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全脱贫全摘帽高质量书写“脱贫答卷”
来源:扬州日报 日期: 2021-11-26
“脱贫后干劲更足了,我的作坊今年还雇了人,这日子真是越过越好!”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射阳湖镇玻璃加工点里,曾经靠种田年收入几千元的吴朝玉,如今用烈焰“吹”出了年入十万元的红火日子。一个个曾经的低收入农户,在精准扶贫政策下实现了脱贫。
2016年,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系列部署要求,扬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十三五”时期组织实施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实现“一个不少、一户不落”的全面小康。
“十三五”以来,扬州有力有序推进“三保五助”(保基本生活、保危房改造、保基本医疗,助贫困劳动力就业、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助创业意愿实现、助巩固脱贫成果、助薄弱村发展集体经济),精准扶贫政策落细落实,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全市所有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全部脱贫,高质量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沿河、沿江地区65个市级经济薄弱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全部达到45万元、55万元,实现了“户脱贫、村达标”的脱贫目标。
宝应射阳湖镇玻璃加工点 (资料图片)
精准识贫
扶贫对象“一个不少、一户不落”
“2019年,我家收入8万多。今年90多亩田,肯定又丰收了!”宝应县曹甸镇李沟村三组村民陈广海笑着说,日子终于苦尽甘来了。
2016年初,陈广海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当时,他的家庭人均年收入不足4000元。经过近五年的帮扶,如今陈广海一家早已摘掉了贫困的帽子,由“低收入农户”变成了“种粮大户”,昂首阔步走在小康路上。
精准扶贫,首先要解决帮扶谁的问题。2016年初,扬州市委、市政府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扬州实际,将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的标准确定为人均年收入7000元以下。范围划定了,但是要从全市200多万农村人口中把低收入人口精准识别出来,谈何容易。为了做到“一个不少、一户不落”的精准识别,全市1800余名乡镇农经站长、村主办会计和大学生村官进村入户,奔走在田间地头,扎实开展扶贫对象建档立卡调查摸底工作。
精准识别,一道程序都不能少。为了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申报公告贴到了每个村民小组,宣传到了每户农户家中。农户申请、村民代表评议、村委会审查、乡镇审核、县级复核……规定动作一个不少、规定程序一项不漏。经过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扬州共确定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3.5万户、6.7万人,每个人的详细信息都录入了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每年开展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工作,对系统中低收入人口数据进行动态调整、核准更新。
宝应县小官庄镇 (资料图片)
精准扶贫
扶贫政策“靶向治疗、精准滴灌”
解决了“帮扶谁”的问题,接下来“怎么帮”?经过多轮考察调研,扬州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关于实施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着力实施“三保五助”精准扶贫政策。市委、市政府成立市农村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凝聚扶贫工作合力,多次召开工作推进会,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多次听取脱贫攻坚汇报,高点谋划、高位推进全市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稳定脱贫和市级经济薄弱村达标摘帽。
“水电费减免,合作医疗有保障,我们真要感谢党!”宝应县小官庄镇杨蒋村低收入农户刘直民动情地说。扬州从低收入农户生活细微处入手,实施“保基本生活”政策,通过由财政承担低收入农户“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和政策性农业保险费用,定额减免水、电、有线电视等基本生活费用,减少低收入农户基本生活支出,有效保障低收入农户的基本生活需求。2018年以来,全市共减免低收入农户基本生活费用3422万元。
在保障低收入农户基本生活的基础上,扬州大力开展“两不愁三保障”精准帮扶。民政部门建立农村低保标准逐年增长机制,低保标准提高到710元/月;住建部门完成低收入农户危房改造3121户;教育部门减免低收入农户子女就学费用4750万元;卫健、医保部门推进医疗扶贫政策落实,全市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基本医保参保率100%,县域范围内定点医疗机构目录内住院费用个人自付部分不超过10%,2018年以来共报销低收入农户医疗费用4.6亿元。
2020年以来,扬州聚力巩固脱贫成果,提高脱贫质量,全市共发放“三保五助”资金2.4亿元。
仪征陈集镇(资料图片)
精准脱贫
扶贫监管“全程跟进、不留死角”
要做到“脱真贫”,严把“退出关”是关键。扬州始终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瞄准脱贫目标,严把脱贫标准,加强过程监管,规范退出程序。
“这下是真的脱贫摘帽了,我的心也放下来了!”拿着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专项审计报告,仪征市陈集镇杨庄村党支部书记颜春兵感慨万千。杨庄村是扬州市65个市级经济薄弱村之一,曾经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不足40万元,集体负债达60万元,镇里考核年年倒数第一。就是这样一个区域优势不明显、资源匮乏的传统稻麦轮植型农业乡村,在扬州市科技局的帮扶下,通过建设物业项目、盘活低效资产、引进优质项目,2018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55万元,一举摘掉了穷帽子。2019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一跃达到了75万元。连续两年,杨庄村在全镇各项考核中位列第一,并获得全镇综合考核一等奖。
“十三五”期间,扬州组织65个市级机关部门、国有重点企业结对帮扶65个市级经济薄弱村,市级财政和结对帮扶的机关部门(企业)共安排帮扶资金1.3亿元,建设产业扶贫项目133个,65个市级经济薄弱村全部达标摘帽。
除了严把出口,扬州还加强扶贫工作的过程管理。市纪委、市扶贫办全面推进“阳光扶贫”监管系统建设,把系统作为开展脱贫攻坚日常工作的重要抓手,将每个低收入农户从识别到脱贫、每个经济薄弱村增收项目建设全过程的档案资料上传系统,精准监管扶贫对象的脱贫进程。建立健全“三保五助”扶贫政策落实情况常态督查制度,开展“线上+线下”联动督查,确保“脱真贫”“真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