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项“第一”再刷宿迁文明新高度
来源:宿迁日报社 日期: 2021-10-18
这是一组令人振奋的成绩,更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近日,省文明委公布全省2018年度社会文明程度测评指数和文明城市年度测评结果。宿迁市区社会文明程度指数继续保持全省第一;全国文明城市年度复查测评成绩全省第一;宿豫区作为县改区首次单独接受测评,测评成绩位列全省22个县改区第一;全市全域(包含沭阳、泗阳、泗洪三县)文明指数跃居全省第三。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测评体系标准较以往更严、要求更高,宿迁首次以全国文明城市创成者的身份与省内兄弟城市较量,其中包含多家老牌全国文明城市。
面对激烈的竞争,宿迁缘何能取得三项“全省第一”?
答案无疑是常态长效建设文明城市。
自成功创成全国文明城市以来,宿迁围绕建设人民满意文明城市的目标,以全国文明城市长效建设十大专项行动为主抓手,健全完善常态长效管理机制,奋力把文明城市建设推向新高度。
对照文明城市建设的新使命、新挑战和新期待,宿迁大力锻造时代精神,弘扬“三真精神”,以“翻篇”的姿态、“归零”的心态、“奋发”的状态,持续巩固创建成果,再造发展优势,厚植文明根基,坚决打赢城市最高荣誉保卫战。
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新部署,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明日益增长的需要、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任重道远。
2017年11月14日,中央文明委公布了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宿迁以测评总分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也随之由集中攻坚阶段转入常态长效建设阶段。
对宿迁而言,继续擦亮全国文明城市“金字招牌”如同“过华山天险”。面对木秀于林的压力、为山九仞的隐忧,宿迁人充分认识文明城市建设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勇担使命,奋力前行,蹄疾步稳地推进文明城市建设。
风雨多经人不老,关山初度路犹长。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实践中,宿迁与时俱进锻造时代精神,大力弘扬认真、顶真、当真“三真精神”,进一步强化担当作为的意识、激发克难争先的锐气、坚持科学务实的态度、树立创新争优的追求,推动文明城市建设工作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迈进。
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去年6月以来,宿迁以全国文明城市长效建设十大专项行动为统领,全面系统地推进长效建设,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文明热潮。
“文明20条”深化提升行动、文明交通提升行动、窗口文明形象提升行动、居民小区管理提升行动等十大专项行动的85个实事项目稳步推进,得益于“三真精神”的引领,也得益于动真碰硬的督导考核。据了解,去年,市长效办利用电话、书面、会议、现场等多种方式交办问题累计5.12万余个。
文明犹如空气和阳光,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正是基于这份认识,宿迁以文明规范为遵循,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融入生活。
去年6月,在汇集27.8万人次提出的4.53万条意见建议基础上升级而成的《宿迁文明20条》2.0版出炉,涵盖内容由个体行为拓展到人际交往、由现实生活延伸到网络空间、由行为文明上升到精神追求。
“下雨天,这小伙子下车背盲人过马路,真棒!”1月30日,宿迁阴雨绵绵,国网宿迁供电公司员工朱磊磊的善举温暖了许多人。
缘于时代精神的浸润,在宿迁,这样的文明故事层出不穷。去年以来,宿迁依托《宿迁文明20条》2.0版,深入开展“车让人、人快走”等系列主题活动,精心打造大型商超、医疗场所、办事窗口、学校等9大类13个推行示范点,凝聚正能量,弘扬新风尚。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秉持为民利民惠民的建设理念,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密切协调配合,凝聚起文明城市长效建设的工作合力,着力在内涵提升、功能完善、民生改善、特色打造上下功夫,以永不懈怠的状态加快建设人民满意文明城市。
创牌不易,保牌更难,宿迁深谙其理。
不论是面对追兵逼近的巨大压力,还是面对新测评体系标准更严的形势,宿迁常态长效建设文明城市的决心坚如磐石,实干与奋斗成为文明城市建设最鲜明的底色。
秉持“团结奋进、务实创新、以人为本、追求卓越”的创文精神,从市四套班子领导到基层一线干部职工,各级党员干部群策群力,攻坚拔寨。在各级干部的示范和带动下,广大市民对文明城市建设给予高度理解、支持和配合,用心血与汗水汇集成推动文明建设的磅礴力量。
始终为了人民,是文明城市建设不变的初心。
社会治理更加有效、人居环境更加怡人、生活品质更有保障,伴随着文明城市建设的深入推进,宿迁这座城市悄然发生着令人赞叹的变化。去年,宿迁荣获“全国守信激励创新奖”和“全国信用应用十大实践成果奖”;中心城市完成棚户区改造130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33个;高标准建成城市之家5个,新改建菜市场9个,建成现代公厕88座;新铺设雨污管网60.1公里,雨污分流率达89.8%……
紧紧依靠人民、充分发动人民,缘于这一理念指引,广大群众成为文明城市建设的生力军。以志愿者工作为例,目前全市注册志愿者已达68.7万人,注册志愿者人数占城镇常住人口比重由2017年的21.2%增长到2018年的24.5%,“文明宿迁精彩志愿”活动品牌被进一步擦亮。
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崇德向善正在宿迁蔚然成风。去年,宿迁坚持示范引领,9人(组)获评“中国好人”,4人获评“全省最美人物”,典型数量位居全省前列,构筑起道德新高地。
坚持高点定位、统筹谋划,宿迁紧扣文明城市长效建设阶段工作新特点、新要求,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管理推动机制,以更宽的视野和久久为功的韧劲打造更有精神特质、更有思想内涵、更有道德追求的新时代文明城市。
去年12月21日,宿迁首家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泗阳县成立,旨在建设理论宣讲、主题教育、文化传承的宣传新阵地,构建提升思想觉悟、道德水平、文明素养的综合性宣传平台。
如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正在宿迁多点开花,缤纷绽放。去年,宿迁抓住泗阳县作为省级试点契机,推动泗阳县、宿豫区全域和14个市级文明实践所建设试点,推动文明建设由市区向县域、乡村延伸。
文明,似春风春雨,润物无声,也如熊熊火焰,燎原燃烧。以构建市县创建共同体为突破,以推进城乡文明一体化为关键,宿迁着力推动“一处美”“一片美”向“处处美”蔓延。
为了不断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凝聚实现乡村振兴的强大精神力量,宿迁通过深入实施《宿迁市乡风文明提升行动计划》,开展核心价值观宣传普及、农民文明素养提升、文明村镇创建拓展等“七大提升行动”,逐步提高农民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
文明建设不仅由城市向农村拓展,更由重点部门、窗口行业向所有部门、全部行业推进,实现辐射效应最大化。
以更宽的视野,在更全的领域常态长效建设文明城市,离不开长效机制的精准发力。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过程中,宿迁积累了很多好经验、好做法。对此,宿迁逐步深化长效建设专项工作组制度,严格实行双月点评会制度,深化网格化管理制度,推行长效建设领导挂钩联系和机关单位结对共建制度,推动文明城市建设从行政主导向社会自觉转变。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置身新起点,宿迁保持昂扬斗志和饱满激情,始终奔跑在路上,戮力同心守好、擦亮“全国文明城市”奖牌,让文明之树常青、文明之花常开、文明之果常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