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建议使用chrome浏览器、QQ浏览器、360极速模式,体验更佳
首页
江苏盐城:精心守护生态底色筑牢高质量发展生命线

来源:新华日报 日期: 2021-09-08

每逢秋冬季,盐城市盐都区大纵湖湿地迎来50多种候鸟,数量达30万只之多。履行着与美丽盐城的约会承诺,它们历经迁徙途中的磨难,与人类来场温情邂逅。傍晚余晖,众鸟归巢,远远地就能听到芦苇丛中悦耳的欢唱。“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诗词酬唱,不经意间就能觅得浪漫的注脚。

近年来,大纵湖旅游经济区大力推进湿地修复、退渔还湖工程,改造提升老镇区,深入挖掘文化内涵,为冬季旅游再添一把“火”。“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正确把握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今年6月,盐城市领导在调研湖荡湿地保护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时,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发展生态旅游,助推乡村振兴,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今日盐城,抢抓用好“一带一路”交汇点、江苏沿海开发、中韩(盐城)产业园发展机遇,更加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和淮河生态经济带协同发展,坚持把“生态立市”作为盐城高质量发展的“命脉”,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最大公约数”,在“绿色转型,绿色跨越”的坚定共识中凝聚奋进的力量。

“两海两绿”新布局 锚定苏北苏中前列

“一条马路两座楼,一个公园两只猴,一个警察管两头。”自1983年盐城撤地立市后,昔日的顺口溜就此封存于记忆深处。改革开放四十年,建设发展三十五载。时间,向盐城寄托了诸多希冀,也书写着发展新机遇。

今年上半年,盐城市全口径工业开票销售、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6项指标增幅位居全省前列,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7项指标总量位居苏北、苏中前列。一抹抹亮丽绿色装点出一幅幅生态画卷,描绘家园、产业与发展的生态梦想,建立起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

今年4月以来,盐城市紧锣密鼓地推进“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编制工作,提高项目准入门槛,大力淘汰落后产能,大幅度降低污染物排放总量。目前共收集材料约280项,初步完成了盐城市“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产业园区、化工园区和工业集中区、环境管控单元的划定工作,以及盐城市“三线一单”空间布局约束、污染物排放管控、环境风险防控、资源开发利用效率4项管控要求编码和负面清单制定工作。

在盐城市盐都区中恒宠物用品股份有限公司仓库,近千件刚下线的宠物尿垫正在打包装箱,准备发往日本。然而就在3个多月前,这家企业由于排污设施严重不达标,收到当地环保部门开出的停产罚单。为帮助企业减少损失、尽快复产,停产第二天,盐都区环保局就派专人进驻公司,一对一开展技改服务。得知新购治污设施要花400多万元,当地主动为企业申请40多万元的污染防治补助资金。

奔跑在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盐城各地环保部门真抓实干:畅通环评审批“绿色通道”,实现不见面事项比例达100%;搭建环评中介超市,规范中介服务行为;赴园区“面对面”帮扶企业,推进企业转型发展;建立“企业环保接待日”制度,真心实意解难帮困;提升园区危废处置能力,夯实企业发展基础.……其中建立环评中介服务网络超市的做法被省生态环境厅列入2018年环保改革创新工作在全省推广。亮点纷呈的成绩单背后,是盐城市环保局既严格监管又创新服务的生动实践,为全市经济发展注入鲜亮的绿色基因。

在盐城,一批企业正加快转型,呈现产销两旺的态势。一方面,环保部门全力做好企业复产的指导服务和跟踪检查,对整治无望的,坚决列入关停名录,推动全市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创优创新服务机制,加大对上协调力度,全力支持重大产业项目落户盐城。

