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建议使用chrome浏览器、QQ浏览器、360极速模式,体验更佳
首页
路通了,穷帽子自然掉了

来源:徐州日报 日期: 2021-08-13

黄井村位于沛县朱寨镇东南部,丰沛公路自东向西穿境而过。在现有前黄井、后黄井和梁庄3个自然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就占77户、178人,2060亩的耕地面积已流转出去1300亩,剩下的760亩多是百姓不愿耕种的贫瘠土地。这样的村庄如何在打赢脱贫攻坚战过程中,确保一人不掉队?市交通运输局年初派去驻村帮扶的第一书记张允林给出了答案:让黄井村借“路”走向脱贫致富黄金道!

拓宽百姓出行路

“别看加宽的这段路只有800多米,它可是我们通往村外世界的主干道,原来不但窄,而且凹凸不平,一到农忙,两台拖拉机对面错个车都很难,稍不留神就会掉进两边的沟里。现在好了,不但宽而且平,我们再也不要为出路发愁了。”正在协助设计人员对拓宽进村道路实施外业测量的村民张凤喜难掩内心的喜悦。借助进村道路改造机会,村支部一班人按照“全面修好干支线与入户路,彻底消除交通死角”的要求,因地制宜地修建“小循环”入户路,全村共新修村内小道1500米,使水泥路直通老百姓的家门口。

在村党群服务中心后边新修建的公交站台,开超市的村民陈宝忠正准备坐公交车去县城进货。他说:“以前村里是简易公交站台,只有一个线路牌,现在通过驻村帮扶,新修了标准站台,既遮风挡雨,又宽大漂亮,农路连着民心,路通了,‘穷帽子’自然就掉了。”

改变大脑固有路

“不管前黄和后黄,村村都是破烂王,晴天臭味到处钻,雨天污水满地流。”在村支部正南的一处废品集中收购点,老板李德忠的一句顺口溜,道出了黄井村的过往。

黄井村又被称为“破烂村”,全村512户绝大多数人家都从事破烂收购、废旧塑料加工业,致使整个村庄垃圾随处可见,收益不大、污染又重,成为沛县创建“美丽乡村”行动中一块难啃的“硬骨头”。村支部在动员不成规模家庭转产的同时,整合3亩土地,建成标准厂房,将李德忠等废品收购大户集中安置,不但方便了外来卖废品的农户,也改善了村内垃圾乱堆的窘境。此后又抓环境整治、厕所改造等工作,昔日堆积成山、苍蝇乱舞的垃圾堆不见了,道路整洁干净,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水泥路直通老百姓的家门口。

“要不是村书记田皓月反复上门动员我,肯定不会从家门口搬这来。你想,在家门口用自己的地,少了场地租赁费,还方便,在这不但每个月要交100元的场地租赁费,而且来来回回也不方便。不过,现在看,村干部是正确的,村里的环境好了,住着舒服,而且几家在一起避免了价格竞争,形成了规模经营。”李德忠一边归拢收来的废品,一边对记者说。

工农融合留退路

“给再多的钱,我也不会在地里栽树苗。自己家的田地,一年种几茬青菜说卖就卖了,而且家里吃也方便,栽树苗要3年才能出售,到时候万一要是卖不出去,我找谁去?”村民王万财对村主任张忠华发起了牢骚。“您老叔尽管放心,村里整合的包括您在内的这160亩用于种苗木的土地,你每年收租金,还聘你当管理员,按月发工资,3年后挣钱是你的,亏了由村里兜底。”张忠华的一句话打消了王万财等人的顾虑。

与此同时,村干部利用村集体闲置土地,盖厂房租给张伟等人开工厂,用于食品加工、家具制造、电商物流等行业,协调村里贫困户进厂上班,有效解决了村里部分人的就业难题,村干部主动帮助联系对外销售。一个个多元立体的产业模型构建起来,使得黄井村的资源优势正向经济优势全面转变,村集体经济与农民群众收入呈现双赢双增的局面。

驻村帮扶第一书记张允林说:“现在去镇里开会腰板可直了。短短半年,通过产业扶贫、综合开发,村集体一下子收入几十万元,准备用这些钱在村党群服务中心旁边修建村民乐园,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好多回来搞经营,家门口就能增收致富,家家忙生产,处处有经济,吵嘴闹仗的事少了,重情讲义的人多了,村里四处红红火火、热热闹闹。”

据市交通运输局工会主席王培河介绍,近年来,交通运输局扎实落实市委市政府精准扶贫工作部署,连续8年把能吃苦、敢担当、善扶贫、会沟通的机关干部推荐到扶贫村任“第一书记”,不但全程参与村支部脱贫攻坚等各项工作,而且发挥行业优势,既强化资金帮扶、提高群众收入,又强化项目帮扶、方便群众出行,建设“民心路”、开通“民心车”、点亮“民心灯”,还强化协调服务,为民排忧解难,确保脱贫不脱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