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建议使用chrome浏览器、QQ浏览器、360极速模式,体验更佳
首页
十四年坚守如磐初心 奋力打赢太湖治理攻坚战

来源:新华日报 日期: 2021-11-25

包孕吴越的太湖,润泽万物,生生不息,一直以来被视为长三角的母亲湖。青天碧落下,漫步于太湖畔,水波清清,秋韵浓浓,丝毫未感岁末的肃杀,在桨声灯影中听一曲水磨悠扬,充满生机与诗情。

太湖治理,殊为不易。顺着近二三十年的时间轴来看,太湖走过了艰苦卓绝的发展历程。从全国来看,太湖是全国第三大淡水湖,是重要水源地。从全省来看,太湖流域五市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担纲重量级“角色”。我省“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问题导向、系统谋划,坚持源头治理、久久为功”,在持续推进太湖治理这项标志性工程和重大民生工程中,书写了恒心者的精彩答案。

坚决打赢太湖治理攻坚战,是初心也是决心。而今,更有信心——今年太湖安全度夏圆满收官。生态答卷中的一组组亮丽数据,早已让绿色高地声名远播:太湖连续第14年高质量实现“两个确保”目标,水环境质量大幅度改善。实现了“三降两升”:富营养化程度下降,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为54.9;总磷总氮浓度同比分别下降21.3%和15.3%。蓝藻暴发强度下降,安全度夏期间,发现蓝藻水华次数、平均聚集面积、最大面积同比分别下降25.6%、14%和9.1%;湖体藻密度同比下降40.9%。重点断面水质优Ⅲ比例上升,流域206个重点断面中,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的比例同比上升3.6个百分点。水草面积上升,夏季湖体水生植被面积同比上升9.6%。水生态系统逐步恢复,又回到了周边群众记忆中清秀的模样。

为确保一泓清水入太湖,今年以来,江苏太湖流域各地和省有关部门坚定不移推进控源截污,一着不让抓好应急防控,有力有序开展源头治理。今年以来,太湖水质藻情总体达到近5年来最好水平。时间识人,岁月识心。如今在太湖沿岸,水清鱼鲜,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与日俱增,万顷碧波的背后凝结着无数人守护的智慧与汗水。

高位推动,

以制度力保障指挥组织体系高效运作

从今年第二季度开始,每周一次调度,每月一次通报,每季度召开一次以太湖治理为重点的治污攻坚会议。11月22日,江苏专门召开2021年太湖安全度夏总结会暨冬春治污攻坚推进会。

高频度调度、高强度推动的背后是高位推动的制度机制,一批太湖治理的新方略、新视野应运而生。

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太湖治理,省主要领导亲自部署、亲自检查,省分管领导始终抓在手上、环环相扣推进,压力层层传导、责任层层压实。上行下效,流域各地和省有关部门也勠力同心,环湖三市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头深入一线,省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明确责任,各司其职。

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在无锡召开省太湖水污染防治委员会第十四次全体(扩大)会议暨太湖安全度夏应急防控工作会议,进行专题部署,并多次赴一线检查指导。分管副省长7个多月内5次检查安全度夏工作,先后召开19次推进会或专题调度会,高频次调度,高强度推进。省太湖水污染防治委员会制定下发《2021年度太湖治理重点任务分工方案》,将六大类22项重点任务逐一落实责任主体、逐一明确完成时限。

今年安全度夏工作,“早”字当头,“争”字开局,“实”字托底。2021年元宵节当天,省生态环境厅会同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水利厅等部门,激活安全度夏前线指挥部,抽调80余名业务骨干奋战太湖一线,毫不停歇,较2020年又提前了1个月。指挥部组织开展常态化检查,每日通报监测预警、蓝藻打捞、湖体水质等情况,每两旬对重点断面水质进行排名通报,约谈连续排名靠后的3名“断面长”,压实责任,压阵督战,压茬推进。

太湖治理任务重,决不能期望毕其功于一役。我省环保战线坚持精准施策,坚决摆脱“运动式”“突击式”“应激式”的治污模式,更加聚焦源头治理,更加聚焦指挥调度、执法监管、专项督察、应急管控的精准度,更加聚焦对流域各地的服务指导和政策激励。

狠抓“三个关键”

以执行力强化源头治理狠劲韧劲

改善太湖水环境质量,“控源截污”是关键举措。针对汛期水质严重下降问题,江苏省生态环境厅早在今年1月就组织流域各地排查排涝泵站、支流支浜等蓄积污水问题,明确要求“不经处理不得排放”。

苏州、无锡、常州3市共安装87套分布式处理设施,处理能力达18.2万立方米/日,对拦蓄污水进行处置,有效缓解了对主要入湖河流和湖体水质的冲击。江苏住建部门深入开展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精准攻坚“333”行动,太湖流域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7.25万立方米/日,新建污水管网230公里,排查管网约2000公里。流域602家污水处理厂和污水处理设施完成提标改造,太湖一、二级保护区总磷排放标准收严至0.3毫克/升,相当于地表水河流Ⅳ类。随着《池塘养殖尾水排放标准》正式发布,太湖一、二级保护区执行全国最严格的排放标准,目前江苏已经完成池塘生态化改造5万亩。针对总磷波动问题,江苏全面开展了企业“涉磷”调查,后续将把相关企业纳入清单重点监管。