走进盐城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园,江苏奥新、东风悦达起亚、江苏登达、悦达专用车等多家新能源整车制造龙头企业生产红火,一派蓬勃生机。眼前的新能源汽车基本具备了研发、展示、孵化、检测、服务和制造六大功能。从核心零部件生产到整车制造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促使盐城新能源汽车产业跨越发展。今年全市实施亿元以上新能源汽车产业项目14项,计划总投资87.6亿元。这些年,全市环保部门为悦达汽车、奥新新能源汽车、博汇造纸、静脉产业园、高铁、高架等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提供优质高效的环保服务,盐城市环保局窗口连续多年持续保持“红旗窗口”荣誉称号。

宜居的生态环境和优渥的政策红利吸引了一批高新科技和前沿技术企业纷纷落户。作为国家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盐城有着江苏省首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的良好基础。集群发展的新能源汽车,正昂首奔向绿色跑道,为跨越发展凝聚冲锋力量。

盐城环保科技城,以打造环境治理全产业链为目标,是国内唯一把大气治理作为主攻方向的专业园区。这里集聚了中电投、中建材等国内大气治理前7强龙头企业,以及中科院过程所、高能所等22家实体性研发机构。

节能环保、智能终端、大数据等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9%。清洁能源发电全省第一,占比超过1/3。在全市经济新图景里,业态新颖的“高大上”项目已然成为主角。数据背后,是盐城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导向和使命担当。

40年,改革开放为经济的腾飞插上有力的双翼,站在新的历史坐标上,盐城如何开启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盐城市委七届六次全会为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推进绿色跨越,以增量提升推动发展质量提高。市委书记戴源强调,“‘两海两绿’是路径,就是‘开放沿海、接轨上海,绿色转型、绿色跨越’。推进‘两海两绿’是盐城贯彻省委‘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要求的现实路径,也是‘产业强市、生态立市、富民兴市’战略的必然拓展,更是构筑长远竞争优势的战略支点。”

作为苏北唯一入选国家长三角城市群规划的城市,盐城近年来一直将融入长三角作为发展主轴,努力把盐城建设成为北上海“飞地经济”示范区。“人进来、货出去”,包括引进上海人才落户创业、承接上海产业转移、引进新兴高端产业、发展科技农业和特色旅游等方面、全方位一体化接轨上海。规划对接,引领着互联互通。上海在盐城建立12个合作共建园区,实现沪盐共建园区在盐城市域的全覆盖。盐通高铁有望2020年建成通车,届时盐城将正式融入“上海1小时经济圈”。

园区是经济发展的主阵地。盐城市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快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加快园区循环化改造,积极推动传统产业“添绿、调绿、变绿”,不断提升发展含绿量。从这个角度来看,焕发澎湃活力的产业园区,正是城市调色盘里最鲜明透亮的色彩。今年以来,盐城市推行集约集聚发展,鼓励绿色生态发展,支持智能高端发展,坚持以亩均效益论英雄,严把“产业导向、项目准入、节能减排”三个关口,打造绿色发展引领区。

透亮明净的蔚蓝让盐城人的创想延伸出无限精彩的可能,柔软愉悦的绿色滋润每个盐城人的心田,保持着对故土温存的爱恋。

一个共识正在形成:实现绿色转型、绿色跨越,必须全方位、全过程开展。当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各方面都拥有靓丽的“绿色”基底,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就能不断提升。

日检夜查不停歇 持续打响污染防治攻坚战

保保护好一泓清水,既是政治使命,更是群众期盼。水质的每一点变化,都牵动着盐城百姓的心弦。盐城地处淮河尾闾、里下河腹部地区,流域区位存在先天性不足,盐城人民不怨天尤人,立足自身,围绕水环境质量目标,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任“总河长”“总断面长”,上下游、左右岸团结治污,工业、生活、农业、船舶“四源齐控”,保好水、治差水、优供水。一湖清水重现,折射出的是盐城发展理念的嬗变。

为彻底解决百姓的饮用水安全问题,经过反复科学论证,盐城市委、市政府果断决策跳出里下河地区入海通道末梢,新辟优质放心水源。今年6月30日上午9时,从83公里外扬州市宝应县引来的长江水,沿着两根直径2.4米的钢质主管道,一路向东,欢快地投入到盐城的怀抱,实现与现有水源地的互补。

