代表性的优质文化请到家门口来。节庆升格不仅是规模的扩大、内容的增加,更是办节定位和格局的提高。张家港更加自信讲好长江故事,唱响长江之歌,大力传承和弘扬和合共生、开放包容的长江文化,用文化的力量黏合和增强长江沿线城市的凝聚力。
张家港已经着手规划建设长江数字文化博物馆,搭建长江流域文旅数字资源专题库,探索成立长江文化联盟,携手沿江各地创作更多艺术精品,推出一批长江文旅精品线路,打造底蕴深厚、特色鲜明的文化和旅游产业带,最终提升长江文化品牌的综合效益。
2021年11月14日晚,2021长江文化节“云”上开幕,围绕保护长江生态和文化遗存、延续长江文明等主题,来自长江流域的一批精品力作精彩上演,沿线各城市市民通过“屏幕”观赏此次艺术盛会;第七届国际幽默艺术周开幕式首次以“云”开幕的形式与观众见面,身处全球各地的中外艺术名家新秀们在直播中“同台演出”;“聚焦长江 高峰对话”文化和旅游创新发展论坛暨长江文化高层论坛围绕长江文化“云上论剑”,致力在守护传承中华文脉上形成更多标志性成果……若干标志性重要活动转移至线上,持续放大着节庆传播力和影响力。据统计,全平台直播总观看量达1485万余次。
“将系列活动转移到线上进行,本是为了应对疫情的影响,没想到收获了‘意外之喜’,搭建起了长江文化交流互动的线上平台。”相关负责人说,在此情况下,张家港坚定信心,积极抢抓数字化机遇,线上线下相结合,打响长江文化品牌。
走进张家港市美术馆,“未来非遗”当代视觉艺术展为人们带来别样的文化体验。艺术作品“游刃有余”将传统棕编技艺与当代漆艺艺术融合,创作出一幅长达30米的“长江百鱼东游入海图”;“心灵手巧·长江锚”则将金属三角折片与当代纸艺相结合,传递出驶向新征程的信心;“纳百计划”运用当代艺术创作思维,让传统弹棉技艺重获新生。“这3件艺术作品由驻馆艺术家、非遗传承人和800多位市民共同完成。”张家港市美术馆展览部负责人介绍,这种方式让群众参与其中,在沉浸与互动中感受到长江文化的魅力。
文化节的规格上去了,但是为民办节的导向必须坚持下沉。张家港始终立足百姓需求,以接地气的内容和形式,把长江文化节打造成全民共享的文化盛会,让长江文化更好地融入百姓生活。张家港举办长江流域优秀小剧场戏剧展演季,邀请长江流域13个省(区、市)的大批优秀传统戏曲剧目前来展演,并专门制定了惠民票务方案,让市民在家门口享受到长江流域最优质的文化服务。
多姿多彩、绚烂瑰丽的长江文化,在张家港融合共享、交汇碰撞,催生出一座高品质的长江文化“会客厅”。张家港将持续深化长江文化繁荣发展合作机制,共同开启文化互鉴、发展共赢的崭新篇章,全面助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