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建议使用chrome浏览器、QQ浏览器、360极速模式,体验更佳
首页
扬优展长新路超越 ­­——镇江“跑起来”的优势分析

来源:市委研究室市社科联江苏大学联合课题组 日期: 2021-09-09

 镇江“跑起来”不只是讲状态,还要讲方法、讲效果、讲目标,“跑起来”的目标效果就是实现追赶超越,争得更大城市荣光。“跑起来”决不是沿着传统老路“往前跑”,而是要深入解放思想,争取新路超越。

 “长板理论”告诉我们,优势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竞争中一定要充分挖掘和发挥优势。推进镇江“跑起来”,我们不仅要从优势中增强“镇江能行”的信心,更要把优势转化为“三高一争”的动能。

一、重大战略是镇江“跑起来”的最大红利

当前,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建设、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宁镇扬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战略叠加镇江。每一个重大发展战略都是一座金矿,重大战略叠加必然蕴含巨大战略红利,主要包括:(1)理念红利。重大战略叠加镇江,赋予镇江城市更多内涵更大责任,给城市发展带来无限空间,给城市人民带来更多期待。(2)改革红利。重大战略叠加镇江,思路调整、制度创新、改革加快,为镇江破解突出矛盾和问题,增创发展动力活力,打开了许多新的重要窗口。(3)载体红利。重大战略叠加必然带来重大载体突破,无论是中央、省里直接投入建设,还是中央、省里给予政策支持,都能够帮助镇江解决一些长期以来想解决而没有办法解决的难题,办成一些当下想办而没有能力办的大事。(4)政策红利。重大战略叠加必然伴随重大政策支持。这其中包括实打实的项目、实打实的资金,甚至还有一些高含金量的赋权。

战略面前,机遇不代表成功。目前的问题是镇江对重大战略所蕴含的红利研究不深、挖掘不够、争取不力、利用不足。建议:组织专门力量持续开展重大战略研究,找准对接点、融入点、突破点,充分释放战略红利。(1)找准重大战略中的城市定位和发展愿景,加强城市营销,对内激发“跑起来”的自信,对外提高城市吸引力。(2)针对发展障碍约束,谋划重大改革举措,争取先行先试政策,增创体制机制新优势,解放和发展先进生产力。(3)未来,以城市群作为整体所形成的集聚经济将最终取代“单体城市”的集聚经济,成为促进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应以更强意识主动融入一体化发展,加强地区间交流合作,协同共建航空航天、医药医疗器械等产业链供应链,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比如借力自创区一体化发展、南京都市圈建设,嵌入苏南城市群的网络体系中,利用整个城市群的集聚效应,推进自主创新,争抢优秀人才。(4)全力争取重大基础设施布局镇江,全面提升“硬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保障能力。比如借力宁镇扬一体化发展,高水平规划建设G312产业创新走廊和官塘创新社区等新兴产业发展载体,构建共生共融产业生态圈。(5)全力抢抓政策机遇,乘势而上开拓发展新格局。比如借力长江经济带发展,深挖长江黄金岸线、黄金水道、江砂资源潜力,释放内河航运优势,深化航道疏浚砂综合利用。

二、自然生态是镇江“跑起来”的最大潜力

镇江有山有水,自然生态禀赋得天独厚。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永续发展的基础,助力镇江加速“跑起来”:(1)“美丽”是现代化强国必须达到的目标,优越的自然生态将为镇江建设现代化强市赋能。(2)优越的自然禀赋将拉高资源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负荷的承载能力,能够支撑更大的发展规模,在绿色发展大趋势中,镇江自然资源的“后发优势”将得以彰显。目前,镇江国土开发强度为27.04%,在苏南城市中最低。(3) “江河交汇、城市山林”的自然地理使镇江具备别具一格的风貌,为建设“山水花园名城”奠定了基底。(4)“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镇江优越的自然禀赋不仅能够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更是一座可待开发的“富矿”。