同饮长江水,共担一份责。开启长三角更高质量的一体化进程,要求沪苏浙皖三省一市共同推进长江污染治理、生态建设,共同呵护绿水青山、留住诗情画意。目前长三角三省一市在环保信息共享、生态补偿、污染联防联控协作、应急联动等方面强化合作。集众智,谋大事。未来的长三角将统一标准,把各地的大气“超级站”数据共享,环保严重失信企业将在长三角“寸步难行”。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还有不少硬骨头要啃,还有不少顽瘴痼疾要治。盐城紧紧围绕“生态环境高质量”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最坚决态度、最严格标准、最有力措施,从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改起,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一是落实“一把手”责任制。盐城市成立了以书记、市长任组长的督察整改工作领导小组,今年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期间,对所有交办问题实行“双交办”“双督查”“双通报”,建立领导包案、督查督办等六项制度。中央环保督察组共交办盐城市环境信访件256件,较2016年减少21件,目前已全部程序性办结,责令整改406家,立案处罚121家,办理情况全部向社会公开。

二是彰显绿盾专项行动整改成效。盐城市委、市政府针对保护区境内多年来历史延续的开发问题,确定了整改当前,修复长远的工作思路。一方面投入3个多亿,迅速拆除了缓冲区和实验区境内饲料加工、食品加工以及部分高密度养殖项目,并就地实施修复,共拆除建筑26.5万平方米,有效恢复湿地近8万亩。建成总面积41.57平方公里的黄海海滨国家级森林公园,推进条子泥生态公园建设,明确了保护修复、科普宣教、科研监测、基础设施等专项内容,《条子泥生态公园建设总体规划》已通过专家评审。另一方面聘请国内顶尖生态专业团队编制缓冲区生态修复规划,针对历史顽疾,彻底扭转保护区内长期存在的保护与开发激烈碰撞的局面。今年以来,珍禽保护区内修复区域生态恢复良好,生物多样性丰富程度显著增加,珍禽保护区内记录的鸟类达到历史最高的415种,为国内同类型保护区之最。今年6月,环保部组织对20个国家级保护区进行暗访督查,盐城是唯一未被列入通报、约谈的城市,充分体现了我市努力整改的工作成效。

三是深入推进“263”专项行动,突出抓好化工整治、减煤降耗、大气质量提升、水环境整治、土壤环境安全、黑臭水体治理、生活垃圾处理、农业面源治理、生态保护修复、自然保护区管护等挂牌督办十大项目,市环保局每月以《污染防治攻坚战月报》形式,将十大项目工作进展情况向市领导报告、向相关方面通报。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针对空气质量在受年初区域性雾霾影响、大幅下滑的不利情况,盐城市环保局精准发力、靶向治理,牵头制定实施全市环境空气质量管控方案、颗粒物无组织排放深度治理方案、强制污染减排实施方案等强化措施,全面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取得较好成效。1-11月,全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45,全省第一。8月份,PM2.5月平均浓度降到18微克/立方米,达到历史最好水平,精准治霾的盐城连续4年被省政府表彰为“大气污染防治优秀城市”;强化水污染防治方面,在巩固市级饮用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改成效的基础上,今年以来重点抓好县级饮用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和环境隐患整治,全市自查上报的3个县级水源地的5个环境问题和生态环境部督查组现场核查发现的12个环境问题已全部整改到位,在全省率先高效完成,得到生态环境部肯定;在土壤、危废等污染防治方面,印发实施盐城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原射阳磷肥厂等地块场地修复按期完成。持续加大危废“减库存、降风险”力度,1-11月,全市危废处置能力达19.6万吨,削减积存危废4.65万吨,削减率达50.4%,顺利完成年度削减40%的目标任务。在全省率先推进重点化工企业危险废物二维码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提升智能管理水平。