“排口整治”是关键环节。通过技术赋能,让“治水”邂逅“空中的智慧之眼”,从源头上有效管控入河(湖)污染物排放。按照“有口必查、有水必测、有源必溯、有污必治”的要求,采用无人机航测、人工排查和技术核查“三级排查”方式,对流域163条骨干河道和106个湖泊排污口进行全面排查,形成了太湖流域入河(湖)排污口一张图。立足“谁在排、排什么”,污水“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太湖流域5市开展了采样监测和溯源核查,目前相关工作已基本完成,取得阶段性成果。在此基础上,江苏全面梳理排污口问题清单,并按照“取缔一批、整治一批、规范一批”的思路,逐一明确排污口整治措施、责任主体、监管部门和整治时限,编制“一口一策”整治方案。

“上游地区”入湖污染物控制是关键中的关键。宜兴市和常州市武进区地处太湖上游,15条主要入湖河流有11条流经两地,是外源输入的“主通道”、蓝藻防控的“前沿地”。经省委、省政府同意,今年省生态环境厅首次对宜兴市、常州市武进区、常州经开区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督察,组织了一次“全面体检”,针对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够、行业性污染问题突出、污水收集处理能力不足、治污责任不压实等问题督导地方系统整改,发挥明显成效。今年以来,宜兴殷村港、常州五牧断面总磷浓度同比分别下降了18.1%、13.9%。

精准靶向施策

以行动力统筹提升“治管控”水平

湖水安澜、城市安宁、百姓安居,离不开全体太湖治理一线人员的匠心、担当和谋略。

今年江苏太湖流域安全度夏的执法成绩单分外亮眼。1-10月,太湖流域环境行政处罚案件数、处罚额同比上升53%、97%;联合公安机关立案侦办环境犯罪案件200件,抓获犯罪嫌疑人847名,同比上升14.9%、82.1%。侦破了一批大案要案,有力打击了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其中江苏傲伦达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通过逃避监管的方式排放含挥发酚废水的案件目前相关处罚执行到位,已结案;张家港圣德金属公司偷排废酸案后续将由检察院提起公诉。

“数字大脑”赋能执法精确、监管精准。江苏组建了扁平化的全省生态环境指挥调度中心,设立省市两级执法“重案组”,开展太湖安全度夏常态化异地执法。今年安全度夏执法首次从司法层面解决了执法区域限制的问题,突破了异地执法人员执法权限和执法效力的障碍,解决了异地执法人员只能检查不能执法的问题。在确定每轮次安全度夏的抽调执法人员名单后,省生态环境执法监督局将抽调执法人员移动执法平台权限提升至省级,协调司法部门变更执法权限并在省生态环境厅外网公示。依托全省环境质量大数据平台,省生态环境执法监督局结合信访举报、在线超标、排污口异常等相关信息,利用信息化手段综合分析研判违法线索,对环境违法行为实施精准打击,并将执法力量向重点地区、重点企业和重点问题倾斜,集中攻坚,不断提升执法效能。

“巧设精思”提升政策发力、投放精细,强化对太湖流域各地的服务指导和政策激励。创新工业园区污染物排放限值限量管理制度,全面加强流域49个省级以上园区监测监控能力建设,在精准计量的基础上,对“低值减量”的,将排放指标统筹用于园区新上优质项目,既增加约束,更强调激励;创新城镇水污染物平衡核算管理制度,对流域所有区县的污水收集处理能力进行平衡核算,力求彻底摸清底数;创新水断面上游无过错举证制度,强化上游地区的“自我举证”,切实增强协同共治合力。

“织密防线”强化应急管控、精准遏制。“引江济太”调度机制进一步完善,按照适时适度原则,统筹兼顾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累计调水5.9亿立方米,实现湖水缓进缓出、水位缓升缓降。蓝藻打捞实现“三个转变”,并首次实行“网格化”监管,“从靠岸打捞向离岸打捞转变”“从固定打捞向机动打捞转变”“从捞藻为主向捞藻控藻相结合转变”,在藻情好于去年的情况下,累计打捞蓝藻213万吨,同比增加12万吨。针对蓝藻水华面积建立了会商制度,每日分析湖体藻类构成及占比,不断提高蓝藻监测预警科学性。

当前,太湖治理正处在攻坚治本、不进则退的关键时期,进度不断加速,任务相当繁重,压力有增无减。江苏正在谋划新一轮治太工作,围绕建设世界级生态湖区这个中心,继续落实“早预警、早准备、早防范、早处置”的工作要求,始终绷紧“两个确保”之弦,力行标本兼治之策,推动太湖水质持续稳定改善。

秀美太湖释放生态红利,牵动世人目光。唯有从眼前抓起、从实处做起,迎着难啃的“硬骨头”上,确保打赢“十四五”开局之战,为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江苏样板”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