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建议使用chrome浏览器、QQ浏览器、360极速模式,体验更佳
首页
变内在活力为脱贫动力

来源:新锡山 日期: 2021-08-04

在一大批早年退休的村干部中,由于工资低、底子薄,常会因天灾人祸沦为贫困家庭。无锡市锡山区东北塘街道梓旺村的黄荣坤家庭就经历过因病致贫的遭遇。

黄荣坤18岁就在村委工作,到2003年退休时,虽说有32年工龄,但因为不是定编干部,退休的一次性补贴仅5000元,每月退休工资只有几十元。老夫妻俩和打零工的儿媳一家,每月四五千元的收入,紧巴巴地过日子。不幸的是,2006年,老黄患上重病,为医病东奔西走,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还欠十几万元外债。老黄犯愁地说:“我家难有翻身日了。”一家人的情绪很低落。

东北塘街道和梓旺村扶贫开发基金会的同志,了解情况后多次到老黄家做思想工作,讨论脱贫致富方案,可老黄总摇头叹气说:“俗话说咸鱼难翻身,我已是条六十岁的‘老黄鱼’了。”经过再三了解得知,老黄有一手自学的好厨艺。过去前村后巷办婚宴、寿宴,常请老黄掌勺,受到众口称赞,说老黄烧的菜肴色香味形皆上乘。扶贫开发会的同志试探着说:“老黄,你有一套烹饪技术,这就是可发挥的内在活力呀,你应化活力为动力,开爿平民小饭店。”老黄的心被说动了,他年轻时就对烧菜有兴趣,对各种菜肴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若是听人家说哪家饭店的菜有特色,或是他吃了一道美味菜,就会想方设法打听主料、配料和烹调技术。对做菜情有独钟的他,听从街道和村扶贫会的意见,跃跃欲试想开个小饭店。

老黄反复考察后,在有近万人口的锦旺社区租了一间门面。扶贫会开会及时研究,考虑到老黄过去在村里工作认真踏实,是个积极向上的人,肯定能干成事,一致同意捐助他小店开张的起步资金,并帮老黄办好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等证照。老黄把店面简单装修后,用孙子的名字“锦炀”作店名,于2012年张罗着把价廉物美的蒸菜馆开张了。

蒸菜馆开张初期就人气很足。由于是蒸菜,一些办事急的顾客,来了就热饭热菜,觉得比洋快餐味道好,价格实惠;一些要聚会议事的顾客,可选各色菜肴,炒炒爆爆,再加热气腾腾的蒸菜,常常吃得满意而归。

老黄深知,小饭店要持久兴旺,贵在坚守品质、价格公道和菜品创新。老黄的饭店主打蒸菜,即保证新鲜,又保证快,不用让客人久等。老黄追求家乡口味,力求品种多而数量少,每天吃掉为止,绝不隔夜。由于生意兴隆,忙不过来,老黄请来了厨师。他要求厨师每月开发一到两道新菜品,翻翻新花样,吸引回头客。小店初创期,饭店有专人送蔬菜和肉禽,可是送了几次,老黄发现菜品一次不如一次。后来老黄决定还是自己到天鹏食品城采购,把好菜肴质量的第一关。

每天凌晨四点,当人们还在睡梦中的时候,老黄就出发了。“猪蹄要求带筋的,黄鳝要求活杀的,蹄筋是自己回来发的,要发得不软不硬……”老黄在菜场精心挑选价廉物美的原料,同时还琢磨着手艺。比如发蹄筋就是一个技术活,老黄不知试验了多少次,终于有了“独门绝技”。厨师烧的菜,刚开始他都要亲自尝一尝,把好质量关,既注意甜咸淡适中,适合江南人的口味,也要注重色香味,同时准备了几道微辣的川菜,以适合不同的口味。

老黄有一个经营理念:质优价廉,服务本乡,适当外扩,周到服务,菜品保证新、鲜、活,适合大众口味。他常主动询问客人意见,客人留下的意见他都认真对待。他常说“众口难调”,开饭店就是要以顾客为本,调好“众口”。

随着年龄的增大,老黄有意让儿子来参与饭店经营,但饭店还是按照老黄定的严苛标准运作。刚开始他儿子还不理解,父亲何必这样辛苦?街上随便买点食材不照样烧吗?后来通过菜品的比较,儿子只能心服口服。要在激烈的餐饮业中站稳脚跟,必须要有吃大苦的精神和诚实可信的态度。老百姓的舌尖是不会骗人的。

每天饭店打烊时,父子俩总是静下心来,盘点一天的经营情况,哪个菜品客人点得最多,服务质量如何,如何改进,如何开发新品,适应消费需求。正是因为老黄这种“老黄牛”的精神,蒸菜馆吸引了大批回头客,经营面积也从当初的两间门面,变成了现在的三层六间。逢年过节,人们还去蒸菜馆办酒,现在的规模可以办到三十桌。开张一年,老黄就盈利近十五万元,当年就还掉了借款。

老黄家脱贫致富了。亲友打趣地说:“你60多岁二次创业,‘老黄鱼’也翻身了。”

黄荣坤家境变化的经历证明:每个人、每个家庭都有内在活力,只要勤奋苦干,变内在活力为脱贫动力,就能创出致富新路。