资源面前,可见不代表有感。目前的问题是镇江对生态资源的价值认识不深,对生态价值转换的办法不多,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建议:(1)强化生态意识,把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摆到突出位置,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做法,加强山体、岸线保护整治,加强废弃宕口矿山生态修复,对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开展系统治理,还原蓝天、碧水、净土、青山。(2)优化空间布局和形态,突出“美丽”和“宜居”,合理重构城市、城镇、乡村、园区等空间形态,促进生态、生活、生产有机融合,拓展生态环境利用场景,真正让生态融入城市、融入生活,实现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比如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开发更多亲山亲水游憩空间,建设环山、沿河生态健身绿道,让人们能够徜徉于自然美景的“诗情画意”中。(3)注重细节美,提升城市设计建设水平,加强“显山露水增绿添彩”力度,创造更多城市亮点、建筑精品。比如对26座城市山体和 “一江一湖十河”绕城段进行“一山一景”“一河一韵”改造,构建全域是景、一步一景、景景相连的四季花园,让“山水花园名城”名副其实、引人向往。(4)探索生态价值创造性转换路径,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坚持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商业化逻辑,创新“绿道+”“公园+”“森林+”,创造以生态为本底、以美好生活为导向、以新经济为动能的多元复合场景,在场景策划和景观设计的基础上,加强产业植入,在丰富人们娱乐休闲的同时,念活生态经济“财富经”。(5)依托长三角城市群强大的市场需求,大力发展精品都市农业和乡村旅游,把乡村美景变成“摇钱树”。(6)创新旅游业体制机制,深化景区市场化改革,实行旅游资源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稳定所有权、管理权,分离放活经营权,特别是要敢于破除旅游资源只能由国企开发的束缚,大胆采取有偿委托经营等方式,引进专业化、高水平战略投资者参与大景区开发经营,提高旅游口味,实现高效引流。

三、科教人才是镇江“跑起来”的最大资源

目前镇江拥有江苏大学、江苏科技大学等8所高校,中等职业学校11所,技工学校3所。高校数量超过无锡、常州,在苏南五市中排第三位;大学生密度远超江苏平均,在苏南五市中排第二位。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驻镇高校能为镇江“跑起来”提供动力源:(1)高校是知识创新的策源地,能够为镇江新路超越提供创新支撑。2019年,江苏大学、江苏科技大学的发明专利授权量分别为985件和260件,合计占到全市总数的54.53%。(2)高校是支撑镇江产业强市的人才“蓄水池”。2019年驻镇高校培养的毕业生接近2万人。(3)校友是一种特殊资源,借力在镇高校校友平台,可以“以校寻才”“以校引商”,拓展“双招双引”渠道。

驻镇高校虽多,但拥有不代表所用。目前的问题是校地企之间合作的力度、深度不够。2019年,驻镇高校毕业生留镇就业率为20.1%,其中江苏大学、江苏科技大学18.23%,远低于苏州43%的留苏率,也不及南通的30%;江苏大学、江苏科技大学两校合计发明专利授权量1245件,其中在镇转化的24件,而在市外转化的达到228件;两校技术合同登记726项,其中与镇江企业合作的149项,占比仅有两成。建议:(1)深化校地全方位合作,地方政府部门与高校部门、院系之间要加强全面对接,推动情感相通、政策沟通、资源融通。比如可与高校互派“校地合作专员”,邀请高校向地方选派更多的科技镇长、兼职教授、专家服务团,在加强接触中深化合作。(2)用好驻镇高校校友平台,采取“双招双引”中介奖励等办法,对帮助镇江对外招商引才、推动驻镇高校科研成果落地转化和毕业生留镇就业创业的院校、校友会和个人,给予大力度奖补。同时,采取“人才飞地”引才、短期聘用引才、股权投资引才、退休返聘引才等创新举措,加大柔性引才力度,“不求所有,但求所用”。(3)以实打实的政策、硬碰硬的举措、心贴心的服务支持江苏大学、江苏科技大学创建“双一流”,让驻镇高校真正成为科技创新的策源地。(4)支持高校深化科研体制改革,以建设G312产业创新走廊为契机,深度发掘大学科研资源,共建产业园合作基地,让高校的科研成果更多在镇江落地转化和产业化。美国128号公路高新带正是麻省理工大学产学研结合战略实施的典型,值得我们学习借鉴。(5)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和桥梁作用,通过资金支持、搭桥牵线、提供应用场景等措施,推动驻镇高校与镇江企业之间产教深度合作、产研深度融合。

