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崇川郭里头村:运河旁小乡村的“涅槃巨变”
来源:葛婷 日期: 2022-02-14
在文脉蔚然、古韵萦绕的南通城,延绵着一条文明样板航道——通吕运河。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钟秀街道郭里头村社区坐落在运河河畔,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吸收着运河的自然灵气,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实现了“落后村”到“首富村”、“品质村”、“满意村”的涅槃巨变,用心书写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生动实践。
求强,做崇川发展的“首富村”
谈到郭里头村,很多崇川人会说“那个村有钱”,但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郭里头村社区经济在全区排名倒数第二,一批批村办企业亏损严重、相继倒闭,集体收入减少,村民被迫下岗,没有年终分配,失去收入来源,今年73岁的王红贞老人便是其中一个。“下了岗没有收入,家里两个儿子要成家,只有一间房,那段日子过得最艰苦。”每每提起那段生活,王红贞老人便会红了眼眶。
转折点在1995年,关柏祥担任社区书记,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下,关柏祥与街道领导一行先后十余次前往苏南、浙江各地进行考察,并决定结合社区实际情况效仿义乌,走出一条以经营小商品、生活用品为基础的“草根经济”之路。于是南通市首个小商品市场——南方市场成功在此落户,琳琅满目的商品瞬间吸引了巨大的人流、客流。抓住这一契机,郭里头村社区决定,在南方市场的对面再兴建一个综合型商品市场——中原市场,两个市场互相依托、相互辐射。“当时可以说是人气非常火爆,300多间店铺都不够,我们一夜之间又在最后一排建了20间店面,真的是在一夜之间拔地而起。”关柏祥想起这段拼搏奋斗的日子总会骄傲地说道。到1998年,社区又再次迎来了方天市场,三个市场互为犄角、相互扶持,社区市场群由此确立,并且很快奠定了南通小商品市场商圈核心地位。
市场的兴起逐步带动了社区实体经济和居民收入,1999年郭里头村社区被评为“崇川区综合经济实力十强村”,并连续多年排在全区前列,赢得了“首富村”的美名。2019年,郭里头村社区村级集体资产收入总额达24354万元,村民人均年分配从原来的零基础到突破万元,如今实现年年增长。
求实,做居民满意的“品质村”
“以前,我们一大家子都住在一个平房里,土墙草屋,路还都是泥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脚泥。”社区居民吕玉珍这样说道。“后来我们建了楼房,白墙红瓦,村里还修了路,铺上石子,下雨天路上也是干干净净的。”2011年,村九组被纳入城市拆迁改造项目,吕玉珍一家又搬进了新建小区,从土墙草屋泥路,到砖瓦房石子路,再到如今的小高层柏油路,上下乘坐电梯,迷人的运河风光尽收眼底,幸福的笑容跃然脸上。吕玉珍切实感受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给人们的吃穿住行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享受着改革红利。
“村里的经济发展了,不能忘了民生,要把各项惠民政策落实做实。”郭里头村现任书记张建鑫说。接下老一辈书记的接力棒,张建鑫一手抓经济,一手抓民生,两手抓两手硬。实施“暖心惠民”行动、制定“便民服务”清单、进行“公厕改造”工程……通过一项项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提升村民生活品质。今年,郭里头村社区从党组织为民服务资金中拿出6万元,专门设立了便民服务项目,用于解决公共部位的生活排污、危房抢修、老化水电线路抢修维护、破损路面修补等问题,以及增设便民惠民等民生设施,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求融,做共治共享的“满意村”
“村里这么多小路口肯定要封起来,不然大家进进出出怎么保证安全”、“封起来我们出去都要绕那么远,不方便”、“封起来也是为了保证我们大伙儿的安全,我举双手赞成”……二月初,郭里头村社区居民代表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如何管理村组40余个卡口在“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室进行集体讨论。
从去年开始,郭里头村社区建立了“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平台,紧扣群众关注的焦点、难点、痛点问题,通过广泛征题、反复比选、党委审定等一系列程序,选取切口小、立意高、关联广,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协商议题,邀请政协委员、居民代表等共同协商、决策,在兼顾各方诉求的同时,提升了基层治理的群众参与度和公开透明度,使群众的心声与基层工作开展同频共振,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