四是打好环境执法监管“组合拳”。按季度组织开展“重点检查”“交叉检查”“利剑斩污”“百日攻坚”等环境执法专项行动,1-11月,全市共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893件,处罚金额近1.3亿元,查处案件数量和处罚金额均创历史新高,其中按日计罚3件,查封扣押270件,限产停产108件,行政拘留25件,涉嫌环境污染犯罪移送26件。今年3月,盐城市环境执法工作受到生态环境部表彰;建立健全问题曝光和督查督办制度,连续4年对全市典型环境违法案件进行公开曝光,市“污染防治在攻坚263在行动”专栏先后播出曝光节目150期,曝光点位311个,交办重点环境问题164件 ;化工整治方面,6-7月,对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交办环境信访件中涉及化工的23件逐一核查、现场督办,确保按时办结。盐城市环保局成立化工园区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抽调专人驻点服务,指导园区、企业排查问题,制定整改方案,并组织专家团队进行审核,推动整治工作科学有序推进。

解决生态环保难题,创新是一把金钥匙。全市积极创新执法监管机制。10月25日,盐城市 “环境行政执法与司法联动联络室” 挂牌成立,印发出台《关于建立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与司法联动机制的实施意见》等“1+x”系列文件。创新超越,行稳致远。在新机制下,每月组织局领导带案下访,每月局务会会办研究,全年化解信访积案81件,越级信访量大幅下降,未发生突发性事件和群体性事件。

不负人民,无愧历史。在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暨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推进会上,盐城市政府主要负责人表示,“要大力推动绿色发展,不断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强化环境污染的源头防治,打造生态绿色品牌。要做好协调配合,细化工作任务,加强督查推进,加快完善污染防治工作支撑保障体系”。在这支环保铁军的观念里,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是民生领域的重中之重。他们敢办案、办大案、办铁案,对各类环境违法行为用重典、出狠招,形成强大震慑,让违法排污者付出沉重代价。

“清凌凌的水蓝莹莹的天”“蓝蓝的天上白云飘”……一句句朗朗上口的歌词,寄托的是人们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循着城市的绿线,处处森林与繁花,盐城环保人向世界展演城市的颜值和气度。

夯实绿色生态本底 让近者悦远者来

黄海之滨,鹤翔蓝天,鹿逐大地。漫步在美丽倾心而又一望无垠的南黄海湿地,一股清鲜的负离子即刻弥漫心田。这里是几十种野生动物、数百种鸟类生活的天堂。“水韵盐城、鹤舞鹿鸣”的闪耀名片,再次牵动世界目光。

今年4月,国务院正式同意盐城黄海湿地作为2019年国家申报世界自然遗产项目。10月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组织进行现场考察评估。面对申遗这道“生态考题”,盐城坚决扛起国家和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在全省率先出台岸线滩涂保护利用专项规划和管控实施意见,有效整合港口岸线、滩涂、盐田资源,建立沿海岸线滩涂动态监测平台,管控水平走在全省前列。深入实施东部沿海百万亩生态防护林建设工程,去年新造成片林12.4万亩,改造提升15.9万亩,造林总量全省第一。

11月中旬,在2018黄(渤)海湿地盐城国际会议上,盐城向全球发布了湿地保护的《盐城倡议》,推动湿地保护路径的前沿探索。这是盐城履行国际公约、保护全人类生物多样性的实际行动,也为维护全球生态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盐城样板”。

把基础打牢,让未来可期。近日,盐城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盐城节点城市的实施意见》,明确盐城将以共享蓝色空间、发展蓝色经济为主线,依托空港、海港三个国家一类开放口岸,重点打造“一带一路”建设海上合作“两城两区”,即国际生态湿地保护示范城市、开放江苏沿海中心城市、国际产业合作示范区、世界绿色智慧能源先行区。