四、区位交通是镇江“跑起来”的最大支撑

镇江是濒江临河、江河交汇的重要交通节点城市,是国家级水路、公路、铁路交通枢纽,镇江大路机场系华东地区首家A类大型通用机场。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优越的区位和交通为镇江“跑起来”提供有力支撑:(1)镇江是南京都市圈核心层城市,距离南京主城区70公里左右,随着南京这座“山峰”集聚增长,镇江毫无疑问将成为其向外拓展领地和享受辐射红利的第一空间。同时,长三角城市群作为整体所形成的集聚效应,对镇江而言也是可借之势。(2)便利的交通运输体系,为商品和人才的便捷流动提供基础性保障。镇江境内有5条铁路和5条高速公路穿越,可通达全国各主要城市,1小时到上海、4小时到北京。全市等级公路的国土面积密度达1.92公里/平方公里,列苏南第二位。禄口、奔牛、扬泰等机场均在1小时车程内,可视同为镇江的机场。长江和京杭大运河在镇江汇就中国“江河立交桥”坐标,镇江港通江达海,是长江第三大港口。镇江大路机场正在中国民用航空局指导下,探索通用机场开展运输与通用机场管理共享新模式。

区位交通面前,便利不代表有利。目前的问题是镇江交通运输对外保持了通达,但对内却不够畅通,铁公水空等运输方式之间相互独立,没有形成有效衔接,未能有效降低物流成本,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的经济集聚效应没有充分显现;市区与辖市之间、板块与板块之间、市区内部各节点之间,缺乏充分的快速联系通道,造成内聚不足,致使镇江面临“过道效应”“虹吸效应”的尴尬。建议:全力推进“聚财型”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建设。(1)在继续加强对外交通网络建设的同时,加快健全对内交通体系,实现对外通达、对内畅通,外联内聚、市域一体。(2)加快构建铁公水空无缝衔接的多式联运体系。争取国铁集团支持,推进物流园区铁路专用线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动公铁水联运设施联通,实现公铁水联运高效接驳,充分彰显镇江铁路货运、长江水运的低成本优势。(3)根据“一体两翼三带多片区”的发展布局,优化交通物流网络空间,使交通物流与产业发展相匹配。(4)坚定不移推进产业强市。产业强则城市强,才能避免过道效应,把“交通要道”变成“引流通道”。

五、人文底蕴是镇江“跑起来”的最大底气

镇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超过3000年。3000多年文明史为镇江留下了许多传说故事、诗文典籍、文化遗产;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深厚的文化底蕴让镇江在“跑起来”过程中更具自信:(1)镇江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包容力、崇文重教的内生力、宜居宜业的亲和力、坚韧不屈的意志力,这种文化自信和奋斗精神是战胜一切困难挑战的强大武器。(2)一个城市的魅力,在于特色。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独特印记,深厚的人文底蕴在镇江城市形象塑造和传播中具有重要作用。(3)历史文化资源是旅游业发展最大最重要的资源。

历史文化,悠久不代表优秀。目前的问题是,对城市精神塑造、城市符号凝练、文化资源开发等方面缺少系统化谋划、创新性发展,导致镇江城市面貌未能充分彰显特有的韵味。建议:(1)用文化提振城市气质。城市气质的形成是先天赋予和后天形塑合力而为,其中行政力量至关重要。应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发掘吴文化、津渡文化、六朝文化等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汲取传统文化精髓,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炼培育现代城市精神,通过政风带民风,从小事做起,逐渐培养陶冶人们形成向上向善的精神风貌。(2)用文化塑造城市神态。把文化融入城市肌理,打造城市符号、塑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韵味。特别是应加强遗址遗迹、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工业遗产等保护,延续城市文脉、保留城市记忆,让建筑可阅读、街区可漫步、城市有温度。(3)用文化升华城市旅游。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深挖文化内涵,做足创意文章,讲好城市故事,在“视觉冲击力”上再添“精神震撼力”,把镇江丰富的文化资源变成可感受、可体验、可消费的旅游产品。

结语:镇江“跑起来”,应循着新发展理念指引的方向跑,更加注重拉长板、扬优势。优势只是一种潜力,潜力不会自动转化为实力,优势不会自动转化为胜势,镇江“跑起来”,不能坐而论道,而要起而行之,不能只开药方,不见疗效,要打破等靠思想,增强进取精神,勇于作为,把自身优势发挥到极致,把自身强项做得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