滩涂延绵,茂密苇丛,茫茫盐蒿,珍禽和麋鹿自在地栖息、生活……东方湿地之都的壮美给国内外嘉宾留下深刻印象。这是大自然对城市的珍贵馈赠,也是高质量发展最具竞争力的优势。盐城与世界对接,积极参与东亚-澳大利亚候鸟网络等国际组织保护行动,打造国际湿地论坛永久会址,将相关经验分享给更多国家,让更多人享有纯净清新的自在美景。

在新一代盐城人的智慧创想里,要切实加大生态创建力度,打造生态特色品牌。东台、盐都、建湖被命名为第一批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区),全市46个镇、21村通过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村考核验收。“绿水青山”正在变成“金山银山”。

荷兰花海景区里,63岁的朱翠芳正在给花草浇水、剪草,对于这份工作,她倍感知足。5年前的她还是靠天吃饭的棉农。“家里7亩田,一年能拿到5000元算是不错了,遇上收成不好的年份,一分钱赚不到还赔本。到花海上班后,旱涝保收,一年算下来有3万多元收入。”全心村的农民,不少都选择花海的绿化种植、花卉养护、物业保洁等工作,目前人均增收在1.5万元以上。

到过花海的人,也许很难想象,原来的全心村,屋舍破旧,一片荒凉。7年间,村落换上美丽新装,沿着绿茵小径,目光所及之处,尽显温馨浪漫,荷兰花海给所有人一份惊艳。整个村庄如同施了魔法一般,变身生态富民的“爱丽丝仙境”。

“2013年初,这里除了一片荒田,就是养鸡场、养猪场和鱼塘,养殖业破坏了环境,走到这里,都发出一阵恶臭。镇上的领导提出要打造花海,难度很大,土地流转、前期拆迁,确实费了一番周折。”全心村党总支书记王华回忆,前期花海的打造,因为动员有效,不少村民都出了力,深厚的群众基础也为花海的华丽蝶变夯实根基。

紧扣“产业兴旺、旅游富民、生态美丽”发展主线不动摇,环保部门大力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激活生态旅游经济。群策群力实践乡村振兴战略,做好富民增收大文章。去年,荷兰花海交出靓丽成绩单——累计接待游客25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98亿元。今年4月郁金香文化月期间,共接待游客161万人次,创历史新高。

国庆假期里,一趟旅游专列拉着400多名青岛游客来到盐城,既让远方客人领略了南黄海湿地的生态之美,又为年底即将开通的青岛盐城动车组提前预热;大丰区荷兰花海百合文化月吸引了世界各地数十万游客前来游玩,这一盛况得到《荷兰日报》头版头条报道;在深秋的大洋湾景区,来自8个国家的18名在盐生活学习工作的外籍人士汇聚于此,体验“水、绿、古、文、秀”……近悦远来,盐城生态旅游走出特色发展路,不仅富了百姓美了游客,还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来盐安居乐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国际化建设和中外交流。

千里海岸,广袤滩涂,一片胜景。生态优势形聚神合,全域旅游魅力迸发。

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正当其时,高质量的生态旅游可以带来更高幸福感,成为美好时代新选择。盐城市委主要负责同志指出,“要增加优质生态产品供给,狠抓生态管控,加强生态修复,创塑生态品牌,积极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养生等产业,进一步放大生态效益、品牌效应。”目前,中华麋鹿园在苏北率先创成国家5A级景区,荷兰花海入选省首批13个风情小镇创建单位,全市4A级以上景区数量达到14家,跃居全省第六。

高质量发展,是能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触摸盐城高质量发展的“脉动”,实干意识、进取意识、责任意识愈发强烈。长三角一体化、淮河生态经济带两大国家战略,在盐城“区”“带”叠加。转型跨越的绿色发展蓝图正在擘画,盐城将始终昂扬奋进,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努力让盐城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人民生活更幸福,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高质量发展走在苏北苏中前列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城市的生态故事远没有结束。我们有理由期待:盐城,一个让人打开心扉的地方,正以她完美的生态布局和城市规划,奋力书写长三角一体化的绿色篇章,回应并传递着关于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